“互联网+”背景下边疆农牧产品销售发展研究
2019-10-06陈欣颖
陈欣颖
摘 要:农牧业对于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互联网+”的参与,使得农牧产品以网络为媒介,销往全国各大市场,推动边疆现代化农业发展。通过分析边疆地区农牧产品销售的现状,深入探讨“互联网+”农牧产品的未来前景,最终提出边疆地区农牧产品结合“互联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牧产品销售;边疆地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23
1 边疆地区农牧产品销售现状
1.1 传统农业销售模式
传统边疆地区农牧产品销售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生产农牧产品的农牧民直接将收获的农牧初级产品(如蔬菜、牛奶等)带到农贸市场或统一的售卖点进行销售,销售对象为单一的消费者群体。这是一种最为直接原始的销售方式,常见于小规模的农产品种植者及畜牧养殖者,对比其他方式,利润最为丰厚,但是无统筹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大量人力成本的浪费。
第二种,农牧民将产品向农村合作社或者其他平台进行出售,之后再由商铺向这些平台统一购买,最后消费者直接向商铺购买。这种方式通过实体店铺进行销售,由于通过了中间商的购销环节,最后的价格会比前一种方式略高;对于生产农牧产品的农牧民而言,尽管这种方式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他们与市场的隔离,会存在被中间商的压低价格的情况。
最后一种,由农牧户集中生产农牧产品,收获后由企业统一收购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企业再将加工后的产品销售给各农牧特产商店或配送至自营网点,由门店出售给购买者。这种模式较为系统性,但由于企业要去各分散农牧生产场地进行收购,物流成本就会大幅提高;另外,由于成本增长,定价也会提升,消费者买进意愿不会太高。
1.2 边疆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直到2018年9月中旬,新疆一共有458家网商,采用O2O模式(即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产品的网商约占总数的19%,采取CZB模式(即为消费者定制个性化服务)的网商约占14%,较2017年同比上升约3%,还有约占1/4的商家采取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推广销售。
在统计的全疆十三个地区中,2018年阿勒泰地区的网商活跃性和成长度都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另外,阿勒泰地区的网商主营农牧产品及衍生品和珠宝配饰,而对比往年数据,在全疆范围内,农牧产品及其衍生品这一类商品的销售活跃性和成长度都有所下降,而珠宝配饰销售的活跃性却比上一年要高,于是可以发现造成2018年阿勒泰地区电子商务的销售状况不佳的原因在于农牧产品及其衍生品的销售活跃度降低。因此农牧产品销售对于边疆地区电商发展十分重要。
2 “互联网+”边疆农牧产品销售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探究
在调研的过程中,对这些商家进行目前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才的缺乏是边疆电子商务发展中阻碍进程的主要问题;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长期困扰阿勒泰地区互联网平台商家的问题,即物流成本过高与周期长;对比往年数据,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是产品的相似程度过高,从而导致的电商发展减缓。
表1 面临的问题
2.1 人才储备与人才需求的差距过大
从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人才问题一直都是网商们需要克服的头号难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也逐渐被放大,究其原因,在于阿勒泰地區农牧业和互联网人才培养不足,没有创新人才完善的培养体系,同时伴随着人才吸引力不够的问题,不仅无法吸引外地的专业素质过硬,自身能力强的人才,许多本地年轻人才也都流往存在更多就业机会的内地大城市,发展活力受到一定的遏制。
2.2 物流成本高、周期长
由于新疆地方偏远,行政区域面积约占中国的1/6,各个市、县星罗棋布全疆,所以尽管疆内道路通达,运输的时间却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如果采用航空运输,运输时间会大大缩短,但是运输成本却会呈几何式上涨。阿勒泰地区由于地处新疆最北部,物流成本更是高昂。对于疆内电子商务行业从业者而言,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运输成本的增加会让他们在产品定价时,将一部分费用转嫁给产品的购买方,而购买方会考虑以其他价格较低的同质产品予以替代,这就会使边疆网商们的市场份额占有量降低,进一步影响新疆网商行业的发展。
2.3 产品相似程度太高
随着新疆电商行业的发展,产品相似程度太高成为行业中愈发凸显的问题,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的复制成本太低,进一步讲,也即原材料没有进行深层次加工,产品的精细化程度不够,才使得大多数网商们只能在竞争激烈的“红海”里拼杀;另外,参与其中的商家不只有新疆网商,还有内地的商家,比如有一种叫切糕的新疆特色食品,由于制作其技术要求不高,据统计数据显示,有三成销售切糕的网商分布在内地,长此以往,内地的网商由于交通便利,物流时效短,面对的需求市场远远大于新疆网商所拥有的,必然会挤压新疆网商的市场占有份额,阿勒泰地区网商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
3 “互联网+”农牧产品销售模式改进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人才供应体系
首先,政府可以从职业学校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并增设相关实践课程,培养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政府大力扶持教育事业的同时,也要给予人才更为丰厚的政策优待,让当地培养的人才留下来,减少人才流失;另外,政府应构建出更多优质项目以及出台利好政策,吸引外部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外地的人才来当地发展。由于“互联网+”农牧业需要多领域人才的合作,政府在建立培养体系时,应当考虑到不能只重视单一技能人才的培养,而是要培养复合知识人才,如农业科学+管理经营等。只有建成完整体系,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自我造血。
3.2 健全配套设施
道路交通的不便给农牧产品运输带来时间和费用两重成本的增加,由于产品加工企业及电商企业的货物运输频繁且大量,对于他们来说,过路费绝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政府可以联合当地养路站对电商企业给予运输补贴,如在销售旺季实施过路费减半等有效措施,支持特色农牧产品企业扎根,带动边疆经济发展。
另外,政府可以地价优惠、资金援助等方式促成企业在合适地点建成工业园区,原料与加工设备集中生产,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在非农忙时期,可以招收一些农牧民作为从事简单机械工作的工人,在工业园区将他们统一安排食宿,避免来回的不便利,同时减少通勤时间的增加。除此之外,还应在运送途中设置物流配送仓库点等设施,保障需冷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3.3 加强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
边疆农牧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多农牧产品加工程度不高,无法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形成明显差别,另外,由于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会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而边疆的农牧产品由于物流成本高,在价格上处于劣势,因此在市场与同类商品竞争时会有明显的劣势。因而,创新产品加工方式并推进农牧产品的精细化加工,让特色加工产品从众多普遍商品中脱颖而出,对边疆农牧产品销售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日韩等国,仅柿子这一种初级农产品就有上百种衍生产品,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度加工赋予农牧产品的不仅是价值的提升,更是资源的全方位利用。单靠纯天然激发不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必须有进一步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掌握市场动态,避免出现生产与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3.4 打造边疆特色农牧产品牌
边疆农牧产品品质优良,但缺乏大范围的市场影响力。伴随政府的扶持,企业应当发展极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将业务渠道拓宽,发展到全国各地。品牌赋予产品的是再一次提升附加值的机会,特别是在电商行业,有时甚至比深层次加工带来的增值更多,因为不少消费者都经历过被网上不良商家欺骗的经历,所以在一次次购物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他们都会形成自己“信任列表”,也就是商家所谓的客户粘性,如果客户在某家商店获得了自身效益的满足,那么下次选择商家时,他有极大可能还会选择这家。同时,特色农牧产品牌还能成为当地的地标,再加以创新加工产业的有力支撑,带动边疆旅游产业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三产融合的产业生态链,有效助力农牧户脱贫增收。
参考文献
[1]李鹏飞,卢佳.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J].新西部,2017,(05):81-84.
[2]新疆网商发展调研报告[Z].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