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有效监督途径探析

2019-10-06董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6期
关键词:市直机关

董芳

摘 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遵循。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新时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走进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監督管理工作呈现出工作任务更加重、监督领域更加宽、工作标准更加高、工作要求更加严的新特点。如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现有效监督,保证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初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秉公办事、廉洁从政,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也是一道难题。结合调查问卷,漯河市市直纪工委从分析如何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和执纪问责等相关问题入手,探析当前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漯河市加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有效监督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直机关;有效监督;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6.072

强化党内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新战略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这一科学论述指明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未来发展路径。“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阳光下用权,是加强有效监督的重要体现。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重中之重就在于实现对机关党员干部的监督,确保机关党员干部能够依法用权,从而实现依法执政。历史及现实的诸多实践证明,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实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

针对加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漯河市市直纪工委在市直机关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57份,回收857份,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和执纪问责等相关问题进行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以期通过深入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找寻加强有效监督切实可行的路径办法,助推工作开展。在本次调查问卷活动中,市直机关共有857名同志参与活动并填写问卷,其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754人,占比87.9%,民族党派和普通群众103人,占比12.1%;参与此次活动的县处级及以上干部62人,科级领导干部348人,一般干部群众402人。调研问卷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对加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有效监督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 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加强有效监督的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有效监督,始终保持党员干部政治清醒和道德高尚。从我国各地的发展现状来看,市直机关是党员和权力相对集中的地方。改革开放40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社会结构的变动发展、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思想观念的开放改变,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了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新情况。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采取强化教育管理、实现有效监督等得力举措,确保党员干部能够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抵挡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和考验,始终保持不忘初心、廉洁从政,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好各级机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第二,加强有效监督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个地区的发展,根本的原因在于是否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从实践来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和管好干部。在加强有效监督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能否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做好各级党员干部的监督工作,尤其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是能否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确保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把握大局能力,振奋工作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现有效履行岗位职责方面的关键手段和重要环节。

第三,加强有效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历史实践来看,如果出现了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能够有效回应和解决的话,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减弱。尤其从近年来我市日常监督和执纪问责中发现的问题看,个别市直机关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情况和问题:比如,个别单位存在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纪律松弛和制度不严等问题,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愿担当、不敢负责等情况,一些单位和主要负责同志“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落实不力,党的领导有所弱化,监督责任存在缺位,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新时代,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实现有效监督必须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和长管长严。

2 漯河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总体评价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切实纠正浮在表面、好做虚功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坚决杜绝“虚假漂浮”现象,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严防监督执纪问责宽松软问题。近年来,我市市直纪工委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各项准则条例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各项制度规定,紧抓严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健全完善党员日常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857名被调查者分别对目前在市直机关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教育培训、执纪问责和“八小时以外”监督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并就当前党员干部监督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选择。在调查问卷中,全市市直机关的党员干部、民族党派和一般群众,对于近年来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的成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466名参与调查问卷的同志认为日常监督成效“非常好”,有330名同志认为“好”,给予“非常好”和“好”评价的人数占总问卷参与人数的92.8%,但与此同时,对于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手段是否到位,有488名同志认为“非常到位”,有348名同志认为“基本到位”,但仍有21名同志认为“不够到位”。这也说明,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中虽取得了卓越成效,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可,但监督管理的手段仍存在着不够到位,不够科学严谨全面的问题,仍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的重点。

在调查问卷中,有95.4%的同志对当前党员干部监督执纪问责情况满意,所有被调查同志均认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仍需要监督,并且有88.9%的同志认为自己身边的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表现“良好”和“较好”,但仍有6.5%的同志认为身边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时间以外表现“一般”和“较差”,这正如近年来大量违纪案例呈现出的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往往在“八小时以外”出问题、犯错误,在各种社交圈、酒局圈、生活圈中迷失自我,违法乱纪,当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有效监督,已成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这也是市直纪工委强化管理监督,强化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对于当前党员干部监督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倾听受访者的意见建议。共分为四个选项,“思想问题”、“政治站位问题”、“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问题”、“主要领导支持促进问题”,受访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出当前加强党员干部监督最需要解决的一项问题。可以看出,选择较多的两个选项,一个是“思想问题”,44%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问题是当前干部监督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有效监督,从而实现干部自身对于恪尽职守、勤政务实、廉洁从政、依法执政思想认识的提升和转变,才是监督工作的核心和目标。与此同时,35%的同志认为当前加强党员干部监督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问题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加强有效监督,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查处问题,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管理监督好政治生态中的每一个“树”,从而保护整片“森林”的健康。

3 漯河市市直机关加强党员干部有效监督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市直机关对加强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取得较好成效,获得了党员干部和民族党派、一般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肯定。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市直机关、部门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执纪问责监督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影响和各种诱惑风险考验,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执纪问责,仍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对当前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可以看出,当前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加强有效监督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60.5%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员干部教育缺乏针对性,对于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监督执纪问责等专题培训较少,被调查者中,55%的同志认为激励机制和方式偏少,48.2%的同志认为监督预警手段缺失滞后。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缺失”、“问责惩戒手段偏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的不细不实”也是当前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加强有效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问卷中针对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的意见和建议,设置了开放性的问答,857名被调查者对当前机关党员监督执纪问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表述和补充。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调查问卷,剖析原因,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调查者认为当前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监督手段较少,方法陈旧”和“监督的激励保护措施不完善”,有较多调查者认为“缺乏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监督”、“监督职责不清”、“监督主体不明确”、“对监督内容的学习不够”等因素也是当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监督问责不到位或缺位的原因。

结合调查问卷和机关工作实际,经过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员干部管理监督的主体职责不够明确。当前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执行部门很多,包括组织、人事、纪检等,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谁来管理监督”还未根本捋清。负责监督管理的部门较多,职责相对模糊,责任分配不清,有一些问题大家都该管,反而造成大家都不管,有一些问题大家都去管,重复监督,又造成了人力、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每一监督部门缺乏关于日常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具体行为的制度依据,“管理监督什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除干部违法违纪情况进行执纪问责外,党员干部在工作时间内和“八小时之外”何种行为属于管理监督的范畴,每个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各司其职、职责清晰,但现在还未有明确全面的界定。

二是党员干部管理监督的主动意识不强。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监督问责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认为加强监督是有意挑毛病,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会打击工作积极性,缺乏主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甚至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来逃避监督,个别干部在认知上还存在着只要不违纪违法,监督管理部门不能把自己怎么样等错误认识。在市直机关范围内开展的工作时间纪律监督检查中还发现,部分党员干部对违反工作纪律中的一些小错误、小瑕疵认识不到位、不深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所谓”,“不当回事”的心理还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在上班时间炒股、网购、浏览与工作无关的内容,机关单位中慢作为、懒作为、不作为仍一定程度存在。还有部分单位对违纪的党员干部存在保护主义的思想,认为对违反工作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执纪处罚,会影响本单位的声誉和形象,往往倾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对日常的监督管理摆正态度,滋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三是党员干部管理监督的渠道手段有待完善。事前监督预警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存在问题,不能主动及时向市直纪工委反映,不愿揭丑,只报喜不报忧,甚至对问题情况进行消息封锁,现在有些违纪违法案件都是在党员干部“东窗事发”后,才被发现调查出来,但在案发前市直纪工委等相关部门能够发现的案源极为有限,并且很难在问题萌芽或出现时给予警示和预警提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加强党员干部监督预警工作的难度和局限性。对于问责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比较重视,而起到预警防范作用的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使得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工作忙于“救火”。

在日常监督过程中,监督“弱化”,市直机关的部分单位、部门还存在着“上级监督管不到,同级监督管不好,群众监督管不住”的问题。同时,管理监督渠道不宽畅。当前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仍然是工作时间内的监督,但实际表明,不少党员干部往往是在“八小时外”的“酒局圈”“老乡会”、“朋友圈”中踩红线,犯错误,而不是在工作时间内出问题。目前来看,对党员“八小时外”的监督较少,忽略了监督的全方位、多渠道。

4 漯河市加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有效监督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卓有成效,市直机关的工作风气明显好转,守纪律、干劲足、敢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新的行为标杆和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是党中央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和新部署。从我市的监督实践来看,当前的监督管理工作呈现出“四个更加”的新特点,即工作任务更加重、监督领域更加宽、工作标准更加高、工作要求更加严。如何在这“四个更加”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进一步加强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管理,实现有效监督,解决存在问题,扬长避短,破浪前行,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不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管理监督的主观意识。加强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必须时时刻刻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第一位。实现对党员干部的从严教育、从严管理和从严监督,就要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要更加坚定地树牢“四个意识”,更加扎实地落实中央、省、市的具体工作要求;更加坚定地执行“五个必须”,反对“七个有之”,从而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监督内容的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强化督促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请示报告、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通过组织应知应会知识考试、参加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加深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对党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健全机关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既是机关党员干部的“紧箍咒”,也是机关党员干部的“护身符”,要让机关党员干部始终坚持自觉把监督腐败及不正之风看成是职责所在和义务担当,始终坚持做到乐于监督、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始终坚持不断提高个人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免疫力,旗帜鲜明讲政治讲规矩成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

二是完善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监督体系建设,形成多层次的干部管理监督新格局。第一,在加强监督的主体方面,市直机关各单位要坚持把对党员干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各单位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层层监督,切实把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严抓实抓细,让好的作风真正成为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信念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内监督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各市直单位要重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民族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形成多元化的监督主體格局。第二,在加强监督的对象方面,各单位要坚持重点人员重点监督,分类抓好监督工作,重点是要抓好关键少数。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加强有效监督,确保实现“三重一大”集体决议,针对管钱、管权、管人等关键岗位上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管党治党责任,要严格按照各单位的权力清单,规范行使权力,要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各单位的执纪检查和日常管理工作,要加强对重要时间节点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的实施、传统的节假日和干部换届调整等关键时间节点,要确保进行及时提醒,做到提前预警,实现有效监督,要通过强化警示领导干部不断自觉加强自律和约束言行。通过一系列以上率下的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状态,确保实现市直全体党员干部能够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能够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第三,在加强监督的范围方面,工作的重心要由“八小时内”的日常监督,有效延伸到“八小时外”的全过程实时监督。市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八小时外”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权力的自动休眠,如果监督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18条明确提出,“党委(党组)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其中的“生活状况”就包括“八小时外”的状态。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我们更要时时刻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始终保持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确保让党的纪律和规矩在八小时内外立起来、严起来,实现执行到位,形成实现对“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监督工作全覆盖的实时监控链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时候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更能够反映其“官德”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存在着三圈的紧密相连和相互作用的实际情况,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不正常情况,会严重影响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能否有效在“工作圈”的正常运用。实践证明,往往在生活中管不住的“小节”,肯定会丧失其在政治上的“大节”。在日常的干部监督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了解党员领导干部在其“工作圈”的政治表现和工作能效,也要广泛掌握其“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只有不断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实时掌握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平时不掌握的信息,确保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准确了解掌握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和现实表现,实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广范围和全时段的监督,从而为各单位党组织精准选拔和使用干部提供有效客观的现实依据,提升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时刻做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员领导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就能够跟踪到哪里,不留任何监督的“空白地带”。第四,在加强监督的方式方面,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在早发现上深化,提高发现违纪问题能力;在分类处置上深化,提高精准把握执纪标准和运用政策能力;在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上深化,下功夫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结合我市的具体工作实际,要坚持做到抓早、抓小、抓细,不断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能够发现的党员领导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纠正,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及时查处,防止机关党员干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通过不断建立有效的监督工作体制机制,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监督工作环环紧扣,从而提升市直各单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机制和手段,拓展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首先,制度的完善是管根本、管长远和管方向的。要强化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监督,就要完善党内的相关制度建设,第一,要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充分掌握各单位各部门党的建设情况,对于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要通过加强教育提醒,對发现的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早预警早处理,提供构筑有效的监督预警机制,从而防止小错变大错,杜绝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第二,要坚持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通过组织深入的自我批评,找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落细落实落小落到位,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开门见山的批评,坦诚相见、互相监督,实现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三,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优良制度,需要我们一直坚持、一贯倡导,确保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实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不断强化市直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做到始终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让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其次,手段的创新是开创监督新局面的有效途径。要广泛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强化对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以其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要不断加强对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可以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一方面,畅通和拓宽实现有效监督的渠道方式;另一方面,实现各单位监督主体的监督内容和资源的充分共享,整合有效的监督资源,防止监督资源的无谓浪费,从而实现有效监督全方位的进行。最后,探索研究受处分党员的干部回访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监督执纪问责是对其他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应,可以通过座谈了解、个别谈话等方式,建立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回访教育制度,充分了解受处分人员在处分期间的政治态度、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等具体情况,既能够体现组织对受处分人员的关爱和鼓励,也体现了监督执纪处分以教育为先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参考文献

[1]侯志山.国家监察:中国特色监督的创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04).

[2]陈晶,罗长林.我国纪检监察体制研究—一个激励理论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8,(03).

[3]任颖.国家监察治理领域的责任制度设计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

[4]余哲西,黄武,王诗雨.担当显忠诚 奋进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综述[J].中国纪检监察,2018,(07).

[5]张云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法治化进程初探[J].法学杂志,2018,(05).

[6]徐汉明,张乐.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之探讨——兼论法律监督权的性质[J].法学杂志,2018,(06).

猜你喜欢

市直机关
假期托管活动助推机关关工委工作落细落实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办公室久坐人群体质状况分析
“每周阅读”引领读书风尚
谈市直机关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安顺市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品牌建设 助推党建发展——恩施市市直机关党建品牌创新工作纪实
盐城市市直机关干部年度健康体检工作的做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