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9-10-06李长顺

文理导航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素质教育方法

李长顺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浅显的教学内容,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尤其是从思维的灵活性、思维广度、思维联想性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全面实现对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发散思维;方法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的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数学思想的要求非常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浅显的教学内容,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尤其是从思维的灵活性、思维广度、思维联想性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大多数时候是比较死板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很多家长也容易走入认知误区,单纯地强迫学生通过大量计算学习数学。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懈怠、反感、粗心等诸多消极性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从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开门见山的直接教学外,教师可以从课程导入做做文章,通过情景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故弄玄虚”等小技巧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除法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我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小游戏,我准备了一个大袋子,在一个袋子里放置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彩球,并为每个小球依次编号,然后把袋子交给了台下的学生,我跟同学们讲:“下面我们来进行限时竞猜游戏,我背对大家,你们随机从袋子里摸一个小球,只要告诉我号码,我接着可以说出颜色,大家想不想试一下?”这个小游戏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开始思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规律。当我把小球依次摆在桌面上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红色小球上面的编号都是3的倍数,黄色小球是倍数加1,绿色小球是倍数加2。懂得这个道理之后,3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得都非常顺利。这节课学完后,我又把小球的颜色上升到了5种,然后随机挑选学生来答题,大家玩得不亦乐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做什么,能够自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就是发散性思维的开始。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三、联系教材难度升级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

随着新版教材的不断改进,教材编排独具匠心,教材配图数量的增长,大大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度。此外,新教材在知识传授方面非常具有层次性,满足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升级,除了基础知识外,教材中设置了非常多的“想一想”“做一做”之类的栏目,这些细节的改变对于提升知识难度,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在这些模块里面体现得很好,不拘泥于既定的理论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和学习完善数学学习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有帮助。

例如,“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只会上北下南纸上谈兵,对于方向和生活的联系与应用观念不强,新版教材中引入了学校地图、动物园地图、街景地图等几种类型的地图,全面满足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这节课变成了一节综合实践课,首先,让学生口述从家到学校需要经过几个路口,是左拐、右拐,还是直行,然后让学生把上学路线通过地图的方式呈现,每个学生需要上交的作业并不一样,但都是他们经过实践后完成的最好的答卷,这样一个简单的课程设计之后,学生对于方位的概念更加明确。我们以本校地图为模板设置了“找朋友”游戏,从班级出发,一个学生用文字叙述,另一个同学在地图上寻找他的朋友在。从班级到图书馆、到校长室、到宣传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把数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数学课堂其实并不枯燥,之所以会了无生趣是因为教师不善于运用学生的智慧去打造高效课堂。

四、从一题多解入手,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发展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五、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这样则既能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能培养思路转化的思想。

“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广泛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发展。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指向,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方针。在小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样化展开课程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涂鑫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19(03)

[2]闫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中),2018(11):191-192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素质教育方法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