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暴力》引发的对发展中国家环保与发展的思考
2019-10-06郁烨
郁烨
【摘 要】如今,“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早已成了当今世界的流行语,以全球变暖及它所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为例,环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问题。[1]而现在的环保问题只是纠缠“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量,对于一些水体、土壤等问题反而不是那么看重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们更是打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旗号,要求各个国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制定了与碳排放相关的贸易规则,在这貌似科学、正义的背后,正是发达国家打着科学旗帜的政治手段,环保问题在发达国家的政治目的下“异化”了。这本书中,作者克劳斯就揭示了什么是环保主义,以及环保主义者真正的潜在目的,并强调各国不应该由于环境问题而处在一个不自由,受环保主义者专制的环境中,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基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发展水平。然而气候问题已然演变成了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工具。读完这本书,确实给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和环境保护问题,我们从没有怀疑过,也从未停止过人类应该对全球变暖负责的思考,而这似乎可能只是一场阴谋,环境的保护是义不容辞的,但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如何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保主义;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236-02
随着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越来越感受到竞争压力。为了巩固其老大哥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顾减排责任和国际道义,强行要求新兴经济体承担相同的减排义务,同时自己又拒绝接受量化的减排责任,其目的就是以碳排放责任和资金义务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施加限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促进经濟可持续发展,保障自身基本的发展权利,在十八大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就第一次被提出来,十九大报告更是对其丰富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随着我国具体政策的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随之不断成熟、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2]其现实性原则与价值性原则的有机统一,其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3]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一、发展中国家应当优先发展经济,才能更好地承担全球气候变暖的责任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灾难性问题尚且存在争议,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环境的恶化和环保的重要性,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经济、科技和摆脱贫富差距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方法。假设一个贫富差距严重、科技发展滞后的国家,如非洲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工业化发达的国家而言是比较少的,而相关数据表明世界受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恰恰是经济发展严重落后地区,这样一个初步发展的国家是没有能力保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相反,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受温室气体的严重影响,导致疾病和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短缺等问题。[4]所以,超出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减排任务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责任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气候问题以及其他环境问题。
但是,国家经济发展又涉及气候环境问题。减排对经济发展约束的同时,也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兴起,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的大量投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此我国也加大了环保新能源设施的投资建设,以及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出台。如大规模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相关产业、方案的推行都致力于非碳能源的发展和大气环境的解决,整体拉动了相关产业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应对气候环境问题的智慧行动也是可以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中的大国应当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才能更好地处理气候环境问题
对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与其说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不如说是置 “人类命运共同体” 长远发展于不顾,与世界各国一致应对气候环境问题的决心相背离。[5]对于美国的退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承担起了大国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气候环境治理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积极引领各国参与气候环境治理。我国积极参与减排任务和承担减排义务,推动本国能源和经济的低碳转向和催生了新兴能源产业,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示范和启示作用,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模板。[6]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更是关乎人类长远利益的,是谋求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综上所述,发展中大国——中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坚持正确的国家义利观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敢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更为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追逐私利和独善其身的行为越来越难以实行。[7]客观实际要求各国必须树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的共同进步,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8]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的基本价值取向,全球气候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只有义利兼顾,才能达到互利共赢,才能更好地处理国家利益问题。
三、结语
作者克劳斯在《环保的暴力》这本书中打破常规的“环保观”,充分揭示了环保主义的本质,即站在暴力的道德标准上,主要目的是限制各个国家的自由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9]笔者从自身的政治立场去分析环境保护问题的暴力,指明了环保不等于环保主义。面对气候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应相互帮助采取各种环保措施保护全人类,而不是采取限制自由的专制环保。《环保的暴力》视域下我们不仅仅学会了要以一种开放和辩证态度看待环保的思考[10],要预防矫枉过正的环保暴力的思考,还让我们知道只有倡导自由贸易,才能让人们适应气候变化的前提下,促进资源的优化分配,推动经济发展,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待气候环境问题,对待环保减排问题,必须要考虑自身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效应,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更要在发达国家退却的情况下,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念,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7(1).
[2] 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4).
[3] 王金玉.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特征[N].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
[4]刘海龙.邻避冲突的生成与化解:环境正义的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5]钱彤.中共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N].人民网,2013-04-07.
[6]乔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系统的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5(11).
[7]史军.代际气候正义的陷阱[J].阅江学刊,2013(3).
[8]曹顺仙.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
[9][美]波斯纳,韦斯巴赫.气候变化的正义[M].李智,张键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0]王金玉.马克思财富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意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