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府诗中的鱼意象探寻

2019-10-06高敏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
关键词:乐府诗

高敏

【摘 要】乐府诗中提及鱼意象的诗歌多达九十一首,鱼意象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以鱼信寄托思想感情,或象征、君臣关系,或比喻战争。

【关键词】乐府诗;鱼意象;君臣关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225-02

一、乐府诗中的鱼意象及其概况

《说文解字》说: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凡鱼之属皆从鱼。在许慎的解释中,鱼只是水生生物,并没有包含文化意蕴。然而,鱼这种普通的水生生物,早已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进入文学作品中。在《诗经》中,鱼意象与原始宗教文化紧密关联,并且鱼意象与爱情婚姻、美刺比兴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乐府诗继承《诗经》的衣钵,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使鱼意象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因而鱼意象的内涵更加丰富,鱼也被赋予鲜活的文化生命。

经过整理得知,乐府诗中关于鱼意象的诗歌共九十一首,其中郊庙歌辞十首;鼓吹曲辞十二首;横吹曲辞二首;相和歌辞十一首;杂曲歌辞十八首;近代曲辞一首;杂歌谣辞十首;新歌谣辞二十七首。根据对这些诗歌的分析整理,笔者大致对乐府诗中鱼意象的内涵做出如下分类:一是以鱼比喻书信;二是以鱼表示爱情婚姻;三是以鱼比喻君臣关系;四是以鱼表示战争。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乐府诗中鱼意象内涵的丰富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到国家大事,如君臣关系、战争,小到生活方面,如爱情婚姻,鱼总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贯穿诗中。因关于鱼意象与爱情婚姻的关系,学者论述充足,本文就不再赘述,因此只着重叙述其他三种内涵。鱼这种古老的生物,在乐府诗中是如何体现其内涵的丰富性,是值得我们探寻的。

二、乐府诗中的鱼意象指征

(一)鱼意象与书信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乐府诗中《相和歌辞瑟调曲·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以鱼意象指代书信的诗歌。这首诗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两句直接反映鱼意象与书信的关系。

关于《饮马长城窟行》的诗题,《文选》五臣注说:“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这是一首妇人思夫诗,天下战争频繁,征役繁重,丈夫服役,不得归家,独留妻子在家操持。在古代交通和通讯都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夫妻二人想要倾诉思念,互诉衷肠也只能通过友人传递书信,因此诗中才写道妇人让儿子烹煮鲤鱼,却在鲤鱼内发现书信的事情。

可是双鲤鱼是真正可食用的鲤鱼吗?答案是否定的,双鲤鱼应该是指双鲤函,是鲤鱼形状一样的木板。闻一多先生曾对“双鲤函”有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双鲤鱼是藏书的函套。这个函套是用两个木板做成的,一个做底,一个做盖,刻三道线,凿一个方孔,用来通绳,方孔用泥土封住。函套有的被做成鱼形,方孔被当成鱼的眼睛,有一个底一个盖,分开就是两条鱼,因此叫双鲤鱼。通过闻一多先生对“双鲤鱼”的解释,我们能体会到妇人收信之后的欢喜之情。妇人拿到的是双鲤函,明知是信件而非食物,却仍要让孩子烹煮鲤鱼,妇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简易的鲤鱼形状的函套夹的不只是一封书信,更是丈夫对妻子的深深思念,浓浓挂牵,鲤鱼传递的是相思,相隔虽远的两人,心却紧紧靠拢,身在天涯,心似比邻。

在杂曲歌辞中,胡曾的《车遥遥》明显也以鱼信寄托着思妇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妇思念出门在外不得归家的丈夫的痛苦心情。自丈夫远走,独留思妇一人,凄清寂寞。“玉枕夜残鱼信绝,金钿秋尽雁书遥”,丈夫不仅不能回家,而且连书信都没有一封,思妇夜不能寐,而鱼信与雁书却遥遥无期。在这首诗里,鱼与信是直接联系起来的,表示书信。

沿着乐府诗所开辟的道路,唐诗中的鱼意象继续发展,并有了自己新的内涵。在《饮马长城窟行》中,鱼是指代信件。而在唐诗中,鱼不仅可以指代信件,还可作为信使。鱼既是信件本身,也是传递书信的使者,鱼与书信就这样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鱼意象与君臣关系

鱼这种普通的水生生物,带着先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寄托,发展为君臣关系的象征,主要表达君臣关系和谐,融洽的理想,意在对君主的颂扬。

乐府诗中《郊庙歌辞·唐明堂乐章》中武后所写的《迎送王公》很明显地表现了君臣相得,君臣关系的和谐。“千官肃事,万国朝宗”,文武百官、諸侯使臣都来朝见天子,展现出泱泱大国的豪迈气派。“君臣德合,鱼水斯同”,君主和臣子心意相合,就好像鱼和水一样。君主和臣子上下一心,意念一致,都为国家的发展尽职尽责,君主和臣子就如同鱼和水互相依托。直到现在,我们仍然用“鱼水情”形容极其亲密的关系。

在《相和歌辞》中李白的《远别离》则表达了贤臣对君主的重要性。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因为即将要与舜别离而恸哭不已。正如他人不能理解娥皇、女英哀伤舜之远离,我的忠心恐怕皇天也不能理解。“君失臣兮鱼为龙,权归臣兮鼠变虎”,国君如果失去贤臣的辅佐,就会像神龙化为凡鱼;权力一旦由奸臣掌控,他们就由老鼠变为猛虎,难怪娥皇、女英哭得那样伤心,给竹子都染上了斑痕。李白以传说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国君是神龙之物,如果失去贤臣的辅佐就会由神龙变为凡鱼,成为鱼那样的可怜之物,表明了自己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对国家前途的深深担忧。

《郊庙歌辞》中《后唐宗庙乐舞辞·文明舞》则以豚鱼来歌功颂德。皇帝功绩光芒万丈,雄心壮志也可见一斑。“信及豚鱼,恩沾动植”,君主的信用已达到豚鱼那样卑贱的东西,恩情也眷顾到动物植物。君主善的行为和大的名声传到万家。鱼是普通而微小的生物,皇帝的恩泽能惠及豚鱼,对皇帝的溢美之词也显而易见了。《易·中孚》:“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皇帝的恩泽达到豚鱼那样微小的生物,是国家发展的好兆头。王弼注:“鱼者,虫之隐微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竞争之道不兴,中信之德淳著,则虽隐微之物,信皆及之。”王弼的注解表明了豚鱼二字是在表达对皇帝的赞美。皇帝福临万家,不论平民百姓,还是动植物这样微小的生物,都享受皇帝的恩泽,天下苍生尽受皇帝恩惠,对皇帝的颂扬赞美之情显而易见。

以鱼意象形容君臣关系在乐府诗中比比皆是。我们不仅能看到君臣相得,君臣关系亲密如鱼水,国家向好,百姓安居的一面,也可以看到当国家局势不稳,贤臣对君主,对国家所怀有的深深担忧,这是在时代背景下,士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三)鱼意象与战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以鱼意象形容战争在乐府诗中更是俯拾皆是。鱼意象形容战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鱼”与“龙、云”组成“鱼龙、鱼云”,来形容战争下的恶劣环境和紧张局势;二是以鱼表示打战时的一种阵式,是为鱼丽阵。

鱼意象形容战争的频繁,寄寓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思。以相和歌辞中李白的《猛虎行》为代表,《乐府古题要解》以为,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言从远役犹耿介,不以艰险改节也。这首诗是李白与张旭相遇于溧阳,与张旭宴别而作。从“朝作猛虎行”到“鱼龙奔走安得宁”为诗歌第一部分,讲述安禄山不顾社稷危亡,百姓疾苦,只顾烧杀抢掠中原的野蛮行为,抒发诗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忧心忡忡的思想感情。“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诗人以“鱼龙”指唐朝军民百姓,战乱之中,民不聊生,百姓不堪重负。生民百姓就如同鱼这样的微贱之物,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战乱中求幸存。

同在相和歌辞中,梁简文帝的《从军行》则以鱼意象来表示战争环境的恶劣。《乐府解题》认为《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国家连年征伐,“鱼云望旗聚,龙沙随阵开”,鱼鳞云向军旗聚集,大漠隨战阵摆开。冰冻的城镇早上则披挂铁甲,地下通道里马口中衔枚。诗歌极言战争局势的紧张和战争环境的险恶。“鱼云望旗聚”中,“鱼云”指鱼鳞云,犹如黑云,即刻让读者体会到战争环境的阴暗,战争的艰苦与凶险。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磷语·渔具》中写道:“乃登桅以望鱼,鱼大至,水底成片如黑云,是谓鱼云。”在战场上,当黑云真正来临,给本来就紧张的战争局势更增添了恐慌感,给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迫。鱼意象通过与其他单字组词,组成新的意象,从而又衍生出新的含义。

鱼意象还可表示古代的一种战阵名,是为鱼丽阵。鱼丽阵是古代的战阵形式,是指古代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左传·桓公五年》记载“为鱼丽之陈”,晋杜预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鱼丽阵的特点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鱼丽阵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攻击力高,防御偏弱。

燕射歌辞中,梁·吴均的《战城南》提到鱼丽阵。这首诗慷慨悲壮,抒发了自己渴望成就伟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诗歌刻画了一个英勇的骑士,“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他多次深入战场,打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诗歌描写战士的英勇就是通过他五过鱼丽阵来描写的,可见鱼丽阵在古代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阵式。相和歌辞中,卢思道的《从军行》有“薄暮鱼丽逐左贤”,也是指鱼丽阵。

鱼意象与战争相联系,虽然表面上是在说战争的频繁,战争环境的险恶,但实则寄寓着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对百姓颠沛流离不能安稳生活的深切同情,国家战乱,民不聊生,匹夫有责。我们通过这些令人生畏的战争描写看到了作者拳拳爱国心,看到作者同情生民疾苦,想救民于水火的责任感,这是最令我动容的地方。

三、小结

乐府诗中提及鱼意象的诗歌多达九十一首,鱼意象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以鱼信寄托思想感情,或象征、君臣关系,或比喻战争。鱼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寄寓着先民对鱼这种生物的特殊感情,表达了先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我们对此做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1月.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3]黄节.汉魏乐府风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月.

[4]余冠英.乐府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10月.

猜你喜欢

乐府诗
乐府诗
杜甫叙事诗对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乐府诗与乐府诗歌的影响
《乐府诗集》与李白乐府的经典确认分析
建国后郭茂倩《乐府诗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