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练习曲Op10no25《黑键》演奏技法
2019-10-06田鹤瑶
田鹤瑶
【摘 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黑键》Op.5No.10是肖邦练习曲代表作之一。关于它名字的来由,顾名思义,是由它的音符大都出现在黑键之上而得名。也就是说,《黑键》的音阶都是由中国的五声音阶构成,整体气质欢快活泼,因而对于中国的演奏者来说增添了许多亲切感。本文拟从钢琴演奏的角度,按照利于技巧分析的原则划分段落,逐句对演奏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和应当被重点练习的要点、难点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黑键;肖邦;演奏;要点
中图分类号:J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48-02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的作品主基调以波兰民族歌舞为主,深受巴赫影响,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的钢琴练习曲是属于浪漫时期的练习曲,以其出众的旋律性在浩瀚的练习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只是练习曲,但也表达出出众的个人风格。这些钢琴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和声,自如的结构,华丽的曲调,因此不仅技术含量较高,还颇具艺术性。而且这些练习曲在各个音乐会中也经常作为单独的演奏曲目出现,可以说是每个钢琴演奏者的必备曲目之一。
由于肖邦在这首练习曲的写作中更多倾向于有明确目的的技巧性应用,打破了诸多常规,把主旋律放在左手出现便是其中一项,演奏时要多留心,增强其存在感。右手则是一连串流星一般的分解和弦,甚至具有华彩的效果。整首曲子演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指尖的运用,具有较高的难度。
一、结构
《黑键》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结构,四四拍,整首曲子的调式调性在巧妙地不停产生变化,其主题在第一句便大方利落地展示了出来,令人耳目一新。在分析演奏技法时,因此曲在练习时具有重复性,本文拟将此曲按照再现成分分为六个大部分和若干个小乐句进行逐句分析。
二、全曲通用技巧概述
右手在练习时要注意颗粒性,每一个音都需要仔细地高抬指练习,把音一个个点开,切不可偷懒,否则极容易使音响效果浑浊。手指不要固执地弯曲,也不能执意用指尖触碰琴键,而是让手指平直一些,用指尖下方的一些位置触碰琴键。这样在换指时会乐句会更加流畅,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掉入碰错音的坑里。手腕不能死板的竖向固定,尤其是对于手小的演奏者,右手手腕一定要放松,并且练习灵活的横向移动,练习初期要多多尝试,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指法。况且左手和弦的跨度持续在八度这样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又因是旋律声部,需要注重力度,在练习时一定要多多聆听左手。右手速度过快也会对演奏者造成压力,建议演奏者在双手演奏时把注意力放在左手上,能夠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关于音响效果,这首曲子的踏板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方面,虽然右手没有不和谐音程,但左手的小二度在增加这首练习曲的异域风采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全曲“大混乱”的危险。肖邦在五号练习曲之中加入了较为细致的踏板,几乎每半拍就需要换一次踏板,而且还综合了多种踏板的运用方法。右手连绵不断的三连音对踏板使用的精准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使踏板的运用也成了演奏好这首练习曲的一大难点。不过具体运用办法其实还是存在很大自由度的,产生效果因人而异。
三、分段落重难点说明
(一)第一部分(第1-16小节)
首句出现直接开门见山引入华丽夺目的主题。左手一定要把旋律感演奏出来,这是构成整首练习曲艺术性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演奏时可以把旋律哼唱出来,哼唱重音位置也要加强,以便演奏者在加入右手时对左手的旋律也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弹奏能够更加明晰而透彻;第8小节的左手是大跨度的和弦波音,弹奏时要注意连贯性,适当突出。在练习和演奏时要准确和连贯,由又重又慢到轻快灵巧是要通过一定练习才能做到的,千万不要碰错音。而右手为了保持如流水般的连贯音效,除了每个乐句的开头部分(可以连线为界),即便是碰到每小节重音位置也不可过于加强,直到第15到16小节衔接第二部分的地方才要逐渐加强力度。
(二)第二部分(第17-32小节)
本段的难度不算特别大,但要点较多,也需要多加留神。在第17小节到第22小节,左右两手都要格外引起我们的注意。左手的小连线比平时的跨度要大,练习时要把每一个音都弹出稳定性,加重头一个音,也就是基础技巧上“落滚提”的“落”在“滚”向第二个音时也不可马虎大意,很容易出现漏音的现象。在灵动活泼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这一和弦的完整性。第15小节的右手在连接变化时不要与之前的音符混淆,演奏者对右手的旋律和把握都要烂熟于心才行。第二个要点部分主要在于右手五指和一指的换指。在《黑键练习曲》中不但打破了“五一不上黑键”这一惯例,还在这一部分较大范围地使用了五指二指一指互换的指法,造成了一些演奏障碍。练习过程中一定要着重练习互换的技巧,避免错音漏音,尝试适合自己的方法演奏;左手的和弦在跳音和连线之中来回交替,弹奏不用特别突出,小连线的强弱变化做出来即可。直到第31小节之后左手大幅度开始连续三个呈逐渐上升态势的跳跃,为推动整首曲子的发展做渐强处理,调性不断转换,音乐色彩更加灿烂,把辉煌的旋律推向高潮。至于踏板,演奏者可以在演奏不至于浑浊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适当进行二度创作,弹奏出更加新鲜的感觉。
(三)第三部分(第33-48小节)
本段是全曲的连接部分,也是全曲难度最大的部分之一。在第二部分的末尾,全曲进入高潮。第33到40小节像是华彩段落,这一部分就像是暴风雨的存在,左手就象征着隆隆的雷声。虽然只有右手在跑动,左手并没有什么技术障碍,但右手容易碰错音,演奏者在弹奏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还是演奏不均匀。对此,演奏者在练习时除了保持其颗粒性的练习,更需要能够使手均匀弹奏的切分音练习;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在开头时稍控制速度,按住琴键,再逐渐加快,这还能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第41小节到48小节的旋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总体由弱到强。左手旋律一定要连贯,严格按照谱面的强弱记号演奏,一气呵成;右手保持较弱的力度,轻悄悄的,但又像晶莹的水珠般埋在左手之中,整体有些雾蒙蒙的。
(四)第四部分(第49-56小节)
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要点、难点大致相同,不再过多阐述。第55和56小节要注意力度的变化,引出下段。
(五)第五部分(第57-74小节)
该段的第57到64小节的左手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技术要领类似,不加以阐述。右手的音符距离越来越近,就像是一枚硬币在桌面上旋转,终究会越来越平,此时的右手便是这样一种状态。在65小节又能让人联想到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天鹅在不停旋转之后终于倒在湖中的场景,但这种优雅的情绪又转瞬即逝;第66小节转为大调的和弦让整首曲子的情绪又回归明朗。左手65小节的大跨度波音与第8小节的类似,要又快又准,不过力度要更加温柔些,与右手一起进入尾声的准备部分。
(六)第六部分(第67-85小节)
把最后这么多小节总结到一个段落是因为前半部分的技术难点在之前的部分几乎都出现过,力度起伏也相对明确。第67、68小节和71、72小节的右手有五指和一指的转换,需特别练习,手腕放松,手指不要把琴键弹得太重,注意衔接的流畅。在第79小节之后则出现了全曲需要克服的另一个最难点。右手手指尖放松,但力度不能弱,三连音的头两个音才能一起敲下去。左手很容易错音,弹奏时手腕要和右手一样横向左右移动来带动手指的移动,手掌扩张,高抬指练习。倒数第三个小节的八度,要注意重音在第二个音(降3)上,因为第一个音在弱拍,从第二个音开始使整个下行的音乐逻辑更加顺理成章。
四、结论
总之,演奏《黑键练习曲》需要钢琴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并且不仅仅是能够根据作曲家谱面上表明的强弱速度等记号完整演奏一个作品,或者完全照搬别人的审美来演奏一首曲子,而是更多地投入精力去进行二度创作,才能赋予其新鲜感。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特·科尔托.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熊文.指尖的艺术[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