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力分析
2019-09-30栾红旭张豪司金珠董佳宇
栾红旭 张豪 司金珠 董佳宇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国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形成的三大体系,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对吉林省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础背景进行研究,发现其在绿色农产品安全、农产品集聚程度、农村物流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大物流建设的投入;注重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吉林;农村;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7-0050-02
一、农村电商发展背景
现阶段,在我国政府的扶持下,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根据中商情报网发布的中国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预测情况显示,2018年中国农村网络电商销售额达到1.37万亿元,2016至2018年农村电商网络销售额快速增长,2018年较2016年同比增长53.15%。预计2019年将达到1.6万亿元,已经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同时,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占全网零售额的比例越来越大,显示出农村的电商经济发展程度加大,2014至2017年以来,农村电商零售额增加幅度超过200%,农村网络零售额增加了64倍,表明国家和社会为农村地区发展给予支持,同时,农村电商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商迅猛发展。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新增238个国家级贫困县,覆盖率达88.6%。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电商将成为投资的“新蓝海”。
二、吉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农产品安全问题
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关注重点也从最基本的温饱转向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健康的食品成为消费者追逐的对象。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消费市场相对广阔,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比较大。随着城镇居民对肉类、果蔬类、水产品以及豆制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消费者的需求也由数量的增加转变为对质量、营养和安全的更高要求。21世纪的健康、环保消费理念,使消费者对食品的产出、加工等环节有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大家消费的首选,但绿色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也是消费者重点考虑的问题。据调查发现,在城镇中92.89%的消费者会选择超市等大型的商场购买食品;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去便利店或农贸市场,还有一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在网店购买。
现阶段市场上绿色农副产品虽然有庞大的供货源,但在生产的不透明化,产品包装的附加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下,居民并不认可现在市场上所流通的绿色农副产品。大量的供应商欺瞒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在搜寻、鉴别和购买绿色农副产品的时间成本大幅升高。假冒产品充斥着市场,让消费者对农产品望而却步,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绿色食品的价格也是消费者购买时的考虑因素,认为绿色农副产品的价格过高、较高、合理的居民分别占比21%、40%、39%。以至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倾向和购买频率较低。
(二)农产品集聚程度问题
吉林省农业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很多农产品企业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没有完全打通,与其他行业相比无竞争优势。农户农产品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与规模化经济尚有距离。农民土地等资源分散,家家户户仍采用独自经营方式。吉林省农业品龙头企业产品集中区域小,生产的产品质量低,无法起到带领作用。农村生产规模小,生产基础薄弱,客观因素和单一的销售模式限制农村农产品规模销售,农民经济收入堪忧。
农产品销售途径单一,产品经济收益低,转变农业销售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农民收入不减。近些年,一些农产品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销售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种植农产品的农户很多,但农产品总产量很低,多数農民在农贸市场销售农产品,市场上的品牌产品给予农产品很大的竞争压力,农民只能以较低价格卖给消费者。大多数农户对市场信息理解不够,销售信息获取量少,导致农民无法预期农作物种植量,农产品产量没有达到标准,使得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偏差过大,没有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迫切需要专业的农产品营销平台给予农户销售渠道,打通产业链,实现农户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使农民本地销售农产品,减少从产出到销售过程的时间,降低农户的运输成本,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农村物流体系问题
吉林省的农村物流企业大部分的业务还不能提供专门简单的运输服务,物流还没有完全铺展开来,扎根于农村内部的物流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农村物流体系还不完善,农村物流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没连接到各个物流支点,物流网络没有形成。如今多数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运营不规范,给农村物流发展带来了阻碍。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责任划分不清,很容易造成运营困难,很难提供精准化的物流服务,所以农产品物流整体效益较差。
由于吉林省的农产品还没集成大规模销售,进而限制了农产品物流领域发展。在吉林省农副产品产业链中,农村物流还需进一步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而与第三方物流对接。社会资源流入物流领域资源太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太少,所以造成了农村物流不足以支撑农副产品发展。吉林省农村物流起步较晚,尤其农村物流还只是在起步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尚未树立起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观念,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识上不足也导致了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
三、吉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
(一)打造农产品品牌
由于农产品存在小生产大市场的情况,部分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季节周期,所以应从乡村整体统筹规划。首先,以村为单位,在农产品数量上形成集聚效應,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避免单兵作战出现的盲目化、碎片化、初级化的情况,保证有货可卖、有新可卖。其次,在农产品安全方面应建立品质控制标准,定期对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查,保证食品安全,由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一定的“无公害”、“有机绿色”的分级标准。借鉴中粮集团和正大集团的对应举措,加强农产品的可溯性,最终实现电商农产品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和公众可查。
(二)加大物流建设的投入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物流建设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物流、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农业大市要加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生鲜农产品分级——预冷——包装——储存——运输的立体链条,为农产品“上行”保驾护航。政府部门和电商企业可合作共建商业性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包括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生鲜农产品标准的制定,生鲜农产品流通运营等综合体系的构建等。品牌打造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加强宣传营销,着力发掘本地农产品特有的隐含价值,“讲好故事”,实现品牌化、差异化发展。
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利用发展较快的物流平台,进行深度合作。例如阿里通过“村淘”+“菜鸟”的农村物流实现农村物流上行和城市物流下行的双向体系。据菜鸟官网显示,截至到2018年8月,菜鸟农村已经覆盖了29个省七百多个县,近三万个农村。顺丰和京东在该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并形成了较好的模式解决这一问题。
(三)注重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
吉林省内高校应立足区域发展要求,培育农村电商领域新农人,即以互联网为工具,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互联网基因”“文化基因”“创新基因”“群体基因”,形成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生力军。一是能够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的缺口,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能够为该专业领域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在实训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回归课堂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修松.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N].人民政协报,2019-04-01.
[2] 曲永平.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分析[J].学理论,2017(12).
[3] 阳白云.基于绿色供给的绿色消费需求不足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 今日头条:破解农产品“上行”之困[EB/OL].http://www.sohu.com/a/224391599_796374.html,2018-02-27.
[责任编辑:谭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