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
2019-09-29陈伟花
陈伟花
【摘要】 目的:觀察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均提供长期肠内营养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浆总蛋白、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对肠内营养治疗依从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字2=18.187,P=0.000);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浆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肠内营养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率、不依从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为重症患者提供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肠内营养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血浆总蛋白,缩短肠内营养治疗时间。
【关键词】 超声; 胃残余量; 肠内营养; 危急重症; 并发症
Effect Observation of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Monitoring under Bedside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Critical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CHEN Weihu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06):-16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monitoring under the bedside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critical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Method:A total of 60 critica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long-term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bedside ultrasound monitoring gastric remnants,whil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astric juice withdrawal method.The complications,tim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enteral nutrition,total plasma protein,time of adjusting enteral nutrition and compliance rate of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33%,which was lower than 40.00% in control group
(字2=18.187,P=0.000).The tim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adjusting enteral nutri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total plasma protein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plete compliance rate of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partial compliance rate and non-compliance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Medical staff provide bedside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remnants to guide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for critically patients,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ncrease the total plasma protein of patients,and shorten the time of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Key words】 Ultrasound;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Enteral nutrition; Critical illness; Compl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Hui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6.043
危急重症疾病常见类型包括休克、严重创伤、感染、肠道炎性疾病、急性胰腺炎、其他大型手术等患者,病情严重情况下可能对患者胃肠黏膜造成刺激,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其中胃肠动力障碍是主要表现形式。危重症患者在经历严重疾病或外界创伤后机体多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失去正常功能,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现象,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病情严重且发展快,多可能合并其他并发症共同出现,其中以胃肠功能障碍多见。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师逐渐重视胃肠功能障碍对危重症患者病情治疗进展中的作用。有研究提出胃肠道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启动器官、亦是MODS的靶器官,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胃肠功能持续恶化会促进MODS发病,形成恶性循环,但重症患者早期合并的胃肠功能障碍与机体损害不会直接引起患者死亡;其合并的其他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1]。正常情况下机体胃肠道是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可阻止胃肠道内有害物质进入循环,但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遭到破坏,受到病情影响后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上皮坏死、通透性增加表现,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与毒素进入循环,机体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最终诱发MODS发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而为重症患者提供早期、及时、准确的胃肠道功能监测可辅助医师为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患者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改善疾病预后[2]。肠道黏膜营养供给主要来源于动脉血供、差肠腔内营养物质,针对重症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维持黏膜细胞正常结构、让肠道正常菌群继续生长,避免细菌易位,通过营养供给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3-4]。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分析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均提供长期肠内营养治疗。(1)纳入标准:无法经口进食患者;均入住EICU。(2)排除标准:排除长期昏迷患者;排除肥胖患者;排除哺乳期妇女;排除糖尿病患者;排除入院前合并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精神异常患者;排除存在胃肠严重胀气超声无法显示胃窦影像者[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观察组行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入院后护士遵医嘱完成患者的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X线片,根据患者营养状态制定肠内营养计划,使用床旁B超动态观察患者胃动力及胃排空情况,每隔4小时检查1次。如B超显示胃动力正常、无胃排空障碍,则继续按照原定计划的速度进行喂养[6]。如B超检查结果显示胃动力较差,胃排空速度减慢,则应相应降低肠内营养速度。如B超检查连续3次都表明患者胃动力较差、存在排空障碍,则提示机体无法较好耐受肠内营养,及时上报医师后更换营养支持方式。(2)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干预:采用常规50 mL注射器抽吸法判断患者胃内残余量,亦按照每隔4小时监测1次的规律,如胃內残余量<200 mL,则提示可继续按照原速度喂养;如残余量>200 mL,则提示需适当降低肠内营养速度,如胃内残余量>500 mL则应暂时停止喂养。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吸入性肺炎、呛咳、食物返流、腹泻等)、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浆总蛋白、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对肠内营养治疗依从率(分为完全依从、部分已从、不依从)。其中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指从开始肠内营养治疗起,至达到肠内营养目标的80%止[7];血浆总蛋白正常含量60~80 g/L;调整肠内营养时间:指开始肠内营养后3 d内,护士调整营养支持计划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80岁,平均(61.5±9.1)岁;原发病:颅脑创伤9例、休克11例、脑血管意外5例、大型手术5例;入院时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2.5±2.5)分;首次血浆总蛋白平均(55.8±5.2)g/L。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1~82岁,平均为(62.7±9.0)岁;原发病:颅脑创伤10例、休克10例、脑血管意外6例、大型手术4例;入院时患者APACHEⅡ评分(22.5±2.4)分;首次血浆总蛋白平均(55.3±5.1)g/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8.187,P=0.000),见表1。
2.3 两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浆总蛋白、调整肠内营养时间比较 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浆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对肠内营养治疗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对肠内营养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率、不依从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对象均为重症患者,该类患者病情重、合并昏迷、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患者胃排空速度下降,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期间易出现胃内液体潴留,可能导致液体返流、误吸等情况发生,引起严重后果[8]。而为重症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实时监测患者胃残余量十分必要[9-11]。肠内营养期间出现胃潴留情况原因是因为胃肠道蠕动速度下降、每次输注的营养液都有部分残留在胃内,长时间胃潴留会影响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引发其他并发症出现[12-13]。
超声检测法具有无创性特点,检查后不会影响患者生理状态,且大部分患者对该检查方法主观接受程度均较高,该方法克服了其他方法存在的缺点,有助于对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完成实时监测指导,可如实客观地反映出患者胃排空情况,医师可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合理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促进疾病恢复[14-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为重症患者提供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肠内营养治疗,可保证治疗科学性,避免喂养量过大现象发生,降低误吸发生率。超声技术监测结果可让医师随时判断患者胃动力情况,给予治疗指导意见,超声监测起始下的患者肠内营养起始幅度较高,可缩短肠内营养达到最大喂养速度的用时,积极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浆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肠内营养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注射器抽吸胃液,虽然可及时判断胃内残余量,但因患者体位与胃管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無法准确判断胃内潴留量。而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该方法具有安全性、符合患者生理状态、且操作方法简单、具有可重复操作性。通过B超监测结果可实时掌握胃内残余量,测量结果为医师诊断、治疗、护士调整喂食速度等提供依据。在每次鼻饲前均应检查胃残余量,对于胃残余量超过100 mL情况应及时降低喂养速度,调整喂养量,制定个性化肠内营养计划,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同时可避免增加喂养时间,前瞻性的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指导建议[18]。
但同时超声监测患者胃肠道功能实施过程中亦可受到一定因素影响,如上腹部存在手术切口的患者在接受超声检查过程中会受到切口敷料、腹带的干扰,影响探头扫查平面,导致测量结果准确性下降;此外超声检查会导致切口压痛,增加患者主观痛苦感受;此外部分重症患者存在腹腔胀气表现,当腹腔内积气较多情况下,超声监测结果可能随之受到影响,成像结果被气体干扰影响图像质量,可能存在显示不清、无法测量的结果;再者患者呼吸运动频率可能对连续性观察胃肠道蠕动与胃窦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医师操作技术亦可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临床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操作[19-20]。
综上所述,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在重症病房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因超声检查具有的无创伤、可移动性、快速得出结果等优势在重症疾病检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优势。护士为重症患者提供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肠内营养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血浆总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曹岚,叶向红,李君,等.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9):675-678.
[2]王濯,沈梅芬.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406-409.
[3]陈艳,林相彬,陶福正,等.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基层医院ICU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3):530-532.
[4]丁瑜,侯惠如,李英男,等.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监测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8,22(2):212-215.
[5]赵庆华,皮红英,周玉虹,等.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残余量监测情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0):2881-2885.
[6]赵庆华,皮红英,周颖,等.ICU住院患者胃残余量监测相关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6):553-556.
[7]高扬,刘世迎,逄红,等.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胃残余量状况监护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2):895-899.
[8]刘静,邵小平.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2):1184-1186.
[9]丁瑜,王刚石,张颖,等.白利度计与超声测量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的对比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2):940-942.
[10]赵庆华,皮红英,周颖,等.超声检测与注射器抽吸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7,32(12):54-55.
[11]王军.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8):2518-2519.
[12]邓岩军,吴雪梅,谢红,等.超声测定胃排空功能指导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15(7):533-536.
[13]潘灵爱,黄晓波,王艺萍.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8,25(1):43-45,51.
[14]封秀琴.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5]冷英杰,丁婷,缪羽,等.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2015,17(5):502-505.
[16]陈卫挺,陈仁辉,陈英姿,等.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5):18-19.
[17]陈英姿,陈仁辉,陈卫挺,等.床旁超声胃窦运动指数指导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5):891-892,895.
[18]戴雪榕,吴敏,沈雁波.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床旁超声指导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J].交通医学,2017,31(4):396-397,406.
[19]袁媛,马小静,柳梅,等.超声检查测定胃动力指导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6):420-423.
[20]叶瑞忠,范小明,王立刚,等.改良超声方法在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头端定位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6,24(4):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