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儿童校外美术教育中的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2019-09-28方一飞

艺术大观 2019年12期

摘要: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包括向社会传递知识技能、改观社会秩序和延续稳定,更甚情感与价值观导向。教育无非是一种接力形式上的传递活动,校外美术教育区别于校内美术教育的传递方式不单是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活动,更多是来自多维度的信息传递,同向、异向或结合传递。反之被传递的对象能否接受传递者的信息不单单是取决于二者的状况,而是取决于传递结构是否合适。校外美术教育中传递结构作为特殊的社会教育结构就为美术教育结果也就是教育权威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校外美术;传递结构;教育权威

一、家庭与社会和传媒的多样性结合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传递活动,社会文化的传递并非只有教师,传递的方式融入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音像、文字、家庭教育、甚至是长者对于年轻人的文化传递等等。其次这些传递活动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程序性传递方式。特别是低龄儿童被动接受的传递,儿童作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是属于有期待感和未知的受体,也会受到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学校美术教育是单一的传递结构,那么校外美术教育就是映证社会教育传递结构结构多样性的体现。

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学校的看法是拥有绝对正确性和先进性的权威机构,极少数家长能够看到校内教育的不足。必须要明确的是校内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面向整体的基础美术教育,具有普适性的原则,无法满足儿童对于美术的多样性需求。校外美术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首先是家长传递能力的提高,部分受到过专业美术教育的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更专业的美术教育;在社会传递上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进入到了儿童的日常中;而对于校外美术教育传递结构影响最深的则是大众传媒,类似于我国的江通动画这样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另一方面设计行业在我国的崛起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认识到了设计艺术的魅力和新鲜感。

二、校外美术教育的成功离不开传递结构的选择

在校外美术教育中的信息传递者与学校教育有着同向的交集,无法脱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但区别于学校美术教育的单向且无反馈性校外美术教育给信息接受者也就是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选择的需求和和反馈信息的选择提供给了校外美术教育更多向的传递结构。

传递信息能否有效且合理地别接受者吸收,不仅是校外美术教育机构和儿童本身的传递状况,传递信息的本身之间也会产生相应的比较,当然也和信息接受者的需求相关。学校教育也是相同的道理。因为人口基数和地区经济条件发展的制约,学校美术教育是建立在家长、社会与学校传递的基础上,成为了无可争辩也无可挑剔的基础传递结构,学校教育的教育权威并不是建立在学习成果之上,因为学校教育普适性最高,因此家长和儿童没有传递结构的选择。垄断式的教育传递带来的后果是不尊重儿童发展需求,产生了被动接受的传递模式“应试教育”。但校外美术教育会日益突破这种垄断,传递信息是多样、流动且听从儿童自主选择。相互反馈的横向传递结构会更加吸引学生,纵向的传结构上,校外美术教育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且自主的课程和学习模式,学习的主要载体不是文化知识,而是更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到传统文化或是专业上更深层次。

三、校外美术教育权威的建立

校外美术教育机构不同于以成绩论英雄的课外辅导班,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来家长和课外辅导班的传递结构可以看做双向的传递结构,但是询问辅导班中的儿童,似乎没有一个有用主动学习的动机。校外美术机构的传递方式却恰好满足了儿童、家长、和机构的三方面的传递需求。如果只需要滿足这三方面的传递要求,整个美术教育就会简单的多,在校外美术课程教育中又需要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美术课程不单单只是绘画,从表现形式来讲可以分为:绘画、书法、摄影、雕塑、陶艺、摄影。这就造成了机构和学生之间的传递结构就是满足其需求多样化和满足不同生理的发展需要;其次家长和儿童之间的传递结构往往是儿童进行选择,再由家长进行筛选,也存在直接否决,因为家长在不同视角或对儿童的未来规划上产生分歧;最后校外美术机构当下普遍的问题是轻视儿童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家长和自身之间的经济传递结构,这就、、引向了唯利是图的美术教育方向,使得校外美术教育缺乏内涵、铺张浮夸。

校外美术教育的形式性质上多数由于生存需要也产生了家长和机构的双向传递结构。校外美术教育的传递方式选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传递需要。这并不意味这只需要满足机构和儿童的需求。不同的角度来看,部分家长的目的是维持文化课以外的另一种“成才”出路、儿童更注重教育的体验、校外教师更关注职业回报。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00-105.

[2]阮秀萍.校内外美术教育发展的比较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2):89-90.

[3]陈永亮.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分析及措施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8(2):126-128.

[4]康少军,卓潇,凤姝.课外辅导班火爆成因: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思考[J].中国教师, 2011(17):28-30.

作者简介:方一飞(1994年10月-),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硕士研究生,学硕,美术教育研究方向,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