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语境下传统书画艺术的数字化特色
2019-09-28施永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进入了一个新媒体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不断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传统书画艺术方面,新媒体语境的发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变为一种数字化的新形态。本文以灌云县文化馆为例,分析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书画艺术的数字化演绎与呈现。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传统书画艺术;数字化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传统书画艺术带入一个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语境下,数字化的书画艺术与传统的书画艺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将传统静态的表现形式转化为数字化的动态表现形式,并加以声化,同时可以参与实时交互,展示方式也变得多样化。艺术家通过新媒体数字化演绎与呈现,将传统书画利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展示在人们面前,令传统书画艺术在新的时代下焕发出炫目的光彩。
一、灌云县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情况
灌云县位于黄海之滨,是百万级居住人口大县,全县共有13个乡镇(街道)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灌云县已经建成数字化总分馆,通过数字化的特点能够实现馆内资源的共享、线上线下培训。灌云县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自2010年以来就常年开展四季公益艺术培训,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多年来的坚持下,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累计培训人数达5万余人次,为全县全民的传统艺术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灌云县文化馆在不断的发展中广开言路,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在常规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培训基础上,又增加具有地域特色的淮海戏、小花船、工鼓锣、形意拳、太极拳、唢呐、糖画、剪纸等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
二、传统书画艺术的数字化演绎与呈现
(一)数字仿真
高仿真数字技术是近年来在艺术品复制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其应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数字微喷技术[1]。将原作进行高分辨率扫描或拍照,再应用该技术在宣纸、绢纸或油画布等材质上制造出复制品,该复制品具有高仿真的特点,能够满足收藏者对原作的痴迷。由于这些作品的发行属于限量款,因此能够很好地满足一些收藏者的需求,该作品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随着数字喷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面上的数字印刷产品越来越多,传统书画艺术以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大众生活当中。灌云县文化馆一年四季都有免费艺术培训班,专门为县内人民群众免费开放,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在灌云县文化馆内同样保存着一些传统名作的复制品,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名作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学生在培训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艺术知识与辨别技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提高了人民群众艺术水平,激发了人民群众创作热情,拓展了人民群眾思想境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二)数字复原
我国历史横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般来说,古代的传统书画艺术作品由于制作年代较为久远,在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导致传统书画艺术作品残缺不全,难以将作品恢复至原样。例如: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名珍古画有部分落入收藏家的手中,部分收藏家喜欢在作品上增添印款,原作当中绝大部分的空白处都有收藏印款,这些印款对后人鉴赏原作品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数字复原技术就是为了将原始作品恢复成原样而出现的,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古书画的研究者与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2]。例如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通过现代数字复原技术消除原作品上的鉴藏和款印后,能有助于后世研究者和学习者对原作品的鉴赏。除了《游春图》之外,王羲之的《游目帖》在二战期间流入日本,最终因原子弹被毁,在战争结束之后,后世的相关研究者、专家为了复原该画作不断进行研究,最终利用数字技术成功复原,了却文人墨客对此的遗憾。
(三)数字互动
传统的书画艺术作品作者与观赏者是相互分离的,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书画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的变性成为交互艺术,交互艺术作品作者与观赏者的关系是有联系的,作者通过平台发布原作品,访问者在观看到该作品时,其身份会自然地变为参与者,参与者可以参与进作品中对作品进行反馈,这种互动性成为作品实现的重要环节。灌云县文化馆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开门办馆和教学前移工作,文化馆中的艺术培训涉及到机关、企业、学校、军营、社区、乡村等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馆中的艺术作品与参观者具有交互性特点,馆内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全民艺术普及为宗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服务大众。打造灌云特色品牌,推动地方艺术发展提高,促进书画艺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积极创建优秀的书画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结束语
数字化的发展为传统书画艺术提供了一个新型展示方法,拓展了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虽然数字化的传统书画艺术无法被称作是一种全新的画种,但是相对于传统书画艺术,数字化书画艺术具有多维化、动态化、互动化等特点,是艺术传播的便携形式。
参考文献:
[1]卢菲.论传统书画艺术的数字化呈现——中国元素在网站UI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7(16):71-72.
[2]郑向阳.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数字化演绎与传承[J].中国报业,2016(18):42-43.
作者简介:施永琪,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本科毕业,现为灌云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江苏省书协、美协会员、省群文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