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特征的研究
2019-09-28高欢
摘要:色彩作为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艺术经历了隋唐的富丽堂皇,宋的宁静雅致,元的“水墨为主”明清的雅俗兼备。由于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花鸟画所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所表现出不同的色彩特征和社会作用。
关键词:色彩;工笔花鸟画
一、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的作用
色彩是构成画面意境和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刺激视觉神经有效的手段,也是极能传达作者情感的视觉因素。人们对色彩存在一种公认的共同美感,因而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运用色彩规律,对于画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现代工笔花鸟画,更需要重视色彩在画面中的作用和地位。传统的中国花鸟画中,画面多以“淡远”为基本格调,他们错误地认为重彩就是“邪、甜、俗、赖”。
二、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在不同时期的特征
(一)汉唐时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特征
东汉时期已经出现独幅花鸟画,花鸟形象是作为象征性的符号出现,色彩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带有一定的寓意。初唐至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富民强,丝绸之路引进世界文化大融合。统治阶级与达官贵族富足的生活要求相应的装饰品相衬托,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相继较多的出现在画面里,渐渐代替了骑射、牧马等题材的地位,在色彩的运用和形式表现上也脱离了旧有时代的程式。中国花鸟画的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薛稷、边鸾是初唐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唐代中期花鸟画的独立成科以及后期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薛稷属于初唐的花鸟画家,历代史书记载他善画鹤,将鹤画于屏风之上,创立“屏风六扇鹤样”并影响深远。我们今天虽不能看到他的真迹,但是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舞鹤的造型设色来看,应该就是受到了薛稷的影响。
边鸾的花鸟画下笔淸利,在色彩的使用风格上基本与人物一致,富丽堂皇并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唐代花鸟画虽独立成科,但是在色彩方面还是依附与人物画中的设色技巧。
(二)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特征
10世纪中叶后,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50多年来的军阀割据局面。北宋初期使农业和手工业都恢复到了唐代原有的水准,商业经济也兴旺起来,对绘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条件。南宋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但都继续向前发展,稳定增长,南宋在花鸟画的发展上不减北宋。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官当政,加之周边环境的不稳定招致疆域收缩、闭关锁國、中断丝绸之路,与此相应宋人在心理一直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之下,他们只能向着狭小的个人空间寻求心灵的慰藉,在一种谨慎、封闭的环境中将本土艺术推到了一个精巧、醇熟的境地。黄筌所画的《写生珍禽图》。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明丽色彩的表现都有沉着色在打底,在保证色彩鲜艳的同时又不失画面上的沉稳。中期赵昌、易元告、崔白的作品中的色彩都几乎是写生而来,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以黄筌画派为中心的地位,重视写生一直到北宋末期。赵佶所画《芙蓉锦图》,色彩的布置尽显自然气息,让人如临真境,画面中色彩富丽凝重,尽显贵族气质,色彩鲜艳但不张扬,传达出的感觉是内敛。
两宋时期花鸟画中的色彩各有千秋,与唐代花鸟画中的色彩相比较,总的视觉上给人一种收缩之感,绘画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而画面中的色彩又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三)元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特征
元代时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期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一度陷入衰敝状态,文学艺术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绘画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继承北宋院体黄氏勾勒填彩,形象生动、赋色明丽、积极的入世情节,如作品《幽篁戴胜图》一类是撇弃五彩,纯用水墨的枯石竹林类,如《秀石疏林图》,这两类作品的呈现其实就是代表了画家身处官位不得志而向往隐逸却不甘心的矛盾心态,这也是代表了这一类文人在当时社会的齊遍处境。元代画家隐世避世,纯用水墨来表达心中志气,虽是一味的逃避,但从画面中、从对水墨的主观应用中,更是说明内心深处存有深深的怨恨、寂寥,心并未真正的离幵这个让自己失望的现实社会。
(四)明清时期工笔花鸟画色彩的特征
明清两个朝代,前后共550年左右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在明初皇室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明代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使阶级矛盾激化。在明末清初,阶级和民族矛盾的斗争激烈,清沿用明代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给地主、士大夫有限的满足。绘画上一向有“明清之际”的说法,这个说法中既包含了明末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包含了清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段时间加起来既不同于上一个阶段,也不同于下一个阶段。明清时期的第一个阶段是“摄英时期”,是指洪武至万历中期这一段时间。明代花鸟画虽以水墨写意为主,但工笔花鸟画也是相当盛行,这与明初期所倡导的“隆唐宋”思想分不开。明代在万历屮期之前,虽有水墨花鸟画的空前发展,工笔花鸟画还是相当盛行。以边文进、吕纪为代表的宫廷画家,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宋花鸟画,并一改南花鸟画色彩的柔媚之气,增添了色彩的魄力,有继承唐宋又有别于唐宋,花鸟画样式丰富,有重彩、淡彩、兼工带写、彩墨写意等,色彩的特征十分丰富。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
[2]王朝闻.中国美术史[M].明天出版社,2000年12月.
[3]陈绶祥.中国美术史隋唐卷[M].明天出版社,2000年12月.
[4]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三联出版社,2008年11月.
[5]王文娟.墨韵色章[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5月.
作者简介:高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