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国画教学的创新
2019-09-28李姝凝
李姝凝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重视和改革国画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国画课的改革并非易事。近年来,该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的崛起使国画课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对新冲突的新要求都促使我们关注在小学阶段的艺术课教学。
关键词:小学阶段;美术教学;国画
一、国画课创新教学对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体现课程多样性与综合性
国画拓展课程则采用国画课的新形式,将国画与生活,艺术与人的本体情感相联系,增加课程综合性。
(二)体现内容创新性与生活化
国画课内容拓展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国画学习能力。将国画外在形式与内在思想整合,“变他有为我有”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变我有为共有”的前提是使学生不但能了解国画,还能对国画有自己的见解。
(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国画拓展课程劳思结合,“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干”,让孩子在动手中了解国画的独特性,并充分吸收国画的精髓。
二、小学美术国画创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传统国画媒介基础上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国画在固化的作品模式下临摹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与互助精神,以及动手能力。例如,变废为宝,或将宣纸进行肌理制作等。学生勇于尝试各种绘画形式对物象进行表现,内容、题材、形式的多样化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的。
(二)绘画材料媒介的转换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绘画工具、材料媒介的转换,将儿童画与国画相互转换、融合进行色彩训练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儿童画是以色彩亮丽、造型简单为主要特点的基础美术,学生的绘画工具以纸、水彩笔为主,而国画工具以笔墨纸砚和国画颜料为主,两者具有本质差异又具相通性。因此,将儿童画以国画的形式表现,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
儿童绘画中特有的童真趣味,是成人无法体会的。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从其绘画中观察到。色彩心理学是心理学独立门类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色彩往往表现出个体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及潜意识中情感的表达。在國画中,色彩水性交融的现象,让学生们感到异常神奇。物质的现实印象转化为水墨痕迹的再现,艺术理念和思想的不同造就了艺术表现的不同。
(三)结合文学故事开设第二课堂进行国画创意教学
小学教学的优势就是在一个学科上可以很深入,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结合。例如,把诗歌的音韵美和水墨画的笔墨韵味有机结合。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加强美育思想,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外在动力。
结合其他学科促进美育的共同进步,丰富国画教学中的文化艺术审美特性。思想控制行为,作者所特有的思想都体现于笔墨关系的构成元素之中。
国画创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通过对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创造新的艺术理念。
三、汇龙小学国画课创新教学研究设计案例与教学反馈
(一)《我爱吃葡萄》的教学案例
葡萄贴近生活,选择《我爱吃葡萄》一课,借助这种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欣赏,认识国画,掌握葡萄的基本造型、绘画步骤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动手体验,运用笔墨浓淡干湿变化及色彩调和大胆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色彩调和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观察力等,理解葡萄象征收获的季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要像葡萄一样硕果累累。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葡萄的绘画步骤和方法,葡萄摆放的构图设计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难点:水分的把握。
3、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毛毡、国画颜料、水桶。
(二)《我爱吃葡萄》的教学设计
1、导入(参观葡萄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葡萄园里参观一下!”
“葡萄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身边的同学。”
由视觉开始,到听觉,再到动手描绘,使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运用情境教学,从视听到体验融合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法促进故事情节的持续引入。
2、新课讲授
师:“用什么方法表现葡萄呢?”
欣赏葡萄外形,了解不同材料葡萄的制作,根据学生的方法,欣赏对应的作品。
(1)示范
作画步骤,边画边讲,注重色彩。
(2)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例如,国画和对印等方式。
(3)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将画好的葡萄挂到葡萄架上观赏,体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4)拓展
葡萄象征收获的季节,同学们也要像葡萄一样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闰文奇.“游戏”情境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一一以国画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1 (13):46-47.
[2]赵淑艳.浅谈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才智,2015(3):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