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尼古拉·菲钦的油画《菜娥》

2019-09-28彭美娥

艺术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尼古拉身世

彭美娥

摘要:尼古拉·菲钦的《菜娥》曾是对中国对画家影响颇为深远对一幅画作,本文从菲钦在《菜娥》中的人物设计,形象处理手法,造型语言的特征这几个方面对该画作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力图揭示该画作之所以成为杰作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尼古拉·菲钦;《菜娥》;人物设计;高浮雕;造型语言;身世

菲钦(又作“费钦”)的全名是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菲钦。1881年出生于俄罗斯喀山。14岁进入喀山美术学校学习,20岁转入俄罗斯美术研究院所属高等美术学院(即列宾美院)学习,油画《菜娥——卷心菜收获的季节》(以下简称《菜娥》,笔者注)是他在1909年完成的毕业创作。该画219cm,宽344cm,画面明确塑造的人物有21个,表现的是一群俄罗斯乡间的男女妇孺在卷心菜丰收的季节,正在收割、腌制、欢庆宴饮、嬉戏打闹的劳动生活场面。画面设色浓郁,用笔流畅洒脱,是尼古拉·菲钦极具特色的一幅精品力作。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菜娥》进行一番分析。

一、诙谐、俏皮的人物设计与赞美诗般的笔调完美结合

尼古拉·菲钦的《菜娥》是属于风俗画题材的描绘底层劳动群众的劳作生活场面,但这并不是此画唯一的特点,在现实主义绘画较盛行的俄罗斯,表现底层劳动大众的作品并不罕见,象列宾、苏里柯夫,马科夫斯基等,都创作过大量的同类题材作品,即便在油画的发源地欧洲,表现劳动群众的作品和画家也比比皆是,象勃普盖尔,库尔贝,米勒等等。都曾创作过不少这类题材的作品。笔者注意到,在《菜娥》这幅画中,尼古拉·菲钦运用了哈尔斯般的幽默手法,选取了村民们相互打闹时滑稽诙谐的形象来建构画面,使画面充满了喜感。但与哈尔斯的幽默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哈尔斯作品中的幽默形象之下常常隐含着丝丝苦涩,有如“含着泪的笑容”,而菲钦画中的农民却是满足的,快乐的,幸福指数颇高的人物形象。

人们的外形也被设计得高大雄健,采用了略呈仰视的视角来表现画中的众多人物,并且前排的四个关键形象,都被设计成金字塔般的稳定造型,有如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前排的四个人物中,除了位于左二的那位妇女的造型富有动感之外,另外三个人的造型都是起到了支撑画面的作用,最左边的妇女及右侧的小男孩,不但外形稳健,而且目光坚定,这种坚定的目光也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暗示作用。第二排的人们则排列成一堵人墙的状态,并且人物的动态也主要安排在这一层面,形成外表看去是一道单纯的水平线形态,内中却又充满动感变化的对立统一的效果,不能不说是充满了匠心的设计,既有单纯的均一美,又有动态的变化美,再加上在所有人物的动作表情上都散发出来那种幸福祥和的感觉,真的如同一首讴歌底层劳动群众的赞美诗。(画面中第二排的人们虽然在手持卷心菜叶相互打闹,有着乡间人率真甚至是野性的自然流露,却丝毫没有低俗粗鄙的感觉,反而有种朴实健美的美感,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劳动者们的赞美褒扬的感情决定了画面基调的健康向上,也是能保幽默诙谐的   情结与赞美诗般的真挚歌颂的基调和谐完美地统一的根本原因。

二、强烈的体积感与高浮雕感的装饰性手法的统一

从画面上看,《菜娥》中的人物无一不刻画生动,形体塑造深入,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尼古拉·菲钦却有意运用强烈的轮廓线将各个人物刻画成颇有装饰意味的类似于浮雕式的效果,我们从菲钦那娴熟的,举重若轻的种种塑造手法就能看出,他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些人物画成欧洲古典油画般的、立体感极强的、栩栩如生的效果。但他显然不愿意这样做,而是选择了运用轮廓线这一更具有综合性的语言方式,人们的视线从他笔下那體感极强的中心部分逐渐被引导到轮廓边缘时,那种继续寻找体积感的冲动却随着异军突起的轮廓线的出现而嘎然而止,造成了一种欲说还休的戏剧化效果,也许这正式尼古拉·菲钦希望出现的效果吧,使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的高妙的艺术修为,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轮廓线是那些造型能力有欠缺和不足的画家们常常使用的,以便弥补自己造型方面的短板,而能力极强的菲钦,先是以他高超的造型能力将观众引诱的如痴如醉,到了形体尽处却突然用轮廓线将观众的观赏口味来个大转向,造成了冰火两重天的意外效果,这是一般的画家所无法做到的,这也堪称是此画突出的一个特点。

三、油画的造型语言与素描训练惊人的契合

尼古拉·菲钦的素描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来中国展出,引起来不少轰动,人们对他画中人物表情的捕捉,塑造的熟练,明暗和线条的完美结合赞叹不已,而在欣赏《菜娥》这幅画时,如果结合他的素描作品,你会发现,二者的精气神足如此高度地契合,他的素描似乎为他的油画而生,他的油画似乎又完美地呼应着他的素描,我们看到他的素描和油画都有如下的特点:1.菲钦素描作品中的人物个个表情生动,特征突出,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含羞娇嗔,有的闭目小憩,有的颌首沉思,极象是瞬间的抓拍,而不是摆姿态的模特效果。个个呼之欲出,这与《菜娥》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各具情态、各具性格、各具特点完全一致。2.菲钦素描作品中的人物既有炭条的大块涂抹,也有细微处的精到刻画,他的油画也是既有大笔甚至刮刀的迅疾挥洒,也有细节处的动人刻划,但二者都是细而不腻,疏而不空,纵横捭阖,大开大合,比如他的素描作品《长发的年轻女孩》(1930-1940),其脸部轮廓居然是用一根线条从头部到耳部一气呵成,气足神完,酣畅淋漓,而他的《菜娥》中那位戴橙色头巾,穿浅紫上衣,黄色长裙的女子,其长裙的轮廓也是一笔纵贯而下,大气磅礴,让人禁不住要直呼过瘾,如此泼辣大胆的表现方式,在当时的其他画家中很是少见。笔者并不赞同那种“素描是为色彩服务”但说法,至少素描和色彩一样是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而在菲钦的《菜娥》一画中,素描与油画如此高度地统一,这在其他画家那里并不是很多见,这也应该说是《菜娥》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菜娥》是笔者极为喜爱的菲钦的作品,此画之所以能如此打动观众,首先是因为画中的人物及他们的乡间生活劳作情景与尼古拉·菲钦的少年生长环境高度吻合。

尼古拉·菲钦从小就跟随着他的父亲走村串户干手艺活,接触的正是《菜娥》一画中所描绘的那些底层的劳苦大众。这些在童年时代就深深铭刻在心底的记忆,往往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正如美国的N·C怀斯所言“艺术必须表现你的内心”,《菜娥》应该也恰恰是表现了尼古拉·菲钦的内心情感,也正因如此,《菜娥》才能引起众多观众的感情共鸣,成为尼古拉·菲钦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优秀作品。

四、结语

良好的绘画教育给尼古拉·菲钦提供了扎实的艺术创作的技术支持,而他曲折坎坷的出身,则为他贴近低层劳动大众的生活,体验底层群众的喜怒哀乐,提供了强大的生活基础,使他早早就具备了赞美劳动大众,讴歌勤劳勇敢的底层人民的朴素的思想感情,加上他个人的过人才气,综合起来,才催生了《菜娥》这一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参考文献:

[1]菜娥:卷心菜收获的季节[M].山东美术出版社编.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1.ISBN 7-5330-1499-5.

[2]菲钦|全山石编著--油画素描版画雕塑(1881-1955)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6(2010.7重印).ISBN978-7-5330-2022-4.

[3]菲钦|黄音编.巨匠素描大系.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7.ISBN 978-7-5386-4256-8.

猜你喜欢

尼古拉身世
海狸爸爸消失了
小小数迷泽西之0的曲折身世
水晶姑娘
尘世的烟岚
数学符号的“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天上的帆船
海狸爸爸消失了
科尔沁牛业:让牛肉“身世”一目了然
淘气尼古拉带你游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