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文化视域下山东乡土油画特征探析

2019-09-28朱娅

艺术大观 2019年12期

朱娅

摘要:山东乡土油画,以其特有的地域性与人文内涵日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山东乡土油画的艺术形态作以分析,探究在齐鲁文化的影响下山东乡土油画所凸显的美学语言与审美品格及当代价值。

关键词:齐鲁文化;乡土油画;中和之美

齐鲁文化发源于山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鲁文化的美学体系,更是中国传统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山东乡土油画,作为中国油画中极具地域特点的一支,根植于齐鲁文化浸淫的这片沃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兼具地域特征、文化精神以及审美哲思的建构体系。

一、齐鲁文化的绘画语境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山东乡土油画作为山东油画风格中极具地域性的一支,日益显示出齐鲁文化的美学品格及审美内涵。

(一)山东乡土油画浓郁的故乡情怀

艺术的发展总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环境和文化语境。乡土油画,其绘画主体必然是艺术家之故乡,从当代山东乡土油画的整体风貌来看,有着很鲜明的地域气质,质朴、雄强、纯粹、温和、善美。如王沂东、王克举、毛岱宗、刘铁飞等山东籍艺术家的作品中,虽然作品风格、艺术表达方式各有千秋,但作为山东人,对故土的眷恋,表现在绘画作品中,审美追求却有着相通之处,可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与山东人自古以来的品性中的中和、善德是分不开的。

(二)山东乡土油画文化美学的生命哲思

从山东乡土油画的绘画语言与审美情趣可以看出,其是齐鲁传统文化、美学语境影响下的山东人看待生活、表达观念的一种独特方式。山东乡土油画善于描绘人性之美、故乡之美,是山东油画本土化进程中艺术家反哺自身文化的一种自觉探索文化根基和文化关切下的产物。

二、厚德善美的美学特点

在齐鲁文化美学的审美体系中,美与善是合一的,是社会成员所有的审美意趣,最终指向。在审美领域中,这与西方美学体系中的“恶之美”有着截然不同的指向性。同时也显示出齐鲁文化价值认同的专一性、正面性,这一美学的标准对山东乡土油画的艺术语言表达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一)形式感的中和之美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愉悦而不过与快乐,悲哀而不过于忧伤这就是齐鲁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和之美”。山东的乡土油画,与江南的尖锐、批判、追求个体诉求的绘画语言形式不同,他是温和而略传统的。如王沂东的作品《远方来信》,这是一副兼具完美的西方古典绘画气质与中国艺术温润神韵的作品,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极其精湛的写实油画技巧,同时简洁立意的背后是一股浓浓的故乡情扑面而来,在对颜色的把控中,大量红色的运用,并不令人躁动,灰色调中有着对旧日时光的留恋,画中女子凝神静气的神情,微微透亮的鼻尖,以及莞尔的笑容,整体情绪柔和且静谧,却与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可以说画中女子就是乡村女子美与善的一种代表。在王沂东的大量作品中,他对山东民间的风土人情的描绘是高雅而不流俗的,充满了温情与怀恋。让观者尽情沉醉在光影、色彩、形体所构成的美妙旋律中。

“中和之美”也体现在王克举的作品风格中,风景写生一直是王克举习惯的创作方式,在他的画面语言中有着鲜明的北方人的性格与厚重的文化感,正如画家本人所说:“我所写生的风景虽地域众多,但我比较喜欢画平和的风景,不喜欢特别奇怪的景致,比如山上长怪石,不是我绘画需要的东西,在平凡的风景里探索对艺术与生活有价值的东西。”遠离城市的喧嚣,在故乡的山野与泥土的芬芳中感受生命的律动与时光的流逝。一切熟悉的北方风景在他的描绘中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大高粱》这幅作品描绘的山东莱州的高粱地,线条与色彩的巧妙运用充满了节奏感与生命力,正如中国文人画一样,在他的线条与笔触间,是画家情绪的宣泄与流露,弱化的空间、体积与透视的关系,取而代替的是色彩之间以及线与面的虚实对比关系。与观者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共鸣。

(二)“善”与“美”的法则

“尽美矣,又尽善也。”,在齐鲁文化传统美学体系中艺术必须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道德美感。“美善统一”,在文学艺术中可理解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质彬彬”中“文”指人的纹饰,“质”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一个人缺乏纹饰,就会粗野;一个人单有纹饰而缺乏内在品质,就会虚浮、单薄。这一思想运用到当今的艺术创作中,指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同时具备外在的视觉感染力,与具有思想价值与人文关怀的作品内在所表达的艺术观念与情感语言。正如同齐白石老先生所说:“功夫在画外”,艺术家除了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之外,同时也要注重个人艺术造诣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没有这些‘画外功夫的支撑,许多艺术作品往往品位不高,无法攀援经典。

(三)诗意情怀的意象表达

意象性是指,运用东方美学思想关照世界的方式,及个体生命经验与思维方式融入油画语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现风格。吴作人说:“‘意在象外是中国画的特点,西方的写实性油画很难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诗经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寥寥几句,意境涌现。正是与西方传统油画注重对客体的写实性描绘不同,中国的绘画美学讲究的是打散与疏通,虚实之间,描画万物。如毛岱宗的《农舍暖冬》、《鹅庄秋景》、《秋雨濛濛》、《小溪绿岸》等作品,我们能看出他对意境的独特感悟与表达,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画家大量运用皴、擦、染、点等中国画传统技法和笔触,刻意的简化油画中的客观体积、各种关系,以及造型意识,仅仅保留油画中的精髓,将自然之美“内化”为意境之美,以景喻情,笔触奔放中透着含蓄与内敛,他的艺术兼有独特的北方文人气质与乡土气息。

在追求乡土油画意象性的过程中,许多画家借用了“以虚造境”这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在王克举的《春来百花峪》、《北方·寒春》等作品也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画面意象性的把控,对画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散点式构图,富有主观情感之颜色,正如郑板桥画竹之体会,“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最后“画中之竹”早已不是庭院中的那棵竹,而是画家情感的关照之物。

三、齐鲁文化的当代艺术价值

“天地合其德”齐鲁文化源远流长,推崇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重视人文教养的培育。齐鲁大地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其文化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位艺术家的灵魂中,可以说齐鲁文化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评价标准以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有着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与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今中国,民族复兴是每个有担当国人之历史使命,民族复兴、文化复兴,就要不忘来路。千百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在山东这片土地,儒家文化以其尽善尽美的哲学理念,将继续滋养更多优秀的本土艺术家,从而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乡土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商务印书馆,2010.

[2]纪学艳.齐鲁艺术地理[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3]吴仕华.传统与时代——当代乡土油画的本土化思考[J].美术观察,2019(8):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