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当代变革

2019-09-28董旭盛怡宁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变革文化

董旭?盛怡宁

摘要:对于东方概念的强调起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除我们对于本体文化的认同之外,东方概念更是以一个西方他者的形象对立存在。东方主义从最初的地域区分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的区分,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在近百年之中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产生了很大转变,发展至今已转变为自身传统文化的复兴运动。这其中不仅存有自身文化在今天的认同,也是全球化趋势下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文化;艺术交流;变革

一、中国文化的西式变革

中国在二十世纪之时是强调西学东渐,至二十一世纪则对中国传统文化愈发重视,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开始强调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亦是衍生出西方文艺复兴源于东方的假说,即“东方文艺复兴学派”等学说在今天进行的寻根研究。但我们艺术中所不断强调的传统是否还能是原有的传统?我们对于传统的研究再发展是否存有误读?虽然中国是现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殖民时期也仅成了半殖民的状态,但现今的生活甚至思想却与古人具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衣着、出行及各类流行文化都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甚至行文方式也存有现代文与古文的差异,那我们再次在艺术中强调“意象”“气韵生动”以及“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等概念时是否还能得“古意”?赵孟頫当初在书画中强调“古意”,宋画也在摹古,清四王的山水画甚至强调“与古人同鼻孔出气”,虽然四王绘画也成为山水画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个经典,但他们的绘画过于崇古也在后来受到了批判,与同时期四僧的变革形成了鲜明对比。四王与四僧的境况和现代绘画时期学院派与印象派等激进组织之间的冲突亦有类似,可见中西方文化中的传统变革同样是处于新与旧的博弈之间不断发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还是西方的古典艺术在今天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研究问题,继承与复兴并不在于返古,而在于对基础的回溯,是以文化积淀的形式对当代发展提供素材。艺术是一种观念呈现方式,是语言之外的沟通方式,我们在临写古代艺术,或从行笔运墨之中寻找传统意趣之时,时间与文化的屏障之间即已牵起了蕴意的勾连。

二、西方艺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方艺术史中的现代绘画发展不仅仅受到工业革命产生的照相術等技术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在殖民扩张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同化,如梵高对浮世绘的临摹,马蒂斯对中国剪纸的痴迷直接导致了他艳丽的野兽派画风。中国则在二十世纪初蔡元培提出美育,鲁迅推动新兴版画运动,洪毅然等人提出大众美学,徐悲鸿、蒋兆和、高剑父等人在早期对中国画的改造,这些运动都倡导对西方艺术的学习与借鉴。新中国初期更是以苏联为标榜,推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年连宣绘画,至现在中国的许多油画家依然以苏派的写实绘画为基准。改革开放以来的85美术运动更是对西方艺术进行了大量模仿,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至今俨然已成为一种多媒介、多观念的古今包容的全觉表达。西方在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越来越重视,如德勒兹的“东方学”及其提出的“轴心时代”思想,安乐哲等人所代表的西方儒学文化研究,苏利文、高居翰等学者对中国艺术的研究。近几十年以来,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当代艺术不断走向西方,新水墨的变革,英文方块字的创意,都得到了西方文化的推崇,中西方艺术在今天已迎来一个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全球化时代。自然,艺术是意识驱动物化的方式,媒介只是载体,西方的油画、水彩等媒介并不阻碍我们学习东方传统的艺术文化,甚至我们运用新媒体影像等技术去表达传统东方艺术亦是让文化与艺术在今天进行了再生。

清四王之一王鉴(水墨)

三、中西文化交流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在今天的复兴不仅仅是现今东方人的一次“文化”革命,亦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可能命题,全球化的今天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科技术之间的跨界,更是需要多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与借鉴。艺术是一种区别于语言之外的最为便利的沟通方式,更益于表述语言屏障之后的文化内涵。由此,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及变革是文明发展在当代的不变命题。

作者简介:董旭(1994.10-),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盛怡宁,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变革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谁远谁近?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