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民乐角度分析声乐音色大众化的审美
2019-09-28刘芳菁
摘要:在音乐形态中,声乐和器乐属于最基础的形态,在人类的音乐实践中,这两个要素彼此融合,将相似的音乐表现出来。本文计划通过比较演唱声乐和演奏传统民乐之间的相似点,立足全新的视角,从传统民乐的审美,对大众欣赏声乐的审美进行分析,证明参考戏曲和民歌“润腔”的方式,是创新声乐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民乐;声乐音色;大众;审美
一、我国声乐在新时期阶段唱法的大众化
声乐在现阶段创新唱法方面成就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将传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优势相容,在21世纪初,民族新唱法形成了其既定的规制,并且得以推广开来。民族新唱法在灵活应用美声演唱共鸣、呼吸的同时,将传统民族唱法咬字归韵、口腔和胸腔共鸣等方法充分结合,创立了兼具传统民族唱法甜美脆亮音色和美声唱法穿透力的真假音混声,能够将歌曲的感情全面呈现出来。但是,现阶段的民族新唱法也不是完全不存在问题,众多人演唱是一种唱腔,导致演唱的歌曲一种味道,这是目前主要的问题。简单来讲,民族新唱法的歌唱演员,其声音的效果和音色有很强的相似度,缺乏个性化的特色。这会使得民族新唱法的歌曲声音效果相似度非常高,不具备自身的特点。这样一来,观众在聆听民族新唱法的歌曲时,审美上会产生疲劳感,很难推广民族歌曲作品。
二、中西方歌唱语言的比较
(一)西方歌唱语言认识与分析
与欧洲各国家语言相较而言,汉语的发音具有较大差异,具体的表现是:欧洲各国语言是多音节词组成的,依靠“词语内部各个音节时位的长短变化”以及“词语内部各音节重音的分布”实现,这使得欧洲各国语言演唱声乐时,一个多音节词包含多少个音节,就能够对应划分为相应数量的旋律片段,它们的音高是稳定的。音乐学家沈洽的作品《音腔论》中指出,这种音高感稳定的旋律片段相当于“腔”。因此,若可以和汉语演唱相比较,指出欧洲各国语言演唱中也会存在“腔”的话,那么整体的旋律中就融合了多个个体的“腔”。这也使得欧洲各国语言的声乐演唱中,旋律的自由性和独立性都很强。例如,在意大利语演唱中,多音节词中前一音节结束地方使用的辅音,能够融合其后一音节开始时的辅音,歌词的辨义功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我国歌唱语言认识与分析
汉语演唱则完全不同。汉语大部分都是由单字音节构成的。汉语和欧洲各国语言完全不同,汉字音节之间时位长短的变化和重音的分布无法发挥辨义功能,要靠调节音节值来发挥这一功能。所以,所有汉字音节发音都会和演唱旋律中音高感稳定的旋律片段相对应,具体来讲,就是和一个“腔”相对应。但是因为演唱还是要凭借调节音节的值来实现辨义功能,所以汉语歌曲中音高感稳定的旋律片段(“腔”)没有办法和欧洲各民族语言声乐演唱一样,无法和整体歌曲的旋律相融。这使得汉语演唱的旋律由单个的“字腔”连接而成,独立性不强,要“依字行腔”。整体旋律是否优美动听,主要受到每一个旋律片段(“字腔”)是否能够演唱到位影响,正是因为西方和东方语言不同,所以在声乐演唱中存在较大不同,在中国民族声乐中,西北的辽阔,江南的雅致都需要通过唱腔,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等多方面整合而成。
三、中国传统民乐与声乐欣赏融合的发展
在传统音乐中,器乐和声乐具有相似的审美规律,那么就能够用演奏器乐来和演唱声乐做比较。琵琶每根弦的演奏都能够比拟为汉语演唱中所唱出的每个“字腔”。若只是结合西洋美声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方式来诠释“字腔”,就好比是只使用右手弹奏琵琶的空弦音;而将“润腔”手法予以融合之后,才可以使得“字腔”内部所有旋律在音色、速度、力度、时位、音量、音频等各方面有明显的变化与比较。这就好比是在演奏琵琶时,将左手演奏技法融入进来,配合与协调右手演奏技法,才可以将乐曲情感中更多的音色诠释出来,体验出一种丰富感。
四、结语
现阶段民族新唱法所使用的真假声混合音仅仅是奠定了演唱的基础,这是民族声乐与美声的互相结合,二者有共同性,是非常基础的演唱技法,声乐艺术从业者还要积极地从戏曲、民族乐器等中借鉴各种类型的“润腔”手法,丰富演唱技法,保留浓厚民族特色,才可以在演唱过程中,呈现出多样的音响效果和丰富的音色变化,艺术个性才可以真正被彰显出来,从根本上深化声乐艺术的发展,拓展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胡靓瑛.文化立德 课程育人——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民乐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29):10-13.
[2]刘黎.新民乐语境下传统民乐的保护与传承[J].当代音乐,2019(02):56-57.
[3]廖星麟.民族声乐的音色研究對于现代声乐教学及演唱的经验与意义[J].黄河之声,2017(03):37-38.
[4]廖昌永.关于民族声乐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11-15.
作者简介:刘芳菁,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