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奥·劳赫作品中的叙事性表达

2019-09-28原国松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叙事性尼奥

摘要:尼奥·劳赫以其独特的画风记述着他所经历过的,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破碎的画面似乎也是这个“支离破碎”世界的侧面反映。看似混乱的画面构成恰恰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性表达,建立属于自己的画面秩序。

关键词:尼奥·劳赫;叙事性;新莱比锡画派

尼奥·劳赫是新莱比锡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作品以细致的扎实的描绘,记录他所生活地区的变化与动荡,反思社会变革带来的阵痛。他的画面常常以具象的方式表现一个抽象的、超现实的世界,构建属于他自己的特色叙事,本文则是概述其画面中的叙事性表达。

一、新莱比锡画派的叙事性传统

随着国际艺术市场的活跃,“新莱比锡画派”的诸多画家也在国际艺术舞台有着越来越高的曝光度,基于莱比锡艺术学院①自身学院派的传统,这些画家的画面里都有浓浓的叙事性色彩,这也是“前苏联”影响下的现实主义风格教学对这些画家的影响体现。尼奥·劳赫出生在60年代的莱比锡地区,这时的东德还在苏联影响的统治下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来说十分封闭。仅仅一墙之隔的西德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时的莱比锡还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实践。70年代以海斯克为首的第二代“莱比锡画派”画家们参加卡塞尔文献展,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视野,对后来的画家创造影响极大。在冷战末期,东德社会动荡,新的思想大量涌入,画家积极接受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观念纷纷变革,诞生出独具莱比锡特色的画家群体,国际上将这些画家归为一个群体,为了有别于传统学院派的老牌艺术家们,所以称为这些新的年轻画家们为“新莱比锡画派”画家。

这些画家群体中,有许多是学院派出身,有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对于所描绘对象有着十分结实的塑造,在汲取外来艺术创作方式的基础上,对于这一技法层面的优势有所保留,加之所描绘的题材多为表现德国社会于与思想变革的反映,因此画面中也有其独特的叙事性表达。

二、尼奥·劳赫作品中的叙事性表达

在尼奥·劳赫的笔下,往往是多重场景组合叠加,构建出他特有的精神世界。场景是时空相互配合诞生的,一定会有属于其有所指向的文化特质。这种场景的产生,是作者基于现实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炼出来的有关自己反思后的记忆与历史符号的凝练,饱含作者想要告诉关注的线索。这些线索会给观众提供一个预设的文化语境,让第一眼看到画面场景的观众陷入作者想要叙述的情境之中。场景的搭建通常由一系列具有很强象征意味的物象共同组成,人物在画面中起到了构建画面叙事情境,协调组合画面的作用,并配合上熟悉的色调烘托出整体的氛围,营造出一个有着层层秩序的叙事画面。

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场景与人物如同一幕幕情景剧,剧中人物形象虽然来自现实生活且生动无比,但是千篇一律的表情,僵硬且夸张的动作让这些形象具有了样板性的含义。加上整体的色调氛围,如同一张表现东德建设的政治宣传画。这种形象构造是作者有意在建立这样一个有别于现实主义或者超现实主义的秩序性表达,怀旧的色彩、混乱的人物组合和荒诞场景搭配,是作者有意营造出的格格不入的景象。场景间的切换也正如作者所面对的混乱的社会现实环境。多维场景的切换并未产生语境上的不统一,反而构成了其语言表达的主心骨。在分析对比尼奥·劳赫大量成熟时期的创作时,发现其作品的主场景往往占据画面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空间,大多数是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大多数是房间)内展开,通过一扇窗户或者门来通往下一个场景,这种秩序的建立始终将最具戏剧化的场景冲突,放在画面最主要的场景中,因此画面主体部分往往是躁动不安、阴郁萧瑟、紧张混乱的。

尼奥·劳赫的场景是由具体物象組成,对于不同人的记忆与经验而言,不具有明确且具体指向的物象,就有了不同的解读与模糊的理解,当要深究其内涵与物象所显示的必然联系时,往往会产生的解读结果有着巨大差异。开放性的画面给了阅读画作无限的可能性,除了特定时空出现的特定物象,不同人面对相同物象,总会从自身经验出发,进行自我组织。对于有着不同审美经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解读。因此不必纠结画面的具象描绘,也不要陷入作者所营造的透露出神秘、混乱的画面表象,这种叙事方式,是将具象写实的破碎场景与混乱物象,用超现实主义构建出情绪化场景,并归纳到劳赫自己安排的秩序中。倘若观众将画面层次分开按场景分开,便不会有迷惑之感,从而能很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暗示的对于现实世界带来的直入内心的感受表达。

作者简介:原国松(1986.6-),男,汉族,山东莱州人,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为油画,研究方向为油画。

猜你喜欢

叙事性尼奥
幸福的天使
火焰狮子尼奥
雅克德罗邀请嘉娜·维什尼奥娃成为品牌形象大使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木偶的眼泪(二)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两句谱曲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