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9-09-28王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王健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为(85.2±2.8)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为(135.1±4.2)mm Hg,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6±3.7)、(140.2±5.1)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3.2±3.6)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3.1±4.5)分,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缓解焦虑心理,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高血压性心肌病;焦虑心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79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 心肌病已经成为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现代研究认为, 对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还能为患者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因此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3例;平均年龄(61.5±4.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5例;平均年龄(62.1±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血尿常规检查与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语气、神态等对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进行评价, 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 从专业的角度对患者的各种疑问进行解答;护理期间避免使用不当的说话方式, 注意自身的行为, 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 拉近护患之间距离。

1. 2. 2 运动护理 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往往会伴有多种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中也要重视方式、方法, 鼓励患者适当参与体育锻炼, 例如慢走、打太极等, 维持身体机能;密切观察患者运动过程中的血压变化, 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呕吐等症状时, 应立即停止锻炼, 并将情况通知主治医师。

1. 2. 3 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临床治疗阶段所需服用的药物, 护理人员要做好护理干预,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 详细阐述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与用量, 并根据本院的实际案例, 告知患者用药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进而在治疗阶段可以配合医护人员,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确保安全用药。

1. 2. 4 饮食护理 饮食对于控制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从控制盐分摄入的角度出发,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 并且为了避免便秘等问题发生, 还应该叮嘱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护理期间指导患者科学控制体重, 尽可能保证心理平衡, 并且做到戒烟、戒酒、按时休息, 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焦虑评分。根据参考文献[1]的焦虑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为(85.2±2.8)mm Hg、收缩压为(135.1±4.2)mm Hg,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6±3.7)、(140.2±5.1)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3.2±3.6)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3.1±4.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肌病对人体的危害大, 还会引发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 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不仅无法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还会危及其预后[2]。目前, 临床上对于高血压性心肌病尚无根治方法, 科学有效的护理则成为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3]。针对这种情况, 本院在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护理中, 采用了综合性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为(85.2±2.8)mm Hg、

收缩压为(135.1±4.2)mm Hg,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6±

3.7)、(140.2±5.1)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 对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 结果显示: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3.2±3.6)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3.1±4.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证明,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有助于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

在对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阶段, 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①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会因为不了解病情、产生对预后不自信等不良心理, 或者因为不能正确地理解医护人员, 出现不耐烦情绪[4]。因此在综合护理干预中,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其中的重点,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 从多方面入手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让患者重拾信心[5]。②科学有效的运动對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护理阶段, 需要护理人员根据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差异化的运动方案, 在保证患者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同时, 也要关注患者运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 整个运动过程以不觉疲惫为宜, 当发现患者出现明显的血压变化时需要立即停止[6]。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按照预见性分析的方法, 充分评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并且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 让患者做到自我保健[7];确保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异常时, 能够主动与护理人员联系, 确保可以得到科学处理[8]。④不合理膳食会加重高血压性心肌病病情, 因此在护理阶段,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对患者的摄盐量进行控制, 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保证营养均衡[9-12]。

综上所述, 对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缓解焦虑心理,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康露丹. 整体护理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9):1165-1166.

[2] 王红伟, 赵菁. 限制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休克1例护理.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 7(1):176.

[3] 张金玲.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要点探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21):247, 249.

[4] 罗凤琼. 对心肌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4):236-238.

[5] 高俊峰, 王莉, 贾艳梅, 等. 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国临床护理, 2018, 10(1):27-30.

[6] 王玫, 张秀玲. 连续性护理在扩张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1):63-66.

[7] 班素芹.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 中国农村卫生, 2017, 10(24):51-52.

[8] 周红英, 夏晓娟, 万琼. 1例成功筛选右心室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 25(12):154-156.

[9] 杜莲英. 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8):264-265.

[10] 姜芬, 崔杰. 心理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4):16-17.

[11] 杨梅. 综合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14(1):88-90.

[12] 孙新. 综合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9(72):14137.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非手术型痔疮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