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2019-09-28郭计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临床

郭计东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合理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临床药物治疗处方300份作为对照组, 另选2018年1~12月临床药物治疗处方300份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未实施合理用药管理, 研究组则实施合理用药管理。比较两组处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以及两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不合理情况。结果 研究组处方中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超剂量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联合用药不合理率、给药方式错误率以及其他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3.91%、1.68%、5.03%、1.68%、6.15%,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7.18%、6.17%、14.10%、11.01%、1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合理用药管理, 可大大降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率, 并减少用药不合理情况, 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 合理用药管理;常用抗菌药物;临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71

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一旦用药不合理, 如超剂量使用、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都可能造成不良反应以及无法达到预期药效等不良后果[1]。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增多, 世界卫生组织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诸多问题也给出明确的要求[2]。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应用合理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临床药物治疗处方300份作为对照组, 另选2018年1~12月临床药物治疗处方300份作为研究组。

1. 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合理用药管理, 研究组则实施合理用药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以往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整理, 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加强及培训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知, 对临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年底考核。同时针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分类进行规范使用:①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以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为主, 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应用中需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药物的特性, 其中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根据需要达到的血药浓度给药1~2次/d, 半衰期较短的药物根据需要达到的血药浓度给药3~4次/d。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主要不良反应发生于消化系统, 个体差异较大, 需严格做好用药后护理观察。②β-内酰胺类药物。主要以头孢、青霉素等药物为主, 其特点具有适应证广泛、杀菌效果强等特点, 在最低抑菌浓度的4~5倍时, 药物的杀菌作用达到饱和状态。其中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根据需要达到的血药浓度给药1~2次/d, 半衰期较短的药物根据需要达到的血药浓度给药3~4次/d。应注意使用剂量及使用方式。③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以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为主, 临床用药中, 需要按照药物作用时间确定用药频率, 注意初次用药剂量, 防止出现过敏反应, 以及水电解质紊乱。另外, 应该合理的把控用药间隔, 尽量减少用药, 避免增加细菌的抗药性, 保证药效。从经济的角度出发, 应当采取1次/d的给药方式。④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曲伐沙星等, 该类抗菌谱较广, 抗菌效果很强。但也需注意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常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 会使患者产生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 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也是众多不良反应之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很强, 血药浓度越高, 氟喹诺酮类药物杀菌能力越强。但为确保用药安全, 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 一般给药频次为1~2次/d。该类药物大多用于治疗胃炎或呼吸道感染类疾病。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处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以及两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不合理情况。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需记录预防性使用及治疗性使用情况;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不合理情况包括超剂量使用、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给药方式错误以及其他用药不合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处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研究组处方中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不合理情况比较 研究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超剂量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联合用药不合理率、给药方式错误率以及其他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3.91%、1.68%、5.03%、1.68%、6.15%,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7.18%、6.17%、14.10%、11.01%、1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抗菌药药物的使用具有双面性, 合理的使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不合理使用则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患者经济负担的增加, 不良反应的增多等多种问题的发生, 所以对于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规范化、合理化[3, 4]。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5], 以往各医院为达到治疗目的, 可能会出现滥用抗生素、超剂量使用等问题, 造成病原菌抗药性越来越高, 藥物治疗的效果也随着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6]。所以根据不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十分必要。患者做好临床相关药物使用前检查, 评估其是否符合用药指征, 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等, 可避免不良反应等的发生,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 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7-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处方中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超剂量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联合用药不合理率、给药方式错误率以及其他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3.91%、1.68%、5.03%、1.68%、6.15%,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7.18%、6.17%、14.10%、11.01%、1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开展合理用药管理对于药物的使用情况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开展合理用药管理可明显降低其使用率, 并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有利于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志琴. 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状调查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7):120-121.

[2] 徐柳新, 刘小光. 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的对比分析. 中国药事, 2015, 29(4):417-422.

[3] 徐星娥, 陈翔, 王跃胜, 等.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2):2740-2742.

[4] 梁河, 韦凤华, 钟丽球. 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233例分析. 中国药房, 2016, 27(5):632-634.

[5] 刘军.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3):161.

[6] 郑锦利, 高惠仔, 黄建成, 等.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1):57-59.

[7] 庄瑞丰.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5, 13(2):19-20.

[8] 吴丽华. 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 临床研究, 2016, 24(5):178-179.

[9] 巩偉伟.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措施.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0):9825-9825.

猜你喜欢

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超声波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观察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PACS系统在临床的设计和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