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A治疗的差异研究
2019-09-28柳裔福
柳裔福
【摘要】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5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和DHS组, 各25例。PFNA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 DHS组患者采用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行走活动能力评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49.7±3.8)min、住院时间(13.6±1.2)d及骨折愈合时间(117.6±8.7)d均短于DHS组的(75.6±6.4)min、(19.7±1.5)d、(136.8±9.2)d, 术中出血量(90.7±8.1)ml少于DHS组的(202.5±12.4)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 两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PFNA组高于DH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0及并发症发生率8.0%均明显低于DHS组的16.0%和3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开始抗凝时间、患肢直腿离床面时间、侧卧外展肌训练时间、抬离床面曲髋屈膝时间均短于DH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外侧壁危险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DHS与PFNA治疗各具优缺点, 但总体来看, PFNA治疗效果还是略好于DHS, 故可优先考虑采用PFNA治疗。
【关键词】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28
DHS与PFNA皆为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材料, 但DHS治疗相对不稳定骨折、特别是反粗隆骨折的效果不佳, PFNA则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应用于不稳定型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良好, 自然PFNA术中也不排除有螺钉切割、主钉插入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主要就DHS与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差异比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和DHS组, 各25例。PFNA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4︰11;年龄40~82岁, 平均年龄(60.7±8.1)岁;左侧12例、右侧13例。DHS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5︰10;年龄42~83岁, 平均年龄(61.5±8.2)岁;左侧13例、右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PFNA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 DHS组患者采用DHS治疗。严格按标准术式要求的置入方法进行规范操作, 借助C型臂, 采用牵引床行闭合复位, 成功复位后PFNA沿着股骨干的方向在大粗隆顶端近侧做一长约4~6 cm的手術切口, 并确定大粗隆顶点是进针点, 插入导针, 近端扩髓, 之后插入主钉, 依次装置螺旋刀片、远端锁钉。 DHS则将股骨上段外侧确定为入路, 做一长约12 cm左右的切口, 充分显露股骨粗隆和上段, 使用135°导向器结合术前已经测量好的健侧颈干角度数, 对入钉点做上下的微调处理, 导入定位针, 经透视确保正位在股骨颈下的1/3处, 侧位在颈正中, 与尖顶的距离要低于25 mm, 沿着导针做扩孔和攻丝的操作, 拧入DHS螺钉, 进行套筒钢板的安装, 于股骨干进行螺钉的固定处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 3. 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行走活动能力评分 按Parker-Palmer法评价治疗前后行走活动能力评分, 包括室内行走、室外行走、外出访友购物3个方面, 分为四个等级:0~3分, 满分9分[2]。
1. 3. 3 比较两组术后骨折复位丢失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骨折愈合延迟。
1. 3. 4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开始抗凝时间、患肢直腿离床面时间、侧卧外展肌训练时间、抬离床面曲髋屈膝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走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 PFNA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为(5.7±0.4)分, DHS组为(5.8±0.4)分;治疗后6个月, PFNA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为(8.1±0.7)分, DHS组为(7.2±0.6)分;治疗前, 两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 两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PFNA组高于DH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丢失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PFNA组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0(0/25)及并发症发生率8.0%(2/25)均明显低于DHS组的16.0%(4/25)和32.0%(8/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PFNA组术后开始抗凝时间、患肢直腿离床面时间、侧卧外展肌训练时间、抬离床面曲髋屈膝时间均短于DH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DHS是以往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一种内固定材料, 其操作简单而且费用低, 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 但是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失败率较高, 所以逐渐的被PFNA所取代[3]。但PFNA治疗同样有其应用缺点, 所以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是指股骨外侧肌嵴以远、小粗隆中点平面之上的股骨近端外侧皮质, 而在下肢承重及过度负荷的情况下, 是极易发生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4],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不管是采用髓外钉板还是头髓钉, 都是需要经由外侧壁朝股骨头颈内打入拉力螺钉或是螺旋刀片来完成的, 就此来看, 外侧壁的完整性对于保证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5]。
对于外侧壁危险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 由于其存在着骨折粉碎较严重, 常累及到小粗隆, 术中的复位和操作皆有一定困难等特点, 所以应选择何种固定方式说法不
一[6, 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 可能是对PFNA使用更为熟练以及术中C臂连续透视应用的原因, 而DHS组患者治疗指标欠佳的原因则是由于手术中为了更好的置入导针, 会涉及到许多外侧肌群的剥离, 加大切口长度, 增加出血量, 同时其术后并发外侧壁破裂发生率较高, 为13.3%, 由于避免进一步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因此会延长患者其卧床时间, 延长住院时间, 而这也将会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活动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后6个月, 两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PFNA组高于DH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PFNA治疗效果优于DHS, 但本次研究也观察到, PFNA治療后患者术后发生髋骨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 可见两种治疗方法各具优缺点。
总之, 针对外侧壁危险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DHS与PFNA治疗各具优缺点, 但总体来看, PFNA治疗效果还是略好于DHS, 故可优先考虑采用PFNA治疗。
参考文献
[1] 季英楠, 阿良, 赵忠海, 等.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8(1):32-36.
[2] 张涛, 杨扉扉, 张松, 等.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7, 25(2):
174-177.
[3] 陈平, 喻秀兵, 王海洲, 等.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12):
78-81.
[4] 程璐飞, 马丽. 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89-90.
[5] 骆亮亮, 郑曙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标准伽玛-Ⅲ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安徽医学, 2015(4):463-465.
[6] 陈琼, 任乐夫, 曾纳新, 等. DHS与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中国现代医生, 2015(10):62-64.
[7] 贺洪辉, 向亮, 陆细红, 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4):4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