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谷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成效与发展建议

2019-09-28

云南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景谷节本测产

陶 焘

(景谷县凤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景谷 666408)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的美誉,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澜沧江以东,总面积7550 km2,是全省国土面积第四大县。景谷属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无量山脉分支,全县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绿海明珠,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占国土面积的94%,谷坝镶嵌其中,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 m,最低海拔813 m。景谷县属于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区,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有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0.3 ℃,降雨量1314 mm,日照时数1994 h,极端最高气温39.5 ℃,有热区面积48.8万hm2。景谷县热量富足、雨量充沛、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霜期短、静风日多,具有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物生长的高效性等特点,是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宝地。现有耕地面积31 900 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景谷县粮食作物的第一。

2018年景谷县水稻高产创建4片2666.67 hm2,分别在永平、勐班、碧安、民乐实施。主推品种主要以丰优香占、闽红6号、中浙优10号、滇屯502、乐优891等品种为主,涉及4个乡镇26个村委员会12 799户农户。

1 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效

1.1 完成情况

1)永平镇水稻高产创建片。实施1片666.67 hm2,涉及8个村2865户,主推丰优香占、闽红6号、乐优891等品种。展示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内香2924、内6优538、宜优5979、隆两优1146等10余个品种,树立示范标牌1块。开展技术培训30期1530人次,其中培训骨干29人,培训农民1501人,开展现场观摩1期80人,发放技术材料3060份。开展技术指导272天次。宣传报道7次,其中电视宣传1次,网络宣传6次。通过市级委托县级测产验收,亩实收测产580.5 kg,比非示范区增产31 kg,增5.6%,总增加粮食31万kg。亩节本35元,增效80.6元,节本增效115.6元,完成50元任务的230%。

2)勐班乡水稻高产创建片。实施1片800 hm2,涉及3个村1552户,主推丰优香占、闽红6号、中浙优10号、滇屯502等品种。树立示范标牌1块,开展技术培训25期1075人次,其中培训骨干25人,培训农民1050人,开展现场观摩1期76人,发放技术材料3100份。宣传报道5次,其中电视宣传1次,网络宣传4次。开展技术指导375天次。通过市级委托县级测产验收,亩实收测产630 kg,比非示范区增产25 kg,增4.1%,总增加粮食27.5万kg。亩节本25元,增效65元,节本增效90元,完成50元任务的180%。

3)民乐镇水稻高产创建片。实施1片666.67 hm2,涉及6个村2500户,主推丰优香占、闽红6号、乐优891等品种,展示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内香2924、内6优538、宜优5979、隆两优1146等10余个品种。树立示范标牌1块。开展技术培训26期1170人次,其中培训骨干10人,培训农民1160人,开展现场观摩1期75人,发放技术材料3480份。开展技术指导210天次。网络宣传5次。通过市级委托县级测产验收,亩实收测产610.8 kg,比非示范区增产28.5 kg,增5%,总增加粮食28.5万kg。亩节本25元,增效74.1元,节本增效99.1元,完成50元任务的200%。

4)碧安乡水稻高产创建片。实施1片666.67 hm2,涉及9个村2165户,主推丰优香占、闽红6号等品种,展示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内香2924、内6优538、宜优5979、隆两优1146等10余个品种。树立示范标牌1块。开展技术培训21期966人次,其中培训骨干9人,培训农民957人,开展现场观摩1期63人,发放技术材料2898份。开展技术指导165次。网络宣传6次。通过市级委托县级测产验收,亩实收测产525 kg,比非示范区增产33 kg,增6.7%,总增加粮食33万kg。亩节本29元,增效85.8元,节本增效114.8元,完成50元任务的230%。

1.2 主要成效

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面积6666.67 hm2,其中核心区666.67 hm2(内置示范样板7片120 hm2),辐射带动6000 hm2(其中非核心区示范样板9片86.67 hm2),创建区水稻产量比非创建区提高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非创建区高5个百分点,创建区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化学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地膜回收率达到100%,创建区订单生产面积达100%,绿色高质高效核心技术推广率10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比习惯性灌溉节约用水10%以上。“全环节”推广景谷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实现“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

2 效益分析

一是粮食安全得到保障,项目实施后总增加粮食3762.01万kg;二是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三是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四是绿色概念深入人心;五是优质大米品牌打造更进一步。项目实施后,具有一定数量的品种有丰优香占、滇屯502、闽红6号、乐优891、中浙优10号等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有软香谷、缅甸紫谷、景谷大香糯等3个品种。消费者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优质大米品牌打造有了更好基础。六是技术队伍得到锻炼。项目实施中参加项目的技术人员达121人,其中乡镇103人,县级18人,在工作中掌握了相关技术,增强了动手能力。特别是县农技推广中心包干10个乡镇的10名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方案编写、地块落实、宣传发动、物资发放、技术培训指导、测产验收、工作总结等实施环节,掌握了实施农业项目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措施。

3 主要工作措施

3.1 行政措施

为了抓好创建工作,成立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创建乡镇分管农业领导为成员的实施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明确工作任务,加强工作督促和典型宣传引导,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技术骨干、土肥、植保、农环等相关部门技术骨干、创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保障创建实施和任务完成。以村为单位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每个项目村由一名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技术指导。

3.2 技术措施

1)推广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推广精确定量栽培、直播稻、摆秧、抛秧等栽培技术,采取选择良种、科学育秧、合理密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

2)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技术培训是创建成功的基础,采取县级培训乡镇技术员和核心区农户,乡镇技术员培训农户的方式,开展以景谷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培训,让农户掌握创建核心技术,明白创建内容和要求。在播种、移栽、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节,开展技术指导,组织专家进行巡回指导,核心区及示范样板做到全程指导,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3)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通过开展机械深耕,积造增施农家肥,实施秸秆还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控释配方肥,促进肥水高效利用。注重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注重施肥技术与地膜栽培技术结合,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重点推行灯诱、性诱、色诱、食诱“四诱”措施,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绿色防控产品、现代植保机械及科学用药推广应用步伐;积极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示范。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4 存在问题

4.1 技术落实不到位

在高产创建工作中,许多技术环节都需要结合本地气候并严格执行,在生产中受农户习惯性操作而落实不到位,例如有的农户喜欢栽老秧,有的农户喜欢栽深秧,影响了分蘖能力;有的农户习惯重追肥轻底肥;有的农户习惯水育秧而不接受旱育秧等。同时施肥技术落后,病虫害发生严重等制约水稻单产,影响经济效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4.2 农村劳力缺乏

种植水稻效益偏低,大部分农户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田地由留守老人栽种,导致种植面积少,综合生产能力低。

4.3 种子选择不规范

良种选择是高产创建的前提条件,使用良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种子品种多、杂、乱、良莠不齐,加之农户对种子缺乏相应的了解,给高产创建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5 发展建议

5.1 加强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是实施项目的主要抓手,加强县、乡、组三级培训,培训方式为县级由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主要培训县、乡、村技术人员和核心区、示范样板农户;乡镇级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主要培训乡镇技术员、村农科员和村民小组长;组级由村技术员负责,主要培训农户。

5.2 强化技术指导与支撑

技术指导是确保完成项目任务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水稻以育秧—移栽—除草—病虫害绿色防控为指导重点。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栽培等科技增粮措施的核心技术,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发放施肥建议卡,选择性购买专用肥料,自配肥料等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并加强院县合作,保障高产创建项目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景谷节本测产
小麦测产迎丰收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景谷无量宝地佛迹仙踪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小景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
某院参与景谷地震医疗救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