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沅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9-28

云南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普洱茶茶园茶文化

刘 裔

(镇沅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云南镇沅 666599)

镇沅是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和普洱茶的故乡,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丰富的茶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独特的茶文化景观资源及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民族茶文化。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茶产业作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骨干产业,明确目标,大胆探索,以品牌为依托,整合茶产业资源,挖掘茶文化,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大做精茶产业。本文介绍了当前镇沅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

(一)增量提质上新台阶

镇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并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改变发展方式,稳定面积抓基地、建强企业优结构、强化加工提质量、打造品牌扬文化、开拓市场强营销,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茶叶产量明显提高,产值大幅增长。与“十二五”末相比,产量、产值分别增长11.7%和31.8%。

(二)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建成生态茶园5717.4 hm2,三品茶园认证面积5526.7 hm2,推广使用粘虫板、杀虫灯、割草机及生物农药等进行绿色防控1613.3 hm2,审核发放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书10 321户5119.32 hm2。镇沅砍盆箐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镇沅圣润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

(三)品牌打造取得新突破

一是巩固提升五一、马邓两个知名品牌,培育和打造砍盆箐、老海塘、茶山箐、打笋山等高端古茶品牌,实施名山名茶战略,以品牌整合产品,以产品占有市场。二是企业积极申报注册产品商标,已注册五一、马邓、老乌山、老海塘、茶山箐、千家寨等茶产品商标47个,其中五一、马邓茶商标已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马邓茶、苦聪茶商标已获得普洱市知名商标。三是积极整合茶叶品牌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打响“普洱市千家寨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促使全县茶叶产、加、销向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目前第一批有身份证、有履历、可查询、可追溯的新型古茶林普洱茶产品已在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交易会上亮相。

(四)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镇沅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2家,茶叶初制所52个,专业合作社43个。已有3家企业获得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证书,17家企业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9家企业获得有机茶园转换认证证书。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镇沅茶产业虽然建立起了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但产业的重心仍在种植环节,种植及初加工在整个产业链中所占比重较大,且茶园管理和初制加工水平低,精加工起步较慢,深加工空缺,销售环节薄弱,二三产业明显偏低,产业整体效益不高。

(二)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能力不强

镇沅县茶企业数量较多,但普遍规模小,人才缺乏,管理落后,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对茶农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知名品牌培育不足,市场拓展滞后

镇沅县有茶叶品牌数十个,品牌多、杂、乱,几乎所有茶企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但茶企各自为政,小打小闹,没有一个叫得响亮的茶叶品牌。部分茶企外拓市场能力有限,营销手段单一,现代流通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营销队伍,市场占有率低。

(四)科技创新不足,精深加工环节薄弱

茶企增创特色品牌、创新加工工艺、研发特色新产品力度不够,基本局限于茶叶初加工,茶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未被开发利用,在茶食品、茶饮品、日用品、药用类产品的茶功能多样性开发欠缺,提高产品附加值潜力有待挖掘。

三、对策措施

(一)建设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绿色、有机的发展理念,巩固提高1506.7 hm2有机转换认证茶园和5717.4 hm2生态茶园建设成果;全面推行科学配方施肥;严禁使用未在茶叶上取得登记的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茶园绿色化生产。依托现有2000 hm2古茶树资源,加大对古茶园管理和保护力度,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坚决杜绝在古茶树(园)保护区无序建房;树牢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代表性植株实行挂牌重点保护;严禁对古茶树进行炒作、移植、过度采摘;科学合理开发老乌山、砍盆箐、老海塘、茶山箐、打笋山、马邓等优质名山古茶原料基地,促进古茶树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财政支持、扶优扶强、定向培育的原则,集中力量、集约项目,整合资金,重点扶持和培育壮大五一、金阳等有规模、有实力、有品牌、会经营、善管理、成长性较好、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地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领头雁”辐射带头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初制所)+农户+互联网”的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紧密型产业链,改变茶企小、散、弱的局面;与茶农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经营的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统一生产标准,提高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

1.着力打造普洱市千家寨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围绕云南省建设千亿云茶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整合全县普洱茶品牌,将多、小、散企业品牌集聚起来,强力打造“普洱市千家寨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企业集群抱团发展,集聚力量创建公共品牌、共享品牌红利,走“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镇沅茶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2.加强与云南爱心茶园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拓宽产业脱贫新模式。“爱心茶园——茶山扶贫行动”是聚力精准扶贫,聚焦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要加强与云南爱心茶园有限公司的交流合作,动员更多的茶企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爱心茶园”项目,利用其人才、技术、资金、管理、营造网络等资源优势,共同研发适销对路的“爱心茶园”系列产品,借助“互联网+”力量搭建“产地直销”“茶园到茶杯”“茶农到消费者”的产销直通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打造镇沅“扶贫茶”品牌,带动贫困茶农脱贫致富。

3.强化市场营销。一是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知名茶叶专家评茶、话茶,举办茶叶开采节,多层面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博会、展销会、名优茶评比及普洱茶加工、斗茶大赛等各类茶事活动,提高企业品牌战略意识。二是鼓励企业创新营销理念,主动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开拓市场,开办连锁店、加盟店、专卖店、实体店,拓展营销渠道,突破市场瓶颈,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企业增效,茶农增收。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营销网络,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建销售网站并入驻淘宝网、农资网、中国产品网和镇沅乡愁圆梦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把实体店、互联网与电商有机结合,宣传推介茶叶产品,拉动产品的快捷直通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产销有效对接。

(四)强化质量监督,确保产品安全

一是加快“三品一标”茶园认证进程,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把现有茶园建成绿色有机原料基地。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多方面筹集资金扶持茶企业,按《普洱市绿色茶叶初制厂技术规范》新建和改扩建茶叶初制厂,规范茶叶初制厂环境卫生、加工工艺、操作规程、采收管理、购销行为等,确保初制产品质量。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和二维码防伪标识,扎扎实实推动镇沅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五)实施科技兴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加强与中国茶科所、云南省茶科所、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国家和省市相关专家到镇沅开展现场培训授课和指导,促进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二是鼓励、支持茶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改善企业人才结构,全面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六)弘扬茶文化,实现茶旅融合发展

镇沅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将镇沅本土民族文化和茶叶饮食文化有机结合。一是在学习研究我国现代先进文化的同时,整合传承镇沅民间保留的“烤香茶”“火塘茶”“苦聪人”“土锅茶”“鲜叶竹筒汤茶”“糖茶”“祭祀茶”等优秀传统茶文化。二是茶文化发展与新产品开发、品牌推广有机结合起来,用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三是将民族茶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结合绿色有机茶园创建和茶庄园建设,将镇沅传统的茶叶饮食文化和现代茶艺茶道整合,并融入到镇沅千家寨、恩耕井温泉、难搭桥、飞来寺等景区,融入到镇沅各个宾馆酒店和特色风味小吃的餐饮接待中,融入到镇沅各种民族传统节日的节庆活动中,让到镇沅的游客充分体验观茶山风光,品生态佳茗,赏茶乡歌舞,从而使民族茶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成为镇沅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普洱茶茶园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茶文化的“办案经”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喝普洱茶能减肥吗?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