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符合“角色期待”了吗?
2019-09-28聂炜
聂炜
经典概念
角色、角色期待与角色冲突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角色期待,是指社会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待。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时刻扮演着某种角色。作为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会被期待照顾、教育、支持孩子;作为一名公司员工,会被期待努力工作,与同事合作,按照上级的规定完成任务,为公司争取更多利益;作为朋友的好“闺蜜”,会被期待与朋友坦诚交往,互相帮助和支持。
谈及与角色期待相关的心理困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当人在某个时刻同时兼任两个或以上角色,出现了无法同时满足每个角色的期待时,这种情况被称为角色冲突。现实中,人们常常会有“如何在两个角色之间兼顾和平衡”的困惑。
其二,从他者视角来说,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对某种角色称职,是按照社会对这个角色的期待来作为标准的。很多人若不符合社会对角色的期待,就会被指责不称职。从自身视角来讲,个人对某个角色期待的契合程度,与其认同度与遵从度有关。如果他对某个角色有部分不认同,那么对于不认同的部分,他或者不予遵从,坚定做自己;或者迫于压力,屈从于众。如果长期选择后者,人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其三,社会对某个角色的期待,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刻板印象息息相关。有些角色期待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偏见歧视;而有些角色期待则有时效性,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变得过时,成为糟粕。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几乎是在孩子出生前就已预设好的。小时候,女孩的玩具应该是娃娃,模拟的生活场景多是过家家,男孩的玩具应该是枪或者汽车,模拟的场景多是打仗。成年后,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照顾孩子、丈夫、老人,做家务。男人则以事业为重,挣钱养家,家庭事务全由妻子承担。正是在这种角色期待之下,职业女性时刻面临着所谓“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而男性却能在家庭中全程当“甩手掌柜”。所幸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察和意识到这种性别期待里包裹着的不公平和歧视,他们发出声音,让更多女性以及男性意识到问题所在。
他人他事
似曾相识的角色困境
中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就升格为成年人。可惜的是,有很多成年人并没有扮演好成年人应有的角色,无法在生活及心理上独立,即没有能力对一件事独自作出判断和决定,也不愿意并且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王先生,就是典型的“妈宝男”。尽管已结婚生子,但他对妻子的态度,与妻子冲突的应对以及对家庭未来的计划,都需要看他父母的眼色和指示。显然,王先生既不符合人们对丈夫的角色期待,也不符合对成年人的角色期待。
一位妻子主动携丈夫前来作心理咨询,两人在家庭分工问题上严重失衡。妻子埋怨丈夫在养育孩子和家务上完全不作为,丈夫却以工作之名举例自己何等辛苦,“家里的事情本该就是女人做的”。事实上,这位妻子也是一位职业女性,收入还略高于丈夫。
近期,杨女士因工作出色获得晋升,收入丰厚。她很高兴,多年的努力得到了期待中的回报。可问题也随之而来。繁重的工作量已影响到她照顾年幼的儿子,杨女士还没来得及庆祝,就立刻陷入如何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的烦恼中。
行动对标
定义你自己的角色期待
原则上,对于角色期待,每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任何行为,都应是自己经过思考后的主动选择,而不能被迫遵从他人对你的角色期待。只要你的选择不违法,不损人利己,你都有权力坚持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行为。
很多像王先生这样的“妈宝男”,他们应尽快让自己的心理年龄成长到与其生理年龄相符。只有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他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有能力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获得来自丈夫与父亲的爱。
长久以来,在家庭责任义务的担当上,中国丈夫往往是缺位的,这一点需要格外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即使妻子做全职太太来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丈夫工作之余也应帮助妻子分担一部分家务。因为一名全职太太的工作量也相当可观,她们的付出曾长期遭到忽视。同时女性自身也应强大起来,面对这种家庭中的隐性不平等对待,可以大胆与家人主张自己的权益。像那位主动携丈夫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妻子就值得效仿,面对弱势的处境她不隐忍,主动寻求客观的第三方支持。
很多正处在像杨女士这种烦恼中的女性,她们可以做的是,与家人尤其是丈夫进行充分沟通,让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来承担家庭的责任。做好时间安排,将家庭事务进行合理分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时间承担起应尽的家庭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