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工匠铁拐丁

2019-09-27何沛忠

上海故事 2019年9期
关键词:装配工丁一录音机

何沛忠

开场白

上海滩有条历史悠久的四川北路(原北四川路),就在四川北路横浜桥北面,曾是著名人士旧居之地。如民主革命家秋瑾,诗人、文艺评论家冯雪峰,周恩来、邓颖超以及鲁迅先生,等等,都曾落脚在此。所以有人称颂四川北路,是具有优久历史的老马路。就在现代社会,这条马路上出现了个神奇工匠,这个工匠似乎沿着前辈的脚印,在勇往直前呢!

有句老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话中的含意是,不论干哪一行,只要历尽千辛,努力地实干,都会干出名堂来,甚至成为出人头地的工匠。尤其在全国解放后的上海滩,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了。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聪明绝顶的神奇工匠。

这位工匠的姓名也出奇,连姓带名加起来只有三画——丁一。丁一幼小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是瘸的,由于他聪明,其成就的事迹令人惊叹,从此名扬上海滩。

初露头角

幼年时期的丁一,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苦难,也尝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艰辛,父亲失业,他读书读不起,肚皮饿得咕咕叫,吃了早餐无晚餐……黄莲树下过日子,苦得嗒嗒滴。但是苦惯了的丁一,哪怕饥饿一整天,也从不对人说饿了。他的爱好是喜欢动脑筋,哪怕娘给他一只大饼钱,他宁愿不吃,把省下的钱积起来去买小零件,装出一只矿石机,他说这是无线电,能从里面听到唱戏、唱歌、唱滑稽。

在他十多岁时,也就是1949年,上海解放了,穷人翻身了。失业工人就业了,丁一的父亲也去当工人了。像丁一的年龄,按理可以去当学徒。然而解放初期的工厂商店都是私营的,老板见丁一是瘸子,走起路来一拐一拐,都不愿收他。这时候的丁一,下定决心,从今以后再不求人。为了生存,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从此坚定了意志,开始行动了!

那是50年代初期,市面上最吃香的是缝纫机,姑娘出嫁有台缝纫机当嫁妆,那是台型扎足,脸上有光彩啊!那些装配缝纫机的老板,都在以此发财呢。于是引起其他行业的小老板,也在改行装配缝纫机。

有家装配缝纫机的商店,里面在装配缝纫机,丁一站立在门口的拐角处,隔着玻璃往里张望,装配工的每个动作,让丁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一连看了六天,他双手痒痒,盘算着让我装配缝纫机,一定能成功。

丁一走出门外,发现电线木头上贴了张广告,仔细一看是招聘缝纫机装配工,上面有电话号码。丁一马上去公用电话亭打电话,说我是缝纫机装配工。对方是个姓马的老板,为了争取招到装配工,急忙把丁一接了过去。

两人一见面,马老板有点傻眼了,他知道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当学徒的,这么个瘸子咋会装配缝纫机?马老板搔搔头皮显得尴尬。丁一见状心中有数,你不开口我来说。他爽快说道,对于装配缝纫机,我是没有拜过师学过徒,但我会装配,只要你购买一套缝纫机零部件,装配合格算你的,不合格算我的。马老板听到这样激昂的口气,稍微有点动心。马老板急于开办缝纫机装配店,却苦于找不到装配工。既然有这么个丁一,就来它个死马当作活马医。马老板一拍胸脯:“好!我马上去进零部件。”

整套缝纫机零部件进来了,能否装配成缝纫机的压力,全在丁一的身上了。先不说旁人,就说这个马老板,也为丁一捏一把汗呢!

头炮打响

就在马老板家,搭起搁板,备齐工具,丁一就像装配工模样,当即按照装配程序动起手来。马老板对装配缝纫机是外行,他对着丁一的忙碌,看一会儿踱几步,看一会儿搔搔头,始终心神不定。他脑子笃落一转,觉得成功与否,就是那么一回事,何必要我干着急?他一个转身走出门外去荡马路了。

这时候的丁一,思想高度集中,按照记忆中的装配程序,道道不落空地在操作。直到傍晚时分,果然装配完毕。马老板恰巧回来了,他一看缝纫机已经装配好了,横看竖看地吃不准,究竟是否合格?丁一说道,你去请个装配师傅来,检验一下就知道了!这时听到丁一肚皮里在“咕噜噜”地叫,他猛然觉得没给丁一安排午饭,连忙给小饭店打个电话,送饭菜过来。一面请丁一吃饭,一面亲自去请检验师傅。

检验师傅经过检验,再经过试用,他跷跷大拇指,对马老板说道,这台缝纫机装得刮刮叫,使用的时候声音很轻,说明装得精准。马老板一听此言,好比喝了一口蜜糖,甜在心中喜在眉梢——犹如刘备请到了诸葛亮!我可以申请縫纫机装配店的营业执照了,拍拍丁一的肩膀,拼命地夸奖。

马老板把装配店取名“马丁缝纫机装配店”,征求丁一意见,说这是我和你合伙的意思。丁一一听说不妥,老板和伙计怎么能合伙?马老板说我看中你的丁字,说明我们的缝纫机质量“丁呱呱”呀!丁一灵机一动,请马老板把丁字改成鼎字,“马鼎缝纫机装配店”岂不更好啊!马老板言听计从。接着马老板与丁一商定,商店开业以后,每台缝纫机的利润,缴税以后老板与你平分。

从此以后,仅靠丁一装配缝纫机,每天出一台,一个月只有30台。丁一提出建议,要老板去找几个年轻力壮的徒工,在短期内培养他们成为装配工。此话听得老板心花怒放,很快招收了三个徒工,丁一既要装配,又要给徒工手把手地教装配技术。果然不出所料,仅仅过了半个月时间,每个徒工一个星期能够装配一台缝纫机。

就在马鼎店铺的隔壁,有家烟纸店,店里有个漂亮聪明的小开娘,她姓花名朵朵。花朵朵闲来无事,经常穿进店堂里来看丁一装配缝纫机,对于丁一能够一看就会的才能,她知道得一清二楚。人家带学徒要三年,而丁一带徒弟只要半个月,使花朵朵服帖得五体投地。由于她经常来看丁一,有人开玩笑对丁一说,朵朵好像看中你了,她和你年龄相仿,你要交桃花运了!丁一说道,我是个瘸子,谁会看中我?你们别开玩笑了,这样会伤害大姑娘名誉呀!

此事暂时不提。再说这家店铺,有了丁一这样的人才,马老板发财了,当然吃饭不忘种田人,他非常慷慨地,大把大把给丁一加工资、发奖金。只不过两年时间,丁一确实有钱了。他为了改善家里的居住条件,就用挣来的钱,在四川北路上,买下了石库门住房。最佳的是前楼后楼,方向朝南阳光充足。但丁一的心中明白,这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捷步跨越

光阴似箭,眨眼间到了1956年,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阶段。要把私营企业改为小集体、大集体,有的要并入国营企业。这家马鼎缝纫机装配店,连老板和职工,并入了一家国营工厂。人员按照工作需要分配,由于丁一是瘸子,出于照顾,把他分配在检验部门的工具室,专管检验工具。?

事有凑巧,那个烟纸店的小开娘花朵朵,因为她读过中专,专业是机械制图,被分配进厂,在技术科当描图员。这样一来,丁一和花朵朵是同厂职工了。花朵朵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因为她欣赏丁一的聪明才干,经常对同事们诉说丁一的过去,在装配缝纫机店,过人聪明的事迹,说他是个超人的强人头。她还编了顺口溜:脚瘸不搭界,前途靠自家,心灵加手巧,处处受人夸。

这家国营企业,是生产支援农业的杀虫喷雾器。根据上级下达指示,要求该厂试制与拖拉机配套的柴油机。于是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柴油机试制组,准备白手起家。这时候的试制组人员很忙,配合试制的技术科,也忙得脚底朝天,连描图的花朵朵也要经常加班加点。然而三四个月过去了,柴油机的模样有了,但始终发不动,是个哑巴柴油机。上级来人了解试制柴油机的情况,结果是只“零汤圆”,真是大出洋相,尴尬得厂领导面子全丢光。

为此职工群众议论纷纷,说试制组的人员都是饭桶……这时候的朵朵想到,如果试制组中有丁一,不可能如此狼狈,更不可能吃“零汤圆”,她想发泄吧又没处发泄,小八腊子说话没人听哪。

这天花朵朵下班,换去工作服,拎了个包,刚要出门,正面碰上李厂长,她实在摒不住了,说:“李厂长,关于试制柴油机的事,我有个建议!”哪知李厂长被上级吃了批评,想下去了解情况,见朵朵有建议,当然要听。他把花朵朵带到厂长室,听她说话。朵朵便头头是道地,把丁一的过去说了个一长二短……像这样的丁一,派他去参加柴油机试制,绝对不可能吃“零汤圆”。李厂长一听此话心中有数,作为共产党人,首先要解放思想,才能破除迷信。李廠长接受了朵朵的建议,与朵朵握手而别。第二天厂长下令,把丁一调入柴油机试制组。

丁一进入试制组兴趣很浓。他自幼就喜爱新鲜事物,对于柴油机虽说没见过,但经过接触就知底细了。他的双手和双眼总是不停歇,经过他三四天摸索,如何让柴油机发动起来?最后让丁一找到了关键所在。进试制组不到一个星期的丁一,成了其中指挥人物。他做好一切安排,突然间一拉绳子——哒哒哒哒的声响,划破了沉闷的空间。啊!柴油机试制成功了!

全厂骤然惊天动地,党委书记、厂长等头面人物都到现场祝贺。接着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并请丁一上台,表扬他的功劳,接着李厂长请花朵朵上台,也予以表扬,说丁一是她推荐的。打那以后,丁一、花朵朵成了厂内的新闻人物。

接着丁一成为试制组长,柴油机很快批量生产,产量逐年上升。由于丁一不断地钻研,促成柴油机成为优质产品,受到了北京部里三次表彰。与此同时,党委决定,把丁一提升为干部编制的技师,并给予他一笔大奖。

紧接着喜上加喜了。丁一与花朵朵,平日里虽没有谈情说爱,只是相互暗中传情,日久天长各自心中有数,终于时机成熟,朵朵提出:“阿拉去登记好吗?”丁一心领神会,就此两人结为夫妻,不搞烦琐的操办,只是买些喜糖发发。

多显技能

天有不测风云,骤然间动乱开始了。厂子里搞得人心慌乱,车间里没人搞生产了,厂里一片乱糟糟……然而头脑清醒的丁一和朵朵,宛若进入世外桃源,与谁都不搭界。天天上班下班,过着与我无关的生活。然而这个丁一,干活不怕累,闲着活受罪,天天没事做,心烦神经衰。

这天丁一正烦恼的时候,突然间有个女人来找他,她是广播室的广播员,这个广播员绰号叫“喇叭”。喇叭胖着嗓门说道,啊呀喂,丁技师你好呀,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我碰到难事了,大家都说只要找到你,准能解决问题哪!丁一说道,你废话少说,快说究竟要解决啥问题?喇叭一听哈哈笑着,将自己的要求和盘托出,请你帮帮忙。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工厂的广播室,除了可以直接对着话筒播音,或转播电台的节目,因为没有录音设备,电台的好节目录不下来。喇叭的要求是,制作可以录音,可以播放的设备。丁一听了这个要求,倒是有些兴趣,可他知道录音磁带,涉及政治问题。厂里曾经有个职工,从寄售店买了一盘空白录音磁带,被人举报,警察请他进派出所,进行审查。这是防止坏人偷录情报外传。最后查明是寄售店购买的,并无录音机,便没收磁带放人了。

丁一知道上海有一家生产录音机和磁带的工厂,并设有门市部。但这东西是专供保密单位——部队和公安机关等,老百姓是买不到的。于是丁一将情况向喇叭说明,并表示这个任务只能让我去试试,成功与否没有把握。

聪明人想问题与一般人有别。丁一知道,想买磁带和录音机,这是白日做梦。但他还是一拐一拐地来到门市部,去刺探情况。这个门市部除了给保密单位服务,老百姓想要买些零件倒是可以的。丁一心知肚明,便隔三岔五地,今天买这些零件,隔天买那些零件,最后买了录音机的外壳……零部件买齐了,要装配成录音机,对丁一而言无非是小菜一碟!

丁一觉得任何事物,有上必有下,有开必有关,录音机可录必可放,他经过几天研究,终于找到了门道,但需买几只有关小零件才能如愿。这次丁一来到门市部,先和营业员聊天,说我是个瘸子没事做,都是玩玩解心焦,对方并不在意,几个小零件卖给他了。丁一回来,经过一番努力,果不其然,录音机既能录又能放。马上交给喇叭,喇叭兴奋异常地马上去行动了。

歪打正着

到了中午时光,厂里的广播中播放越剧,是金采风演唱《盘夫索夫》中的精彩唱段:“官人你好比天上月,我为妻可比月边星,月若亮来星也明,月若暗来星也昏,官人若有千斤担,为妻分挑五百斤……”如果只唱一遍,这是电台转播的,很正常,不料这段唱重复播了三遍,丁一听到这里,一拍大腿说声“好”!知道录音机可放录音了,心中有点儿乐幽幽。

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天第三天,广播中听不到戏曲了,丁一以为这与广播员的兴趣有关,干嘛要我干着急!到了第四天,另一个广播员玲珍来了,她叫声丁师傅,从拎包里掏出录放机,叙说了个头头是道——

原来喇叭把录放机拿回去,录制越剧播放出来,开心得不得了,哪晓得她操作不当,小机器突然变哑巴了,她急得双脚跳,无奈地对我说,叫我怎么有脸去见丁师傅?我一听经过思考办法有了,我家隔壁有个人,认识门市的营业员,由他带我去请营业员帮忙修理一下。

营业员一看这只东西,突然目瞪口呆了,他说我们录音机厂,多年来生产的录音机,都是只能录不能放的。它是哪里来的呀?我便实话实说,是我们厂的丁师傅装配的,其中的零件也是这里买的呀!顷刻之间,把营业人员都惊动了。他们说录音机坏了可以修,又录又放的机子我们不会修,你还是拿回去请装配的人修吧。所以只好拿回来,找你帮忙了呀!本来应该由喇叭来的,因为祸是她闯的,她胆小不敢来,怕太对不起你啊!

丁一一边在听,一边在细看并动手,等玲珍把话说完了,他把机子交玲珍说,机子没坏是操作不当,接着告诉她操作的方法。玲珍回去以后,中午时光广播又在唱“官人你好比天上月……”了。

过了一段时间,玲珍的邻居,带着录音机厂的技术员,上门来拜访丁一,说他们是小厂,技术力量薄弱,今天特来请教,录音机如何能成为录放两用?丁一当场把其中关键指出,技术员心领神会,谢不绝口。在告别时说,我们厂长决定,今后要生产录放机了。他还说到,过去是为防坏人,出售录音機是不对外的,如今情况不同了,今后批量生产,要对市场销售了。

丁一想想好笑,本来去买零件,好比私行察访,是悄悄的装模作样,现在社会前进了,啥都在改变,我的行动却是歪打正着了呀!他在装配录放机的过程中,连想到装一台电视机。他几次去兜虬江路,寻觅购买有关零件,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装配成功。他请喇叭和玲珍协助,把电视机搬到俱乐部去播放,屏幕上显示的是电影《丰收之歌》,这下轰动了全厂职工,一下子挤满了俱乐部。当时什么是电视机,谁都没听说过,大家一看才意识到,这是给我们开洋荤了。

老树开花

随着光阴的推移,前些年花朵朵退休了,如今丁一也到退休年龄。

丁一无论做什么从不宣扬,现如今让邻里们发现,丁一是个了不起的奇才,要是他脚不瘸,要变成神仙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说他好比是铁拐李,可是他姓丁,便给他起了个雅号——铁拐丁。

这天丁一跨出家门,没走几步,迎面来了个手拎小皮箱的男人,问道:“师傅你要去哪儿?”丁一回答:“我去理发!”男人笑着把他搀回家里:“我是来给你理发的呀!”这时丁一方才明白,他是理发店老板。那是上个月的事了。他在理发时,听店员对老板说,两只电水壶坏了,几把电吹风也坏了,没处可修咋办呀?老板说,实在没处修只好扔掉算了。丁一一听说道,你们把坏了的电器工具,都送到我家里去,我来帮你们修理。

四五件电器工具,只花半天时间,全部修理完毕,一个电话过去,老板派人来取时问要多少修理费?丁一说,我是尽义务的,不用付钱。老板听此之言,为了报答对方,记住了当时理发时间,一个月时间到了,他便亲自上门来理发。说你行动不便,以后免费上门理发由我包了。在此后的几年中,双方默契,丁一修理电器,老板上门理发。

至于弄堂里的邻居,不管远近,谁家压力锅、电水壶、电风扇坏了……都会送上门来,请他义务修理。如今的丁一已经88岁了,对于家电修理始终义不容辞。在他退休后至今的28年中,所修理的五花八门器具,其数量连神仙也无法统计。丁一却说,我的健康长寿,与动脑动手有关,这也是运动啊!于是有人评论,这个铁拐丁,越活越年轻,他是老树开花呀!

结束语

讲故事,总得有开始和结束。可是这个神奇工匠铁拐丁,他的工匠故事层出不穷,就在这个故事将要收尾时,惊人的工匠事迹又出现了。

丁一已到高龄了,这是自然规律,普通老人上下楼,也有困难,何况他是铁拐,头痛脑热总得去医院,可转弯抹角地上下楼,万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这个铁拐丁,早就胸有成竹,经过思考和设计,利用楼梯转弯角的空档,可以造个小电梯。

他的孝子按照父亲的设计和主意,购买了旧钢材和一台二手升降器,在铁拐丁的指挥下,很快安装完毕。这个小电梯,只有一个平方米大小,正好能乘一个人。铁拐坐进去,一按电钮稳稳下降,再一按电钮徐徐上升。对于这样的神奇创举,别说上海滩,连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的电梯。

尽管这位铁拐丁,脑不停手不歇,眼下又在研究新能源日光灯,把废弃的灯管割断,变成一盏盏的节能灯……故事中的主角,一直不停地在创新,但写故事不可能没有止境地写下去。但在结束之前,还得阐述一个道理——所谓工匠,是学什么精什么,以至创造出色成绩。然而这个铁拐丁工匠,与众有别,他是需要什么做什么,甚至奇迹频频,由此才称其为神奇工匠。像如此的工匠,仿佛是“人工智能”也!

猜你喜欢

装配工丁一录音机
基于多场扰动的飞机装配工装目标精度机理探索
分身术
录音机里的旧时光
某型轴承限位销装配工装的改进与应用
学生写话①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柔性装配工装关键技术探究
开心一刻
贝壳
川上的诗
红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