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探析

2019-09-27张美荣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整体性治理理论创新

张美荣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036-02

摘 要 我国当前的高校在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制度创新,主要针对的方面即是能够及时的将党和国家所布置的高等教育任务进行妥善的完成。但是就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来看,在党建理念、党建意识方面还不够完善;资源分配的机制制定不够合理;基层的党组织人员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的建立健全等等,这就导致了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基于此种现象,笔者将当今的高校党建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高校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 理论创新

在我国的高校进行党建工作,是能够保证党员的积极性被调动、师生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的纽带,基层的党建工作在高校中的实施情况能够对高校的组织体系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校园工作以及实力的基础产生影响。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校党建的体制正在不断进行革新,伴随高校转型,基层党建的形式和重要性也正在进行转变和提升,相对于变化着的高校政策和发展势态,高校的基层党建活动依旧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加强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管理是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相关阐述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概念

在二十世纪末期,整体性治理理论逐渐兴起,该理论将公民的基本需求满足作为主导的理念,凭借着信息技术手段,将协调、责任以及整合作为治理的重要策略,将层级、功能以及公司部门、碎片化的信息以及机制进行整合,将政府组织的运作模式实现包容性和整合性。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意义

针对高校进行基层党建问题剖析和创新工作路径探析来说,整体性治理理念与其存在契合性,能够为其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首先在治理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整体性治理理论其核心是解决民众的基本需求,将政府等多方的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出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的系统。而针对学校来讲,其核心解决方向便是学生的基本问题,而党建工作的整体性和创新性能够促进学校教育与发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整体性治理理论讲究将碎片化的体系进行整合,保证系统的运转流程,这能够为高校的教学体系带来革新,保证在实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全面的将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将高校的党政建设能够形成整体,为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建设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最后,在高校党建的价值理念方面,整体性治理理论能够发挥其公共服务价值的理念,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理念上的升华,将注重内部党建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公共性,保证党建工作不仅能够为高校的内部政治思想进行服务,还能培养党政人员,为社会的党建进行思想辅助,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公共价值。

因此,為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就需要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及时的融入进高校的党建工作中,满足党建治理的基本需要,保证党建工作能够切实有效的实行。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碎片化困境及原因分析

在近年来的高校基层党建过程中,部分高校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在高校随着社会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式。

(一)理念碎片化,整体观念缺失

在高校的基层党建中,基层的党支部以及党员是党建工作的主体,但是在党建开展的过程中,党员工作者容易受到工作的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各种竞争性的评选机制的影响,导致各个党建部门之间的竞争观念多于合作意识,以至于在党建的实施中,党政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使整体的大局思维意识受到影响。

其次在学生党员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个性意识以及对党建活动的态度,能够决定党建工作的效率;针对教师党员,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压力往往大于党建工作的力度,导致在党建工作中的参与程度不够,这也就造成了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建思想处于碎片化状态。

(二)工作主体碎片化

高校的党建工作可以理解为是在校级党委的领导下,将行政、基层的党务工作者、高校的辅导员等进行统一的系统化管理。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党委人员质量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党支部书记、组织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党员工作者在进行党建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参与程度不足。从基层的党建团队建设工作方面来分析,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工作持续开展,高校的师生人数逐渐增多,但是相应的党建工作者越来越少,并出现由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现象,因教师还要进行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在创新党建的工作中投入的力度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高校的党组织队伍人员不充分,并却出现后继乏人的想象。

(三)资源配置碎片化

在当前的部分高校中,管理部门通常将学校的个人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发展和党建分化而立,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整体,甚至出现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党建的现象,导致学校在进行管理资源分配的时候出现一定的偏差,同时在基层党组织的内部,还会出现分配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在进行预备党员的培训活动、党员未来发展以及党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分配形式往往使用由自主意识支配的随机分配形式,这就导致了在分配的时候,不能合理的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管理,不仅会造成制度的再度缺失,还会形成党组织内部的恶性发展。

(四)制度建设碎片化

在当今的高校党组织建设队伍中,支部的活动、基层的党建考核评比、党建工作的监督等制度制定的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制定过程,针对预备党员的考核教育、党员的再教育活动都难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程度。

首先在支部的活动开展方面,其开展的质量普遍不高,效果也不够明显,在时间上难以保证,人员方面也相对缺失;其次在党员的教育方面,当前的高校国际化形式发展明显,在校企联合的推动下,教师党员以及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强,这就导致了基层党建工作在实施是的难度增加;最后在基层的党员考核方面,考评的依据主要以文字材料等为主,这种没有固定体系的考核方式,使得考核的监督机制也较为单一,无法形成整体的党建考核体系,导致高校的党建工作受到了制约。

三、基于整体性治理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措施

在解决高校管理的碎片化问题方面,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技术,以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网络治理结构进行培育落实、协调整合,并将信任机制进行制定,将多元化、异质化的社会资源以及优势组合成凝聚力,能够为人民的需求提供优质、完善的产品服务和理念服务。同时在切实的将高校的基层党建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措施与实际的发展现象相结合,保证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将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党建的基础性工具,保证创新发展与时代进行相吻合,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意识协调全局

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基层党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能够保持良好管理运行的基础,因此想要将基层的党建工作做好,首先就要将传统的党建思维进行优化和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和具体任务,因此在高校进行党建的过程中,要将规范党建制度建设,严肃政治生活作为整体发展的意识;同时在社会党建热潮的影响下,要将保持党员的意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坚持的理论要求,在进行党建工作的道路中,沿着切实抓党建、落实工作任务的方向前进,将国家相关的党政会议内容进行学习探讨,并将党组织的建设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保证党员的培训工作能夠更好的为党建提供支撑。

首先在教职工层面来看,应该将相关的党政意见书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落实,针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方面,应该积极的注重优秀党员的发现,并及时的委以重任,党支部书记的选取可以通过对优秀青年的审核,并利用培训等形式将其具备的工作能力进行提升,将青年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基层作用进行挖掘;

针对学生方面,应该不定时的进行交流会、座谈会等,及时的将党政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普及,当前的党政形式进行决策上的初步制定,加强其对党政的认知,提升党政觉悟,才能够壮大基层的党组织团队。并将各个基层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起来,引导党组织之间相互沟通合作,保证大局观能够被树立起来,并及时的将支部的建设与整体的校园发展相融合。

(二)以资源形成合力

高等院校在我国将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应该将教学科研作为工作的中心,基层的党组织团队应该关注资源的来源以及分配,在资源分配工作中积极的进行参与,将资源进行巩固统筹,才能够合理的进行优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高校的党建工作管理者,应该将资源分配整体性的思想意识进行建立,保证能够将以政治资源为核心的多种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以基层为重点,将其党建工作的凝聚力进行提升。

想要将资源分配的问题彻底的解决,就要将实际的高校发展情况与制度的制定结合起来,保证制度能够合理的为高校的发展服务;同时将基层的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保证科研资源的持有量,利用科学理论以及科研的成果为基层党建的创新提供力量支持。

(三)以制度促进发展

想要将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达到科学化制度化的目标,首要任务便是将党建工作中的制度进行健全。

首先,完善基层的述职制度。在传统的工作汇报和总结时纸质材料使用的基础上,增加口头报告、面谈汇报等新的形势,并将由上级的党组织成员进行述职的把关和审核。

其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党建的各项工作当中,合理的监督机制能够起到保障的作用,可以利用专业的党建工作人员或者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组成党建考核委员会,针对党建开展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管理,并要将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渠道打开,保证社会的监管权力能够得以实行。

最后,建立考评机制,当前针对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其主要的考核是由上级的党组织人员进行负责,这就导致各个基层组织中,在自身的党建活动中投入了较大的关注力度,反而轻视了各个基层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将基层的党组织考评机制中,合理的引入其他支部成员、平级的行政机构等多方面的评价渠道,使评价主体呈现多元话的特性,能够在保证考核的同时,加强各基层之间的互动联系。

四、结语

我国当前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因此进行及时的创新调整是至关重要的措施,高校的党委部门应该及时的将自身制度、工作能力、人员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党政理念的校园发展形式进行创新,将传统的党建观念进行优化和完善,妥善的处理好制度与党员、上级与基层、基层与基层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保证高校中的党建工作顺利的实施开展,保证教学科研的同时,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刁辉均,卢深勤.高校基层党建研究综述[J].华章,2013(3).

[2]刘磊.关于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2(3).

[3]卢亮.试论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理念、思路与途经[M].党建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工作整体性治理理论创新
整体性治理对中国邻避冲突管理的启示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大病保险异地结算的可行性分析
碎片化与整体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路径创新研究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