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吏治思想及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2019-09-27张平
张平
【摘 要】 文章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吏治思想,包括官德建设,官员的选拔制度以及监察制度,认为对新时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政德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要完善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保持党的纯洁性。
【关键词】 吏治思想;政德教育;党内法规制度;反腐败
一、传统官德思想
1、修身正己的道德要求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治国经典,十分重视官德修养的养成。《孟子》中“善治天下者,求之于其身而已矣”,儒家思想要求人要修身正己,追求理想人格,所以为政者的自我约束能力,修身律己的态度成为中国古代官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官者只有正己垂范才能够管理好社会和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儒家思想认为想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从注重自身修养德行开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官员的个人品行和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官员管理社会和百姓的效果,上行下效,只有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树立起权威,获得百姓的信服,从而真正担负起管理的职责。这就是孔子认为的 “修己以敬”然后做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清正廉洁的为官准则
中国对于官员清正廉洁的治理从古至今一直是吏治上的重点,清正廉洁是官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官员为政的准则。《春秋繁露·通国身》中“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清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中国古代认为想要治理好社会百姓,离不开清正廉洁的官员,在任的官员始终保持清廉也是为官之道。宋代的《西山训政》中“廉仁公勤四者,乃为政之本领”。中国古代治吏经验中清正廉洁被看作是为政者的重要本领,在现在中国面临严峻的反腐斗争情况下,能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3、民本思想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确立了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统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仁政,落实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统治者认识到黎民百姓的稳定对于政权的稳固具有重要的作用。“圣人治吏而不治民”,古代君王通过控制官吏来实行统治,实施仁政,造福百姓,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从而赢得民心。早期的民本思想对于今天党内法规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启示。习近平把是否忠于党和人民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代官德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调为政者要能够关心百姓生活,赢得民心。
二、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管理
中国古代的吏治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关于选官制度和考核制度,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官之要,在于得人”,凡盛世必定是统治者选拔人才和优秀官员治理的结果。《管子·五辅》中“举贤良,务功劳,布德贤,则贤人进”。汉代的察举制要求举孝廉,所有人才的选拔都以德行为先,把德行当作一个重要的准入条件。古代的选官制度实践经验对我们从源头上保证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具有重要启示。
考核在中国古代治吏经验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对于官吏的考核对全面从严治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秦朝形成了“上计制度”和法官治吏制度,考核地方官吏,通过法治来严格管理官吏。唐朝由尚书省统领,按照一定的标准考核官吏的品德、才能、功过,并以此为依据对官吏进行奖惩和官职升降,考察的范围全面,上下层级衔接畅通,而且制定了具体的惩治措施,减少考核失实的情况。“治国之道当任德也”中国古代不论是从考察官吏还是后期的任用管理都十分重视品德,加上严密的考核制度,对当下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中国古代吏治中的监察与惩治制度
中国古代吏治强有力的立法和监察体制的建立,实现对官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遏止了贪吏的产生。一是中国古代的律法建设在吏治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中国古代法家思想,《韩非子》中:“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可以看出法家主张,在政事上除了法律没有别的准则。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立御史大夫和监狱史,组成对官吏的监察体系。汉代设刺史为专职的监察官,对官吏进行考核监督。唐朝有《职制律》等律法,明确了官吏的贪污行为,并且制定了严惩的措施。以及宋元时期,“凡罪罚恶从轻减,独于脏吏最严”。二是监察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包括自上而下对官吏的监督,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巡视,也有谏官制度的确立,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用来管理约束官吏。中国古代吏治中将立法惩贪和监察官吏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内容,在今天党员干部出现了一些问题的现状下,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四、中国古代吏治经验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1、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增强自律意识
中国古代对于为政者道德品质的重视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修身成为贤人的追求和个人魅力,影响着很多为政者把慎独作为修身的方式和标准。二是在中国古代吏治中,选拔官吏重视对道德品质的考察,对道德的要求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吏治思想以及实践中,为政者的道德品质也成为重要的考核标准。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正在有序进行,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有了更高的期待。所以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一是要重政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领导干部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要通过弘扬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文化的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保证对党的忠诚,另外要进行宗旨意识的主题教育,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后严私德,从十八大以来处理的贪官案例来看,相当一部分腐败问题的产生源头在家庭内部。所以家风建设就成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优秀家风的内容,提高自身定力,防止道德腐化。二是完善党员干部选拔和考察制度,贯彻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标准,党员干部是权利的使用者,其道德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可以建立个人道德追踪查询平台,从小事观察,详细记录党员干部的道德情况,并把党员干部的道德状况纳入选拔任用的参考标准。还有完善对党员干部工作的考核体系,从以经济发展状况为指标到把生态建设纳入考核指标,新情况下对于党员干部工作的考核,应把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参考。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监督,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水平与执政能力息息相关,道德水平影响其在关键决策上的判断,也反映在执政能力上。另外人民群众可以利用多样的网络平台监督党员干部的道德失范状况。发挥巡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巡视时,听取人民群众的评论,完善党内监督,实现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监督。
2、注重巡视监察和惩治激励制度的完善
中国古代律法在治理贪污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历朝历代的监察体制,包括各层级的监察,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巡查,以及以地方监察为主体的上报机制,谏官的制度都对全面从严治党发展有借鉴意义。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是解决由于监督缺失导致贪腐问题发生的关键举措。一是要系统出台有关巡视制度的党内法规,把近年党在巡视制度的成就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规范。二是要重视推动有关纪检监察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对官吏的惩治制定了严密的监察体系和惩治制度,中国管党治党的进程要走向监察体系和问责体系相互衔接,共同发挥作用的道路。党内法规的建设也要促进监察和惩治相互支撑的体系的建成,使监察违纪违法的行为和惩治结果相协调,使党员领导干部的激励措施和功绩德行相匹配,进一步严肃党内法规,提升党内法规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约束效果。三是发挥巡视制度的重要作用,党内监督的完善对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巡视制度,查处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净化党的机体。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汇编 ( 1949 年 10 月—2016 年 12 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2] 袁飞.中国古代反腐机制研究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 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4] 劉致丞.论传统吏治思想对党的干部队伍纯洁性建设的启示[N].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02.
【作者简介】
张 平(1994.2—)男,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