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评析

2019-09-27梁宇辰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 该文阐释了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来源及其在俄国和中国的实践,肯定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揭示了马克思这一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跨越式发展;卡夫丁峡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在对俄国的农村公社进行深入考察之后所提出的一种跨越过资本主义制度及它带来的苦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理论,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东方国家指明了一条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卡夫丁峡谷”是一个地理名词,位于古罗马的卡夫丁城附近。古罗马军队曾在此被萨姆尼特人打败,因此必须通过由长矛架起的“轭形门”,古罗马军队因而受到了极大地羞辱。后来,人们便把“卡夫丁峡谷”用来比喻各种苦难、耻辱甚至是灾难。所以,跨越“卡夫丁峡谷”便用来指不经过各种耻辱与苦难所带来的挑战,直接能够跨越过去。马克思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个典故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而直接到达社会主义社会。

一、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过程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封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动摇和瓦解,资本主义在整个欧洲大陆得到了快速发展。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但建立的政权仅仅存在72天便被彻底消灭了。与此同时,东方世界的革命运动却是日益高涨,与西方的革命低潮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促使马克思将视线从西方逐渐转移到了东方国家。马克思所提出的唯物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后还发现东方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的特点,东方国家受到土地公有制以及中央集权的制约,资本主义发展比西方比较缓慢,在西欧已经实现工业化之时,东方国家还普遍处在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这让马克思开始思考东方世界会沿着什么的方向而发展呢?

马克思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提到:“俄国可以在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的同时取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成果,而又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1]这也成为马克思初步提出的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假想,他认为俄国可以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和实际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欧的社会发展道路。1881年,马克思在给俄国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对俄国的农村公社作了更为全面和详细的阐述,他在信中提到俄国公社被大范围地保存了下来,反之在西欧各国,这种较为原始的农村公社早已不复存在了,从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出历史演进和发展的多样性。“俄国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2]从而正式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因此,人类在迈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并非只有西方国家所走的一条道路,东方社会可以走出与西方不一样的社会发展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随后又在1882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写道:“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3]这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虽然没有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但是在其提出后经过丰富和完善、已经成功揭示了人类向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所迈进的道路是不同的,是具有多样性的,每个不同的国家和各自的民族从较为低级的社会形态向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时,可以充分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的特殊状况来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吸收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优秀文明成果,从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探索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在马克思逝世之后,列宁带领广大的无产阶级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在俄国大地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对“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俄国的成功实践对于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启发,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中国也实现了对“卡夫丁峡谷”的跨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探索,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成功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的发展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之后经历了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两届领导集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并向前发展和迈进,这期间虽然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大事件,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倒戈转向了资本主义,但中国依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将社会主义的大旗举住了,而且举得更稳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一个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举起,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4]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跟融合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开辟了走向新的社会形态的具体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新选择。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行得通的,也是可以走得更远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当代启示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纷纷转向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这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更不能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其理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显得过时,反而不断闪耀出了真理的光辉。从苏联和东欧的例子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要比人类所提出的科学理论的认识复杂得多,因此我们要及时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更要积极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动摇。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种种巨大成就能够充分证明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尽管马克思很早就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理论,甚至有部分人将其教条化,认为五种形态必须一步一步走,不能跨越式发展,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这种教条主义的束缚。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来运用,要将本国的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属于本国特色的改革和发展道路。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黄金的新时代,新时代要继续将马克思跨越理论的方法运用到中国的实际当中,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具体行动来开创21世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30.

[3] 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8.

【作者简介】

梁宇辰(199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