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研究

2019-09-27程婷婷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摘 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从历史思维纵观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从唯物论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依据;从辩证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价值思维加深马克思矛盾论认知;从实践思维丰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美好生活需求;不平衡不充分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一、从历史思维纵观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历史的发展具有自身规律。社会主要矛盾是历史规律和自然历史过程的体现。但是,其判断必须及时准确。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矛盾,没有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更是一个不断变化复杂的集体,所以它的内部必然存在多对矛盾,这些矛盾不断斗争不断变化,使社会主义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但这些矛盾的不断斗争并没有改变我国社会的性质。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具体的阐述。这一表述和八大的表述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决定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中心。2017 年,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无论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美好生活需要,都是围绕群众‘需要变化的”; [1]同样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都是矛盾的另一端“供求”的方方面面,其实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始终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矛盾双方量的积累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我国社会向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社会各方面得到较快发展,总体建成小康社会,人民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国民素质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中国当前的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党立足现实,科学分析国情,正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正是由于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是我们党对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深入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一个国家的性质反映一个国家的本质問题,对它的定性取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然是人民的需要。本文将主要通过对比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深刻认识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新矛盾的内涵。

二、从唯物论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依据

“时代是思想的母亲,实践是理论的源泉。”[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做出的正确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2020 年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显着提高。这些数据真实的反映出当前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了人民生活已经得到全方位的改善,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渐体现出来。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即在解决温饱安全问题后,会产生更大的向往和期待。人是社会中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社会实践,改造社会环境,同时社会环境反过来影响人。环境的变化又创造了新的需要,因此人民的需要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新时期人民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已经变成“新人”。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基础。

三、从辩证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分析一件事物,只有坚持科学方法,才能对它形成正确的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复杂的事物,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就必须如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不断深入,才能得出它的本质。从主要矛盾表述中的“字词句”到主要矛盾这一整体,观看它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纵横比较,才能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的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1、比较1981年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从“需要”与“生产”的矛盾转变为“需要”与“发展”的矛盾

“需要”这个中心词没有变,只是它的定语发生了变化,而矛盾的另一端“生产”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发展”都是动词,“生产”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发展”是一个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变化过程。“发展”强调一个变好的过程,不只是发生动作,更注重动作的结果或者是动作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一变化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了,不仅生产物质文化还要生产精神文明产品。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侧重当下的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不仅指当下也代表未来的期望

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之前的物质文化需要更加丰富抽象,表明需要呈现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首先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民主的需要,法治,公平。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明扩展到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也正是根据人民的多方面的迫切需求提出来。其次,人们的需求水平大大提高。例如,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好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这些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这种转变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从较低层次的供需矛盾到中高层次供需矛盾的转变。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 人是从最底层的物质需要向高一层级需要的递增,人类往往是在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满足了,对政治参与、公正法治等的需要也日趋增长, 需求呈现“质”的转变和跨越。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所有客观的“硬需求”,还包括其主观的“软需求”,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感、权利等。现有的“硬需求”并未消失,呈现出升级趋势。新的“软需求”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全、环境共同繁荣,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

3、反复品读“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前者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是从整体对我国发展状况进行衡量,而后者首先肯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已经提高,然后指出当前社会发展的质量问题。经过近 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得到有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的外国投资和外汇储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除此之外我国已经有7.31亿的上网人数,促进了淘宝、京东、美团等电商的蓬勃发展,大大拉动了内需。单从天猫的发展史就证明了中国商业跨越式的赶超,2018 年双十一全天,天猫总交易已经超过 2135 亿元,按照 13 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消费一百六十多元,从中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我国生产力和消费的巨大潜力。因此,民众拥有强大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但是在看到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注意到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这首先是一个宏观概念,即这种变化是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判断,而不是对某些地区和某些地区的个别反思。其中,“不平衡”是发展的范畴,“不充分”是发展的质量问题,是一种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之间。“发展不充分是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创新能力发展不充分、民生领域发展不充分和市场化改革不充分等四个方面。”[3]最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动态概念,长期存在并不断变化,当某个领域突出问题解决之后,一个短板补齐之后,可能之前比较次要的矛盾就会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地位,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应当全面的认识发展的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进步性,又要看到它的不平衡不充分。

4、通读全句,探究矛盾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发现矛盾的着眼点发生了变化

解决“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上。新的主要矛盾取代了旧的主要矛盾。旧的主要矛盾实际上隐含在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中,但它不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旧主要矛盾着眼点不同,解决途径当然不同。当国家生产力落后,温饱问题是人民的首要要求时,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物质基础。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时,还一味强调发展生产力就有点治本不治标。从主要发展生产力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再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习总书记从大局出發,谋发展,促幸福。“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解决途径的变化,但无论途径如何变化,路径指向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

四、从价值思维加深马克思矛盾论认知

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中的现实基础和实际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倾听时代的声音。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的融合,我们将继续开拓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辉煌。”[5]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首先,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正如恩格斯告诫过的:“如果一个国家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那一刻也不可能没有理论思考。”[6]矛盾的观点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全过程,马克思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并在实践中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继承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矛盾学说。毛泽东运用矛盾的观点,认真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灵活把握各个阶段的不同矛盾,特别是灵活处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最后,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邓小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制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带领中华民族富了起来。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基础。”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是重要的。将大大增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带领中华民族强大起来。总之,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是一个持续跟进的过程。

五、从实践思维丰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要矛盾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了基本的后续行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大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7]由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论述社会主义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我国只能自力更生,不断探索。作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领导者,如果没有目标,很可能会在探索过程中迷失自我,导致社会主义倒退或发展缓慢。此时认清楚社会主要矛盾,明确解决主要矛盾就是我党当前的主要目标,能够使民众不迷茫,不彷徨,明确时代任务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帮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参考文献】

[1][4] 陈中奎.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N].广西日报,2018-01-18(011).

[2][5]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 北京: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2017.34.

[3] 白玫.抓住新矛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N].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7(11)11-1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2017-10-18.

[8] 徐蕾、李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研究学理论2018(12)22-25.

【作者简介】

程婷婷(1994—)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法学硕士,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六重经济含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内在动因探析
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坚持辩证思维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发展性和继承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理论创新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