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性

2019-09-27尹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友道德与法治集体

尹霞

我校倡导“和谐361课堂”教学模式,我以学生自主学习、师友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做点拨引领,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一、细致研读,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

基于我校“和谐361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应精心备课,研究课标、教材、学情、设问、情境、(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研读教材:教师至少要读5遍教材,做到读懂、读透,这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研读学情:教师要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兴趣点、困惑点、发展点,如此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

研读情境:教师要懂得优化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使学生把教材由外而内的要求变为由内而外的生成。教师可以尝试生活情境、表演体会情景、虚拟场景情境、人物事例情境等。

研读设问:教师要精心设问,使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设问就是桥梁;对于学习过程而言,有效地设问就是台阶。设问要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有趣味。

二、细心搜集,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符合学生认知的呈现方式,启迪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激发思辨,拓展视野,引领践行。教师要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生活中真实的资源都是课堂教学的好素材,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此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真正起到引领政治导向和价值观的目的,让学生从生活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如在教学“憧憬美好集体”一课时,体现的理念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设计的基础。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美好集体我向往”,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美好集体的样子,从而揭示大家一致向往的美好集体。教师点明这就是“共同愿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第二板块:“我为集体献计策”,让学生通过同龄人的美好集体生活,合作探究“美好集体应具备的良好氛围”,学生做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又让学生表演课堂情景剧,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应该怎样关爱他人、怎样竞争、怎样合作。教师播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师友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理解“小到一个集体,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真正竞争、善于合作”,以及人人做集体的主人,为集体献计献策,增强主人翁意识。第三板块:师生共同憧憬,手拉手,激情高昂,边说边观看团结的滚动图片,增强团结的意识。通过师友合作、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让课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学生置身于活动当中,学习积极性很高,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

再如“青春的情绪”一课,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丰富多样的情绪,包括上课之前的热身小游戏“雨点变奏曲”,以及第一个环节“我的情绪秀”,还有第二个环节“我的情绪故事”,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和感悟,然后自己归纳总结情绪产生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新版教材通过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的情境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所采用的语言、图片和问题,更加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因此更有利于初中生接受和理解。

三、细品讨论,关注学生思维培养

在师友合作、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切入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此外,组内成员要坚持说话与倾听的原则,发表观点时要紧扣话题;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地加以引导。在教学中营造融洽、和谐的讨论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在师友合作展示时,由徒弟先展示,师傅做补充并加以点评;小组展示时,由小组推选代表,其他组内成员作补充和点评。当遇到争议较大或困难较大的问题时,教师要进行细致分析,要将道理讲透彻,引导学生向广度、深度、高度、温度方面思考,使他们懂得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如教学“憧憬美好集体”一课,在学习第二板块“我为集体献计策”时,对于“美好集体具备的良好氛围”这一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而对于“在集体中怎样关爱他人、怎样和他人竞争、怎样合作”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课堂情景剧这一教学环节。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同学让其他同学谈论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在集体中应该怎样关爱他人、怎样竞争、怎样合作。我通过播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师友合作交流。有的学生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在集体中要善于和他人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有的学生说:“雷锋说过,一滴水一会儿就会干涸,把它放入大海则永远不会干涸,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合作交流,可能会产生很多思想,我们的困难、困惑就会在这种合作中迎刃而解;但我们在合作的同时,也要找准竞争对手,找比自己优秀的人(最好找棋逢对手的)做对手,你就会明确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和他竞争,和他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真正理解了“小到一个集体,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真正的竞争,且要善于合作”这一理念。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细细品味合作讨论带来的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高度提升。

四、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向善、向美、向真

学生在自己学习、师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后,会感到有激励、有肯定、有建议、有切磋,老师再进行适时评价,注重价值引领。如有的学生评价自己的徒弟“今天表现得很积极,观点也很有见地,还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要向你学习,我们共同努力吧!”发自肺腑的评价,激励着每个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提升,团结意识也增强了。

总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得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上要注意引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师友道德与法治集体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我为集体献一计
逝者师友二题
师友交往与黄燮清戏曲创作的变革
警犬集体过生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