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古典诗歌教学特色谈
2019-09-27李朝伦
李朝伦
肖培东是浙江省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耕耘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从最初的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向学生灌输知识,到把名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来,肖老师经过多年的反复摸索,终于探索出一些教学理念。本文就以课堂实录为例,分析肖老师古典诗歌教学的特色。
古典诗歌教学,是在指导学生掌握字词句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比如体会诗歌的语言、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等。这个教学过程彰显了肖老师古典诗歌教学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语言优美
在课堂上,肖老师经常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那些精彩或有新意的阐述,他会不时地给予表扬:“你的见解很独到。”“说得极好。”“此刻应该有掌声。”而对那些不恰切的回答,肖老师则以幽默的方式加以纠正。比如在讲授《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这一课时,一位女生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时声音太响亮,另一位学生评价说应该读得轻柔些,肖老师指出,对于美女只能温柔地欣赏,太大声会吓跑她的。全班同学大笑起来。
肖老师曾说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能够为课堂创设诗意美好的氛围,或激起学生的情感,或引发学生的思考,或鼓励学生的表达,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借此建立起来。如果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总是干巴巴的,学生听起来便会索然无味,那么这位教师就不能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更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肖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引经据典,学生如同在诗海中徜徉一般。
二、随时创设情境
肖老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随时借助现有的事物,如天气、景物、心情等,创设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特定情境中构建师、生、文本与诗人的联系,并使这种联系不断深化,最终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锦瑟》一课的导入环节,肖老师先让学生朗诵《秋声赋》,以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然后让学生抬头看看窗外的天气—是下雨天,接下来问学生是否喜欢这种天气。大多数同学回答说不喜欢。肖老师接着说道:雨天很容易引发每个人的回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听一听李商隐的锦瑟之音,好不好?于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景,师生共同品味诗中体现的回忆、伤感、爱情、遗憾等情感。
三、浅浅地读
读书,并不是读时摇头晃脑,读后不知所云,而是在于发现问题,体会情感。肖老师讲授诗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通过对读、齐读、联读、默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蕴。只一个“读”字,便体现出肖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1.初读全诗掌握基础
读诗的步骤是先读正确,再读流畅,然后读出感情。
在讲授《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时,肖老师引领学生先读对字音,再读通句子。第一遍轻声朗读。第二遍结合文中的注解默读。在得知学生都能读通顺的情况下,又让学生单独来读,并指出问题,进而教给学生诗歌中平仄、节奏、语速、重音、停顿等要领。最后是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出了理想的效果。
2.咬文嚼字地读
在整体感知《菩萨蛮》的基础上,肖老师让学生细细品味词中的每个字,反复咀嚼,品出词的味道。
在“江南美”的教学环节中,肖老师预设问题:江南之好,好在哪里?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勾画出了“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场景。
在“江南老”的教学环节中,肖老师问词人为什么不眠,从而把学生引向情感深处。学生品春水,联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词人以茫茫春水比喻愁绪难解。又品“听雨眠”,得出词人客居江南,没有作为,只能靠游玩来消磨时间。“垆边”暗示词人借酒消愁,不仅品出了闲适,还有思乡、哀怨和孤独,学生的情感由此得到升华。
3.酣畅淋漓地诵读
在鉴赏完《菩萨蛮》后,肖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这首诗,以此感受作者内心挥之不去的乡愁。
四、浅浅地追问
1.抓诗眼,浅浅地追问
肖老师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文本,不断地设问,第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之间形成“问题流”,就像珠子一样,学生经过“拷问”,对所学诗歌会从整体感知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
在讲授《春望》这首诗时,肖老师抓住诗眼“望”来设计问题,以小见大。肖老师先让学生理解题目,学生理解为在春天里眺望和期望。于是肖老师问:诗人眺望到了哪些春景,最传神的一个字是什么,为什么?继而问:诗人盼望的又是什么,又望到了谁?最后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诗人心中有春天嗎,你望到了怎样的诗人和怎样的诗心?通过这一连串浅浅地追问,学生领会到诗人对国破、理想破的悲伤之情。
2.设疑—提示背景—解疑
引导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肖老师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疑问处给予提示,从而引出学生恰切的回答。
在讲授《锦瑟》时,肖老师问:诗人可能追忆的是什么情?一位学生回答:是爱情。肖老师反问:这里真的有爱情吗?学生不知怎么解释。肖老师提示道:用瑟可以组成琴瑟合奏这个词,它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学生回答说:形容夫妻恩爱。肖老师进而提示背景说:这首诗反映了李商隐唯美的爱情及妻子离世后对爱妻的悼亡之情。一番提示,学生的疑惑终于解开。
3.多元化的个性解读
肖老师会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把答案或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向语言深处探索,向情感深处延伸。
在《春望》的教学过程中,肖老师问学生诗中哪个字最传神,为什么。有学生回答“溅”字最传神,也有回答“惊”“破”“深”字最传神,并各自结合文本阐述了原因。这种开放式的问题,由表及里,由点到面,使学生好像与诗人杜甫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学生也在老师的带领下获得成长和感悟。
正如肖老师所说,享受生活、享受学生成长,才是教育的美好姿态。这便是古典诗歌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语文教育的美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