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
2019-09-27王瑞卿
王瑞卿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主要是为了生活,要在生活中探寻教育。”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借助现实生活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又以语文知识为生活实践提供指导。
一、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概述
1. 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教学生活化,即将教学活动的设置和现实生活的情境有机结合,它既可以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能顺利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刘盛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考试周刊》2017)。
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心智等因素,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开小差、注意力分散等问题,而这也会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降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当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后,学生会有一种置身于真实情境中的感觉,并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进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也就是说,只有借助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创设生活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高林《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例谈》,《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年第12期)。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问学生:“乌鸦如何做才能将瓶子中的水喝到呢?”因为大部分学生听过这个故事,因此很容易就说出了答案:“将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位就会升高,乌鸦就可以顺利地喝到水了。”一般来说,这就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这只是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将小石子放进瓶子后,水位肯定会升高,那么乌鸦就一定能够喝到水吗?”问题抛出后,教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一些小石子和一個透明玻璃瓶,利用实物为学生验证结论。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
2. 挖掘生活化素材,感受生活之美好
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在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只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难以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杨付凤、孟强《找寻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中华少年》2017年第24期)。若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纸质资源等,则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手段。
比如,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教师可以将这种资源下载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生,这与传统的讲授相比,课堂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书籍报刊也反映了生活的情况,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组织读书会活动,并对书籍进行分类,然后在每次读书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优美的语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从民俗故事、传统节日中挖掘文化素材,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也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要想顺利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还必须重视生活化教学语言的运用。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时,教学语言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可以用和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入本课的主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一说到春天,你们立刻会想到什么?”由于这一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学生纷纷发言说:“阳光明媚”“柳树抽新芽”……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告诉学生:“听了你们的话,老师都想去看一看春天的美丽景色了。那么,今天老师便带着你们一同走进《找春天》这篇课文,看一看作者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教师借助生活化的语言,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了过来,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4. 合理设计生活化作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极为重视。但是,以往诸多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只是为学生布置短文写作、抄写字词、阅读理解等课后作业,这种作业十分教材化和形式化,和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加之作业本身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而会阻碍小学生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对生活化问题的占比引起重视,应利用课后作业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实践能力的提升(郭红梅《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年第3期)。
例如,笔者在开展语文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后作业:回家后和妈妈一同做晚饭,并写一篇自己的感想。有位学生对自己和妈妈一同做晚饭的场景展开了详细描述,最后发出感慨:做饭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妈妈对家人的爱意。由此可见,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强,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与传统单一的课后作业相比较,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5. 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借助社区、家庭和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使学生有更多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凡事只有亲力亲为才会有深层的体验和感悟。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社会这一学习语文的重要阵地,积极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现阶段社会中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现象,如十分流行的广告词“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以及一些时髦的店面名字如“诗情花意”“得意忘型”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充当文字小卫士,对此类现象进行纠正。如此,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知,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将课堂和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感悟、享受和体验生活(刘小娥《浅谈如何把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都市家教月刊》2017年第10期)。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各种手段,努力实现语文课堂的生活化,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