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9-09-27韩爱祥
韩爱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当前实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如今“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价值已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中国知网”上输入“整本书阅读”这一关键词,我们会发现,2015年以后关于这一问题的论文数量急剧上升,这充分说明该教学领域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然而,冷观这几年的热度,我们会发现现实情况并不十分乐观,许多教师也撰文指出当前存在的“阅读时间少、阅读理解浅、阅读功利化、指导随意化”等问题。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本着对语文教育的热忱以及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期待,这几年一直积极投身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当中。激情之余,遇到了种种问题和阻碍,真可谓“整本书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首先,学生日常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缺乏适应性。
近些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那就是逐渐趋于快餐化、片段化,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以及思维习惯也显得肤浅和浮躁。在这一大背景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自然不容乐观。虽然网络快餐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好零碎的时间,但现今网络上的资源良莠不齐,且初中生的辨识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很难真正“消化”大面积的碎片化阅读,以至于形成“积食”效应,也就谈不上“有营养”了。这样的阅读习惯,自然难以适应“整本书阅读”的
形式。
其次,“整本书阅读”体系构建缓慢,缺乏递进性。
《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然而,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构比较滞后,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文章大多集中在策略指导上,有关课程体系的建构则寥寥无几。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课有时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常被课内精讲文章所代替。此外,课程的设置,需要统筹各个学段的情况再进行安排,并注意学段间的衔接性,同学段中各年级的阅读书目、评价体系都需具备递进性,如果只是各管一段,则会大大降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
第三,“整本书阅读”任务闲散,缺乏计划性。
语文教师虽然能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但却在设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时缺乏计划性,没有提前制定一个全面而又长远的教学计划,而是经常按照阅读指导提纲随意备课,这自然削弱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此外,多数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也会漫不经心地对待“整本书阅读”任务,缺乏一定的阅读计划,以至于弱化了“整本书阅读”的功用和目的。
第四,“整本书阅读”课型单一,缺乏多元性。
当前很多学校还没有很好地开设阅读课程,而且对新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不够重视,认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阅读课程,但没有把阅读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是将其作为简单的自由阅读课或摘抄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都是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再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最后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结构化,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最后,“整本书阅读”评价随意,缺乏引领性。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在引领学生真正阅读、提升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检测和考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是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关于检测与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缺少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过程性评价更是很难实施。结果性评价中,最受学生及家长重视的就是试卷考查,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分数。但考试题目大多过于浅显,学生无需深度阅读理解也可以作答,从而导致各种阅读大纲式、阅读习题式的指导书大行其道;而有的题目又过于艰涩,学生即便认真阅读,也未必能够答出,这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是个不小的打击。
纵观当前“整本书阅读”遇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多做反思,积极改进。
首先,师生陈旧的思想有待更新。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无用功”,根本不值得提倡或者阳奉阴违。一些教师往往采取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的方式对教材文章进行精读精讲,但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按照统编教材规定的阅读书目,真正做到“整本书阅读”,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这样实施后,在考试时并不能有明显的效果,还容易导致其他题型的失分。特别是当前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存在着偏差,他们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时间一长,自然会形成家长不支持、学生不配合、教师有倦怠的现象。最终导致“整本书阅读”进展缓慢且问题频发。
其次,教师自身语文素養有待提升。
要做好“整本书阅读”,不管采用怎样的策略和方法,师生共读是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都没有做到坚持读书,没有做到为学生读书,那必然难以要求学生做好这一工作。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由于自己专业水平有限,无法在教学中很好地开展指导工作。因此,语文教师也要坚持阅读,做一个会阅读的老师,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除了自身坚持阅读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营造阅读氛围,提供阅读空间,创设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的文化场域,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实效。
第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沉重。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沉重也是影响“整本书阅读”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的评价监督、学校的检查考核、上级部门的督促和要求等,往往使教师陷于疲于应对的境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已经使教师“捉襟见肘”,因此他们不愿在“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和指导上花费太多精力,而往往喜欢走捷径,或者完全让学生自己去读。
第四,“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显现较慢。
从“整本书阅读”的特点来看,它的价值和效果一般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体现,所以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对它不够重视。虽然“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板块,但却似乎没有直接和升学考试挂钩,并且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这无疑间接弱化了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程度,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最后,有些书籍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源动力。然而,有些书籍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不小难度的,这种可读性不高的作品会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学生一般不会轻易选择这种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另外,有的长篇小说篇幅较长、结构复杂,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而那些篇幅较短、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则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难以推进的一个原因。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遇到了种种问题和瓶颈,但是目标和方向是不会改变的,不能因为遇到阻力就止步不前。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育者群策群力,继续探寻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收获,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自己的思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虽然“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爱需要勇气”。既然爱,就要矢志不渝,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说,“整本书阅读”不靠热,而靠理性的韧。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努力下,“整本书阅读”必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