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桂花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确保稳定脱贫成果
2019-09-27张勇华
张勇华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重要决策,是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下的重要体现,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在全方位的指导下提升贫困地区的产业优势。桂花镇位于我国云南省,彝族人民占总人口的74%,受历史、地理、人文等诸多原因的制约,该地区的贫困人口较多,给扶贫带来极大挑战。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深化推进脱贫工作,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中确保稳定脱贫成果,不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关键词:桂花镇;产业扶贫;脱贫成果
发展贫困乡村的特色性产业是增加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对桂花镇而言,实施创新型产业扶贫模式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落后现状,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探索,这是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是推动桂花镇长效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桂花镇基本情况介绍
桂花镇是位于我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该地位于大白草岭东部山坳,这里遍地桂树,每到八月,桂香远飘十里,沁人心脾,故此而得名。桂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性气候突出。辖区内地广人稀,有丰饶的林业、铜矿、畜牧资源,产业种类较多,同时桂花镇中的百草岭景色秀丽,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二、桂花镇扶贫成效
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近几年尤甚,桂花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团结全镇干部深化精准扶贫策略,狠抓脱贫攻坚“十大攻坚战”、11大专项行动,顺利实现了2094个贫困人口脱贫、1个贫困行政村出列的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7%下降至2017年的9.5%,为后续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脱贫产业发展现状
桂花镇有较好的林业、铜矿、畜牧资源,适宜贫困户的产业较多。2015年发展种植魔芋850多亩;2016年发展种植冬桃616亩、养殖商品猪2700多头;2017年发展种植百合600多亩,养殖商品猪1800多头;2018年继续发展种植百合1200多亩,白芸豆450多亩;2019年在继续保持种植百合1200多亩的基础上,创新引进“云南省昆明市茂源蔬菜公司”发展种植荷兰豆518亩。总的来说,桂花镇贫困农户发展的产业有:核桃、花椒、魔芋、白芸豆、冬桃、百合、荷兰豆;养殖有外来商品猪、黑山羊、黄牛等。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镇基础设施薄弱
桂花镇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桂花镇受交通、水利、通讯的制约,发展缓慢。桂花镇贫困由来已久,基础设施建设并非易事,截止到目前,镇村中的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山路交通不便,农户取水用水方式偏于传统,通讯状态亦落后,對无线设备的使用和开发程度不高,有少数村小组的移动电话信号尚待提升。
2.农户综合素质偏低,对政策的依从性有待提高
桂花镇中住民长期处于贫困生活,综合素质偏低,虽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教育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大众对新兴事物的认知力与接受力不高,在政府推动创新产业扶贫时存在落后思想,甚至持怀疑态度,这给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难度。
3.扶贫产业链短,缺乏长效利益链规划
桂花镇享有天然的绿色资源,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目前贫困乡村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依然明显,农副产品的售卖基本以初级供给为主,与市场的接纳少,未形成串联的产业链条,当地气候适宜核桃的种植,但却没有在发展中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这足以说明桂花镇的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比不高,林业与旅游业亦是如此。
五、创新产业发展的对策
1.全方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优化农村道路交通体系,以纵深的观念实现村镇道路设计,在扶贫过程中不断增加公路数量,依托已经修筑的主干线连接支路干线,并通过联网成片的方式拓展重要村的道路。其次,帮助群众走出水的困境,一方面要增加投资完善供水设施管理机制,使桂花镇群众的用水安全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吸纳社会资本,引导市场参与产业扶贫。再次,完善通讯基站建设,合理进行网络规划,以地区发展实际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普及手机的使用,从设备配置方面解决农村通讯的滞后性。
2.延伸教育层次,加大群众宣教力度
尽快提高桂花镇的人口素质就要不断延伸教育层次,丰富地方教育种类,构筑农村学校,引进师资力量,让村镇教育能朝着多元化、多方位的方面发展。对普通群众要组织宣教,增强其继续教育力度,使村镇居民能更好的体悟国家政策,提高其对政策的依从性。除了基本的道德、知识教育,还应就桂花镇的产业扶贫方式开展特色教育,譬如对贫困劳动力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开设专门的种植教育课程,普及种植性知识,就如何扩产、提高种植效率进行宣讲。或者开展外出务工劳动技能培训,使当地人获得其他发展机会。
3.发展合作组织,构建品牌效应
一方面要增加创新产业的连续性,加快合理土地流转,使桂花镇农业用地形成集约化规模,依托良好的自然优势实现绿色产品加工,并与省内龙头企业对接,将桂花镇的特色扶贫产品与销售市场形成对接。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农训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联合贫困区居民,引导其自发组成合作经济组织,便于政府管理。
六、结语
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日积月累中实现量变向质变的发展,桂花镇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发展创新产业扶贫过程中必须不断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重视碎片化细节,进而真正推动桂花镇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建雄,张培,陈兴.旅游产业扶贫开发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134-138.
[2]李志萌,张宜红.革命老区产业扶贫模式、存在问题及破解路径———以赣南老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6(07):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