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DMF溶解顺铂制备的DDP/PLA膜对口腔癌CAL-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2019-09-27贾颜鸿王欣琦郝秀峰张泽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载药药量纺丝

贾颜鸿,周 童,王欣琦,栗 达,郝秀峰,张泽兵*

(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化学院)

静电纺丝技术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和生物大分子等控制释放中[1]。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以H2O/CHCl3作为溶剂制备载顺铂(DDP)聚乳酸(PLA)静电纺丝膜(DDP/PLA膜),并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细胞取得了很好的抑制效果[2]。但因顺铂在H2O中的溶解度小,导致DDP/PLA膜载药量受到限制,影响对口腔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对该载药体系加以改进,改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顺铂的溶剂,探讨改进后的DDP/PLA膜的载药效果及其对口腔癌CAL-2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主要试剂和仪器

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株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陈万涛教授惠赠。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消化液(以色列BI公司)、聚乳酸(PLA)(Mw≈150000)由吉林大学化学院提供,顺铂(DDP)(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N,N-二甲基甲酰胺(DMF)(天津天泰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噻唑蓝(MTT)(美国中杉金桥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美国Sigma公司),注射泵(型号:SPLab02,保定申辰泵业有限公司),静电发生器(型号:DW-P303-1ACFO,东文高压电源(天津)有限公司),扫描电镜(型号:SU8020,HITACHI),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酶标仪(型号:SynergyHT,美国Biotek公司)。

1.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

1.2.1纺丝液配制 将PLA溶解在氯仿中,分别配制成5%wt、6%wt、7%wt、8%wt、9%wt的溶液。超声30分钟后室温搅拌直至聚乳酸全部溶解。加入体积分数为35%的无水乙醇,室温搅拌至溶液澄清均匀。

称取DDP使其与PLA质量比分别为1×10-3:1、2×10-3:1、3×10-3:1,并将其溶于1 ml DMF中配制成DDP溶液,将DDP溶液加入8%wtPLA溶液中,室温搅拌至溶液澄清均匀。

将200 mg BSA溶于1 ml去离子水中,超声至完全溶解,将BSA溶液加入11 ml 8%wtPLA溶液中,同时加入57 mg SDS,室温下磁力搅拌至溶液呈均一乳白色。

1.2.2静电纺丝 分别取上述纺丝液各5 ml于注射器中,针头连接静电发生器的电极,将铝箔固定在接受屏表面用以收集纳米纤维,接收屏与接地线相连,两端电压差设定为17 kV。设置注射泵推进速度为10 μl/min,纺丝距离 11 cm。烘箱干燥后密封保存。

1.3 扫描电镜测试/微观结构观测/形貌观察

将制备好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充分干燥后表面喷金处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采用Photoshopcc2019统计8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图片中的直径,根据标尺计算出纤维直径,每种纳米纤维选取至少50根进行统计。

1.4 体外释放性能测试

通过电子天平称取BSA/PLA膜66 mg,其中含有BSA 6 mg。将样品放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浸泡,37℃条件下进行动态透析,每隔24 h取5 ml释放液,每取完一次后即时补充同等体积空白PBS液。收集18 d缓冲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BSA在PBS缓冲液中的溶解浓度。测试波长范围为250 nm-300 nm,经检测BSA的特征吸收峰为280 nm,因此选择样品于波长280 nm处的吸光度数值,根据标准曲线方程,将相应吸光度换算成溶出的BSA的量,并绘制成体外释放曲线。

1.5 生物相容性测试

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PLA膜组。CAL-27细胞以3×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0.2 mL/孔),于37℃、5%CO2孵箱中培养24 h后,对照组重新加入0.2 ml培养液,PLA膜组加入未载药空白PLA膜(8%wt)。继续培养24 h后,每孔加入20 μl MTT液,培养4 h后,弃掉上清液,每孔加入150 μl DMSO,室温下震荡10 min后使用酶标仪(490 nm波长)检测各孔OD值,根据数值计算细胞生存率。细胞生存率计算公式:细胞生存率=PLA膜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

1.6 检测加入不同载药量DDP/PLA膜后CAL-27细胞的生存率

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DDP/PLA膜1(1×10-3:1)组,DDP/PLA膜2(2×10-3:1)组、DDP/PLA膜3(3×10-3:1)组,每组设置9个复孔。CAL-27细胞以6×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0.2 mL/孔),于37℃、5%CO2孵箱中培养24 h,然后弃掉孔内上清液,各组加入相应药膜和新鲜培养液。培养1、3、5、7 d后,每孔加入20 μl MTT液,继续培养4 h,弃掉上清液,每孔加入150 μl DMSO,室温下震荡10 min后使用酶标仪(490 nm波长)检测各孔OD值,根据数值计算细胞生存率。

1.7 MTT法对比两种载药体系载相同量DDP对CAL-27细胞的生存率影响情况

根据溶解DDP的不同方法将两种载药体系命名为DDP/PLA(H2O)膜和DDP/PLA(DMF)膜,DDP/PLA(H2O)膜参考Hao等[2]所用方法制备,并向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载药膜中加入相同质量的DDP。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DDP/PLA(H2O)膜组和DDP/PLA(DMF)膜组,每组设置9个复孔,CAL-27细胞以6×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0.2 mL/孔),于37℃、5%CO2孵箱中培养24 h,然后弃掉孔内上清液各组加入相应药膜和新鲜培养液。培养1、3、5、7 d,每次取出一个孔板,分别加入20 μl MTT液,培养4 h后,弃掉上清液,每孔加入150 μl DMSO,室温下震荡10 min后使用酶标仪(490 nm波长)检测各孔OD值,根据数值计算细胞生存率。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质量分数的PLA膜及不同载药量的DDP/PLA膜的微观形貌观察

SEM观察可见(如图1):当纺丝溶液浓度低于6%wt时,纤维出现弯曲断裂的情况,随着PLA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由杂乱扭曲逐渐变得均匀光滑,纤维直径也逐渐变大,当纺丝浓度达到7%时,基本可以得到连续的纤维,但仍存在纤维直径不均匀现象,当纺丝溶液浓度增加至8%wt时,纤维则表现的更加均匀连续,当继续增加纺丝溶液浓度至9%wt时,纺丝溶液粘度过高易导致注射器堵塞,纺丝困难。

向浓度为8%wt的PLA溶液中加入DDP溶液进行纺丝,载DDP后纤维表面光滑无结节或凸起,说明DDP很好的包裹在了纤维当中,加入DDP后直径明显增大,但提高载DDP的量对纤维直径并无明显影响(见表1)。

表1 各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直径统计表(单位:nm)

2.2 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体外释放性能

根据图2累积释放曲线可以看出:药膜在PBS中释放均匀缓慢。第1天时,BSA/PLA膜中BSA的累积释放量为32.05%,随后逐渐表现为均匀缓慢的释放趋势,直至第19天释放率几乎与前一天持平达80.61%,表明BSA释放趋于完全。

2.3 生物相容性测试

通过对空白PLA膜进行细胞实验,以检验PLA作为药物载体在体外实验中的生物相容性。图3为加入空白PLA膜2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生存率的对比情况。如图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未载药PLA膜组的细胞生存率为(99.63±7.61)% (P>0.05),说明本实验中的药物载体PLA膜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2.4 不同载药量DDP/PLA膜作用后CAL-27细胞的生存率

图4为加入不同载药量DDP/PLA膜作用不同时间CAL-27细胞的细胞活性情况,第1天DDP/PLA膜1组、DDP/PLA膜2组、DDP/PLA膜3组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第3天以后,各组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且细胞生存率的下降趋势呈时间和药物浓度依赖性,说明该载药体系成功提高了DDP载药量并增强了对CAL-27细胞的抑制作用。

2.5 两种载药体系载相同量DDP作用后CAL-27细胞的生存率

图5为投入等量DDP的两种载药体系对CAL-27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第1天,两种方法所制备的载药膜对CAL-27细胞的抑制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DDP/PLA(H2O)膜组细胞生存率为(89.36±3.10)%,略低于DDP/PLA(DMF)膜组(93.07±6.88)%;随后的第3、5、7天,DDP/PLA(DMF)膜组细胞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DP/PLA(H2O)膜(P<0.05),这表明改进后的体系具有更高的药物利用率和包封效果,使得等量的药物发挥更强的作用。

a:PLA膜(5%wt);b:PLA膜(6%wt);c:PLA膜(7%wt);d:PLA膜(8%wt);e:PLA膜(9%wt);f:DDP/PLA膜(1×10-3:1);g:DDP/PLA膜(2×10-3:1);h:DDP/PLA膜(3×10-3:1)

图1 SEM观察PLA膜与DDP/PLA膜表面形态

图2 BSA/PLA膜体外释放曲线

图3 加入空白PLA膜24 h后CAL-27细胞活性

3 讨论

纳米药物是纳米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产品,其中纳米纤维作为缓慢控制药物释放的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转运方面[3]。

图4 加入不同载药量DDP/PLA膜后CAL-27细胞活性

图5 两种载药体系载相同量DDP作用后CAL-27细胞的生存率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是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单位质量下表面积越大载药率和包封率越高,柔软无锐角可适应各种创口的形状,这些特性使其在伤口敷料、局部治疗、组织工程应用中均呈现良好效果[4]。在癌症治疗中,这种载体材料多用于局部化疗以减少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实现高效安全的治疗目的。

Xu等[5]在聚乙二醇-聚乳酸二联支架中封装抗肿瘤药物卡莫司汀,作用于鼠恶性胶质瘤细胞,取得了持续的生长抑制效果,显示了电纺支架在化疗中的价值;Zhang等[6]制备了多层载顺铂静电纺丝膜用于防止肝癌术后的复发,结果显示,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多层载顺铂静电纺丝膜组能够延长顺铂的释放时间,推迟肿瘤复发时间,延长生存时间并具有更少的毒性;Liu等[7]针对继发性肝癌(SHCC)研制了以PLA为载体包封抗癌药物阿霉素的静电纺丝载药纳米纤维,并对结节性、弥散性SHCC模型小鼠进行治疗效果的研究。结节性SHCC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弥散性SHCC小鼠的中值生存时间从14天延长到38天。局部化疗为预防SHCC及不能手术的患者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本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口腔癌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制备了载顺铂聚乳酸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DDP/PLA膜)并进行表征,体外观察了该载药膜对口腔癌细胞CAL-27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与直接给药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DDP/PLA膜对CAL-27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显示出缓释的优点[2]。但该载药体系存在载药量受限的问题,因DDP在H2O中溶解度低,每1gPLA最多搭载2 mg DDP;同时,纺丝液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才可使互不相溶的PLA溶液与DDP水溶液乳化成为乳液,造成载药体系不稳定。因此,为了使载药体系稳定、增加DDP载药量,本研究将DMF作为溶剂溶解DDP,结果表明:每 1 gPLA最多可搭载24 mgDDP,载药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利用DMF溶解DDP不需要SDS的乳化作用,得到的纺丝液更为稳定。扫描电镜显示顺铂较好的包裹在纤维中,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变化表现随着PLA浓度由5%增加到9%纤维趋向均匀平滑,纳米纤维平均直径由(181.58±66.22)nm增加到(1624.27±369.57)nm;载DDP后纤维直径平均维持在(2186.61±568.2)nm;体外释放速度测试显示24 h时累计释放量在35%左右,后期释放平缓,持续释放到18天左右。载DDP的纳米纤维膜对CAL-27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改进后的体系表现出了更强的增殖抑制能力。

综上,本研究保持了原体系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缓慢释放药物的性能,但对DDP的搭载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增强了对CAL-27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局部化学药物治疗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载药药量纺丝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传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的中央型鳞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一项回顾性研究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核-壳复合纳米纤维
两倍药量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眼科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131I标记壳聚糖/明胶—拓扑替康载药膜对SK—OV—3腹腔荷瘤鼠的治疗效果
苏鸿机械新型纺丝箱可节能25%
近地面爆源爆炸成坑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静电纺丝制备PVA/PAA/GO三元复合纤维材料
药量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