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聪明

2019-09-27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城邦勒斯

⊙肖 枫 王 芳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约公元前431年演出。此前已有不少读者针对其哲理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中西方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展开命运观的探究。但相较于以上论争点,“聪明”这一主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因此本文将从此入手,深入分析主人公俄狄浦斯的性格,进一步反思人的有限性与理想、命运的冲突。

不少研究者将俄狄浦斯看作一位“行动而受难的英雄”,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从城邦的君主沦为瞎眼的流放者?其实我们能巧妙地发现,无论是在俄狄浦斯到达权力和地位的巅峰,还是衰落至人生的谷底,都有两双手操控着他的生命轨迹,一双看得见,一双则隐藏在暗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前者恰恰是他引以为傲的聪明才智,俄狄浦斯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管理城邦,解谜探案。因此于某种程度上,他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是造成悲剧的凶手之一。那么聪明究竟是如何害人的?另一双手到底是什么?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做出解答。

一、从斯芬克斯之谜看俄狄浦斯的自作聪明

解开斯芬克斯之谜是俄狄浦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也是他的聪明才智被发现和认可的契机。“从前那著名的、有翅膀的女妖逼近他的时候,我们看见过他的聪明,他经得起考验,他是城邦的朋友”。然而俄狄浦斯真的解开了谜题吗?或者说他真的打败了斯芬克斯吗?问题的答案应当从两方面寻找:一是谜题的真正含义,二是斯芬克斯本身所象征的意义。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这即是斯芬克斯提出的问题。我们能发现这一谜题所展示的,是人在时间中的生理存在,是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是“认识你自己”的劝告。其中“脚”作为反复出现的意象,是谜题的“谜眼”所在,而“俄狄浦斯”一词的希腊文原意就是“脚肿的人”,除此之外还有“懂得关于脚的谜底的人”这层隐藏含义。因此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表面是“人”,内在指向却是“俄狄浦斯”,是对其悲剧性命运的暗示。显然我们的主人公落入圈套而不自知,仍为此沾沾自喜,这正是他不成熟“智慧”的表现:只认识到生理层面却没有认识到心理精神层面。如张志扬所说:“‘斯芬克斯之谜’是一种把解密套到更大秘密即把有知套到更大无知的连环秘密, 才是秘密之为秘密的秘密本身。”俄狄浦斯只解开了表层的“谜”,却忽视了深层的“密”,因此他的“聪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遮蔽性,成为无知的表现,这也导致了他在查案过程中数次与真相失之交臂。他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层布,只有当其刺瞎双眼后,这层布才被揭开,他才不至于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获得内在的光明。

探究斯芬克斯本身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其形象起源入手。斯芬克斯最初在古埃及神话中,以长有翅膀的雌性怪物这一面貌出现。而在西亚神话中,则变为长着人面、络腮胡,头顶皇冠且有翅膀的公牛。到了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它又成为人面狮身、鹰翅蛇尾的怪物。我们能发现斯芬克斯实际上是由较低级的生命形态转向高级的、进化完全的物种,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她的头脑,这使她具有了思维活动的客观条件。因此斯芬克斯实际上是人类进化史中某一阶段的缩影,与之相对的即是进化完全的俄狄浦斯,他所具有的聪明实际上是一种人脑高度发达的具象化表现。然而斯芬克斯身上还同时存在淫欲的象征,一是其蛇形的尾巴,二则是其鲜明的女性特征,即美好的面庞,这在欧里庇得斯的《腓尼基妇女》中也曾有所体现,诗人将其描绘为“带着翅膀的少女”。因此斯芬克斯实际具有一种威吓力和诱惑性,我们能从她的身上嗅到暴力和情欲的气息,从这一角度看,显然俄狄浦斯也并未幸免于难,不论是其弑父的举动,还是乱伦的行为,都反映出一种野蛮的兽性。因此当他为打败斯芬克斯洋洋自得时,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是他的自作聪明。

二、从俄狄浦斯智慧的僭越反观人的限度

索福克勒斯曾说:“才智无疑是幸福的首要条件。”那么俄狄浦斯应当是幸福的,他既聪明勇敢,又有高贵的家世和卓越的能力,可为何最终却只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审视文章后我们能发现,俄狄浦斯实际已经具备了僭主特征,他无限放大并反复强调自身的聪明才智,然而过分的威望打破了平衡的尺度。本节将通过描述其不加节制的智慧,反观人的有限性。

文章最开始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激烈的争吵,从俄狄浦斯的语言里我们能看到他的傲慢无礼和刚愎自用,“别人有力量,你却没有;你又瞎又聋又懵懂”(行371)。“该死的东西,还不快退下去,离开我的家?”(行430—432)“喂,告诉我,你几时证明过你是个先知?那只诵诗的狗在这里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话,不拯救人民?它的谜语并不是任何过路人都破解得了的,正需要先知的法术,可是你并没有借鸟的帮助,神的启示显出这种才干来,直到我无知无识的俄狄浦斯来了,不懂得鸟语,只凭智慧就破了那谜语,征服了它……要不是看你上了年纪,早就叫你遭受苦刑,叫你知道你是多么狂妄无礼!”(行390—403)俄狄浦斯反复夸耀其功绩,强调其才智,由此可见他充分肯定人的智慧和能力,并相信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控命运,因而在他面对凭借神示预言未来的忒瑞西阿斯时,看似恭敬实则却是不屑的,尤其当忒瑞西阿斯含糊其辞却隐隐约约将矛头指向俄狄浦斯时,他感到威严被侵犯从而变得恼羞成怒,不屑就转化成了恶言。而忒瑞西阿斯却与之不同,他明白聪明的有限性,“聪明没有用处的时候, 做一个聪明人真是可怕呀!”两相对比下,我们能发现俄狄浦斯的聪明是一种个人化的,实用主义的聪明,而忒瑞西阿斯的聪明则是全知全能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又存在共性,即他们的能力并非不容置疑,而是都需要一个结果的验证,在忒瑞西阿斯身上表现为证实其宣扬的神启,在俄狄浦斯身上则具体表现为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和拯救城邦。但显然人们对于经验和知识的信任远远超出虚无缥缈的预言,正如歌队所说:“凡人的才智虽然各有高下,可是要说人间的先知比我精明,却没有确凿的证据。在我没有证实他的话是真的以前,我决不能同意谴责俄狄浦斯。”(行502—507)这段话实际上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态度,即相信人本身的力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俄狄浦斯“目中无人”的气焰。

从积极方面来看,俄狄浦斯对于聪明的盲目信任和夸扬带给了他渴望建立秩序的雄心壮志,他努力管理城邦,发布政令,反对近亲血缘的结合,宣扬伦理道德,但从消极方面看,俄狄浦斯的智慧为他带来狂妄和过分的勇气,他渐渐显现出某些“独裁”的特征。“可怜的孩儿们,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来意:我了解你们大家的疾苦;不过你们虽然痛苦,我的痛苦却远远超过你们所有人。你们每个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行59—64)。俄狄浦斯并未将自己归属于城邦或邦民,而是定义为“第三者”,他意图凌驾于众民之上的野心充分暴露了。不仅如此,他还曾说道:“我为自己,为天神,为这块天神所厌弃的荒芜土地,把这些命令交给你们去执行。”(行253—254)我们当注意到其话语中的先后顺序,按照逻辑语序,尊者及长者应在前,故而此句便显得耐人寻味了。俄狄浦斯正是以这样的姿态开启“专制”统治,成为野蛮的“暴君”。最终过分的威望打破了平衡的尺度,俄狄浦斯的聪明带领他走向“悲哀、毁灭、死亡、耻辱和一切有名称的灾难”(行1284-1285)。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狄浦斯智慧的僭越并未导致其最终僭主的结局,恰恰相反,他在追求新式宗教立法国的过程中,逐渐达成了与传统宗教立法方式的和解,而自戳双目后流放的结局,则是其揭开“天眼”的证明。

在俄狄浦斯身上,我们能看到意愿与结果的冲突:他做着“明君”的事,却逐渐显露出僭主的野心;他渴望建立秩序,拯救城邦,但造成城邦荒凉现状的正是他自己;他的智慧为众人带来福音,而智慧指引他探索的终点正是地狱。实际上俄狄浦斯正是被他的聪明蒙住了眼睛,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竟没有发现一丝一毫的不对劲,甚至在探案的过程中,他屡次接近真相却又对悲剧的预感视而不见,这是过分夸大人的主体性的结果。他将经验形态的一切——智慧、力量、勇敢、对神的信仰、自由意志与世俗化的价值规定——正直、诚实、民主、信守诺言、爱护人民、有责任感等,看作世界的终极尺度,妄图通过它们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与幸福。正是因为俄狄浦斯陷入了对人存在于世界的本质属性的认知盲区,索福克勒斯才要他“认识你自己”,从而发现人的局限性。

三、透过俄狄浦斯的反抗悲剧看理想与命运的冲突

如果说俄狄浦斯的聪明是导致其悲惨结局的一只看得见的手,那么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又是什么?它与聪明之间有何关系?俄狄浦斯为清除城邦的污染而自毁双眼,从某种角度讲可以算是“自食恶果”,然而这一“恶果”又真是其“自种”的吗?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审案的步骤进行,就可以发现俄狄浦斯实际上是一个看似无辜的人。他犯下了“弑父娶母”的罪行,却并不存在明确的犯罪动机。但当我们将其遭遇串联起来后,一处指向性的关键点——三岔路口杀人事件就清晰地显现了,正是这一举动,才引起了俄狄浦斯“多米诺骨牌”般的连环不幸。然而是什么使得俄狄浦斯来到这处外乡的岔路口呢?答案是神示,福波斯预言他命中注定会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玷污自己的母亲,并生出一些叫人不忍看的儿女(行790—793)。无独有偶的是,俄狄浦斯出生时也因为神示被抛弃,成为“跛脚的人”。由此可见,神示是贯穿俄狄浦斯生命的暗线。在《俄狄浦斯王》里,阿波罗再三以此方式警示俄狄浦斯可能遭遇的不幸,这就导致读者将阿波罗认作是悲剧的制造者。但深入分析后,我们能发现阿波罗承担的不过是“预言传递者”的角色,而预言既不是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也与犯罪动机毫无干系。因此神灵与神谕实际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甚至后者所预言的对象也包括前者。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阿波罗提醒俄狄浦斯灾难的发生却不加以阻止,以及这场灾难在十多年后才最终爆发的原因。而索福克勒斯想要通过这种神示展现的,是不可控的命运和理想之间的冲突。

俄狄浦斯在文中曾多次提到“命运”及其相关词语。“那么就让他去吧,尽管我命中注定要当场被杀,或者被放逐出境”(行668—670)。“碰上这样的命运,我还能够把话讲给哪一个比你更应该知道的人听呢?”(行771—772)“罗克西阿斯曾说我命中注定要娶自己的母亲,而且会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行996—998)。由此可见俄狄浦斯实际是一个“传统信仰的坚定信守者”,他相信命运的存在以及命运所具有的支配力。然而俄狄浦斯又弱化了这种支配能力,并以道德化的标准认识命运,以自身对于罪恶的评判规则考量命运,具体表现为他渴望依靠智慧和理性破解悬案、顽强斗争的行为,以及实现建立秩序,成为城邦主人的理想。这也体现了俄狄浦斯自以为能掌控命运,却没想到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朝向地狱,反过来说,俄狄浦斯如果不那么自作聪明,可能就不会自取灭亡。

事实上俄狄浦斯最终的结局实际上升到了一种悲壮的英雄自毁灭的行为,他本可以在中途结束调查,或直接选择自杀,然而他并没有听任命运的捉弄,在不幸面前依旧展现出了独立自主的意识、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澎湃的人性力量,索福克勒斯实际上肯定了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斗争精神。但俄狄浦斯最后顺从了命运的安排,体现出他对于人的悲剧性的理性思索,即承认了命运的不可控性。“命运是人性某种缺损的外化形式”,它意味着人的局限性,是一种强大的异己力量,而命运又往往以神灵的意志显现。索福克勒斯正是通过表现这种绝对的强制性,来划分人神的界限,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神谕系统。

我们能够在俄狄浦斯的“聪明”上看到索福克勒斯所要表达的三种观点:智慧是预言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即俄狄浦斯破解谜题和案件;智慧是不可或缺的幸福条件,即俄狄浦斯成为城邦的君主;智慧具有局限性,即俄狄浦斯自作聪明却走向灭亡。因此我们要在认识人的限度与神灵、命运的绝对超越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力量。

①⑤⑦傅守祥:《〈俄狄浦斯王〉命运主题与悲剧精神的现代性》,载于《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第236页,第235页,第234页。

②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7—512行。本文所引文本均出自这个版本,为了行文简洁,后文所引文本只随文注出行码,不再另行作注。

③ 张志扬:《偶在论谱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前揭第85页。

④ 刘淳:《斯芬克斯与俄狄浦斯王的“智慧”》,载于《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第92页。

⑥ 邱叶祥:《〈俄狄浦斯王〉:启蒙浪潮下传统信仰的更新》,载于《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第31页。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城邦勒斯
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结构解读梅勒斯
大瘟疫和俄狄浦斯
读画笔记·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
200次越狱的生死恋歌
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安排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曾经的天使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