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儿点思考
2019-09-26权翠芳
权翠芳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爱国精神以及大局意识的有效途径。但是从思政课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政课缺乏亲和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文将简要研究在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针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足以见得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必要性,只有亲和力得以提升,課堂教学质量才能够有所保证,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够达到教育要求,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有利精神基础。
1深入研究教材,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教材却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教材为教师指明的是教育方向,而不是教育的全部,要想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就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方向,扩充教育内容,要引导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因此,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育方向,并且针对教育方向利用互联网等途径去寻找相关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并且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此,高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丰富教学内容,首先是研究教材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学框架。其次是根据教学框架去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料,方面可以是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去了解学生当前存在的一些思想困惑,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困惑的症结所在,帮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得以成长。另一方面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就意味着要进入社会,学生对此也是有迷茫和恐惧心理,此时思政课教师要把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与学生未来可能经历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也会更强。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就业问题去开展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学生发展指明思想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要想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还需要教师坚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亲和力指的是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一种让学生想要认真学习思政课的感染力。缺乏这种亲和力使得思政课堂枯燥无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往的思政课采取的是一种纯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和表达观点的机会,也由于没有这种机会使得高职学生认为思政课堂极其无趣,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因此,要想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人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选择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思政课的学习任务,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在思政课中拥有获得感和满足感。其次教师可以采取讨论法,让学生成为讨论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3转变教师观念,通过运用语言艺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保证思政课的有效性的基础就是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要想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自然要先从教师入手。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了解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性,去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自己、对教师的态度,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的目标,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让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其次就是需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来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亲和力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喜欢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深人了解才能够真正喜欢,而教师的语言和态度则是提升亲和力的钥匙,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语言要温和礼貌,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听课,愿意听课就是保证思政课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利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这就需要保证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能够主动思考的前提下得以成长。为了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首先要从教师自身人手,尊重学生,运用语言艺术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就是要深入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具有的独特点与趣味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刘彬.谈如何提升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6):78-79.
【2】田秋艳.浅谈如何提升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181-182.
【3】仇文利,沈新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评价探究【J】.高教学刊,2015(2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