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宿舍为单元的大学生日常事务班委管理模式探析
2019-09-26陈星雨
陈星雨
(信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学生干部在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贯彻和落实学校学生管理各项措施的执行者,是学生管理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工作、社会实践的有力助手,也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1]。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班级管理仅靠辅导员难以完成。辅导员必须完成自身能力的扩张与精力的延伸,即培养出一支得力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2]。
本研究小组经过一学年时间对两个相同专业、相同方向、不同班委管理方式的班级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大学生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 调查内容与结论
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选取J学院X专业A、B两个班级,A班级46人、B班级45人为研究对象。A、B两班新学期班委选拔均采取民主推荐方法,共选出7名班委,包括班长、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班委根据职责分工管理本班日常事务。B班增加一种以宿舍为单元的班委分管负责制度,举例说明,W同学为该班宣传委员,负责班级宣传工作,D同学作为班级文体委员同时兼任M、N两间宿舍的责任人,当有一则通知需向全班传达时,由W同学准确理解该通知中心内容,通过班级群(QQ、微信或飞信)向全班同学传达,D同学需确保自己分管的两间宿舍的每位同学都能知晓该通知,同理,其他班委对自己分管的宿舍负责[3]。
1.2 调查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记录两种形式进行实证调查,调查分为五部分:班级事务知情度、日常或紧急事务上报效率、班委工作量反馈、班级管理满意度、班级活动动员与开展成效。
1.2.1 班级事务知情度 在A、B两班发通知、文件进行班级事务知情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班级事务知情度调查结果
注: A班无效问卷2张,B班无效问卷1张。
在现行的班委管理模式下,A、B两班同学们对班级事务的知情度都较高,这可能是由于A、B两班是低年级班级,同学们对班级事务关注度高;B班同学对大部分事情的知情率比A班同学高,达到了93.2%;尤其在每件事情都能知情方面,B班同学知情率70.5%,明显高于A班。
由于要求下达相对宽松,班委们在落实过程中没有催促同学们,因此两班用时都较长。无课情况下,宿舍是同学们的主要聚集场所,遇到紧急情况时,传统的班委管理模式是班长、团支书、宣传委员通知落实,当学生不在宿舍时,他们需逐一打电话或通过QQ、微信、飞信通知,效率较低。在以宿舍为单元的班委管理模式中,每个班委都有自己的“小团体”,平均为7人,最多不超过10个人,成员不在宿舍时,需打电话通知的人数较少,因此对于学校、学院或者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下发的各项通知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准确、高效的收到,这也是B班同学知情率高的原因。
1.2.2 日常或紧急事务上报效率 对A、B两个班级日常或紧急事务上报时效性的研究采取数据记录形式,结果见表2。
表2 日常或紧急事务上报时间统计表 单位:小时
由表2可看出,有课的情况下,两班对需落实事务的上报时间相差无几,因为两班课程安排相同,消息会迅速在班级扩散开,如有个别同学请假或逃课,班委会逐一打电话落实,因此效率相差无几。但在无课的情况下,两班对通知事务的反馈则有了明显差距,B班平均用时几乎只是A班的一半,效率高出近一倍。
1.2.3 班委工作量反馈 对A、B两班班委对自己工作量的反馈意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班委工作量反馈调查结果
由表3可看出,A、B两班班委对于自己的工作量有着不同的看法,整体上B班认知程度较统一。在以宿舍为单元的班委管理模式中,每个班委都要关心自己分管的“小团体”,这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老师有问题就找班长,或者找特定的班委有所区别,可以将任务更均衡地分配给每名班委。
1.2.4 班级管理满意度 对A、B两班同学对班级管理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看出,A、B两班同学对于自己班级管理的满意度都较高,分别达到95.6%和97.7%,但是B班同学认为本班管理更有序一些。以宿舍为单元的班委管理模式中,同学们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班委对自己的关心,当同学们有想法或意见不便向老师当面反映时,可向分管班委反映,无需先宿舍长、再某一方面负责的班委、最后由班长上报,层层递进,省去了繁冗的信息传递环节,既让学生感受到存在感,又有助于老师提高工作效率。
表4 班级管理满意度调查表
注:A班无效问卷1张,B班无效问卷1张。
1.2.5 班级活动动员与开展成效 对A、B两班班委平时活动动员与开展成效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5。
表5 班级活动动员与开展成效调查结果
注:A班无效问卷0张,B班无效问卷1张。
由表5可看出,B班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比A班同学高,这说明不同的班委管理模式对班级的活跃度产生了影响。每次活动动员与开展过程中,B班班委无形中将自己与分管的“小团体”进行精神捆绑,荣辱与共,从而激发了团队斗志,形成良性竞争。活动不再是某一位或某几位班委的事情,每位班委都会用心动员自己分管宿舍的同学参与活动,团结奋进、竭尽全力取得优秀成绩。
2 对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第一,创新管理理念,深化班委责任制。传统意义的班级管理中,诸如参加一项活动、评定一个奖项,一般都是由宣传委员在班级公告群(QQ、微信、飞信群等)里发布信息,部分同学会因为不经常登陆QQ、微信、飞信,或者正在忙碌而错过看通知的时间。班级人数众多,宣传委员无法向每个人询问对通知是否知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班里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同学们不满,慢慢地,教师抱怨高年级学生越来越难管,班委们工作热情降低。
以宿舍为单元的班委管理模式最明显的优势是将责任落实到每位班委身上,班委们从履职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除了要负责班级某一方面的日常管理外,还要负责分管宿舍的各项事务,这就相当于担任了分管宿舍的“小班长”。宿舍是同学们课堂之外的主要聚集地,班委分管的宿舍一般是自己或与自己宿舍紧挨着的宿舍,同学们彼此间十分熟悉,通知、落实事情十分便捷。当有同学不在宿舍时,仅需打少数几个电话而不是几十个电话,就可将信息传达给每位同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开。班级内有同学在学习、活动、心理方面出现疑惑时能被老师第一时间掌握。同时,如果信息传送不到位或者反馈不及时,均可追溯到相关责任人。长久下来,同学们会感觉到老师对每位同学的关心,增强对老师的信任。
第二,善用新媒体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但调查发现很多班委仍选择面对面通知的方法,不善于利用班级消息群或者分管宿舍的小群。对于老师通知的事情,可以先总体上确定回复的人数,再单独通知没有及时回复的同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班级消息传递效率。调查中部分同学反映,消息群内经常有人插话,想看消息时会出现“刷屏”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建议班委实行“分群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两个班级消息群,一个除管理员外其他成员一律禁言,只用于发布校方、院方、班级的正式通知,另一个群则用于同学们自由讨论事情。这样班级消息传递效率就提高了许多。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有些班委没有合理有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管理班级,比如说老师要收一份材料,如果情况不紧急,班委完全可以等到去学院楼上课或者中午外出吃饭时将材料送到老师办公室,现实情况是,有时班委没有计划地跑来送材料,浪费了自己的私人时间,久而久之抱怨老师安排的事情太多。
第三,精细班委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分工。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通常是一位能力比较强的班长忙碌在班级大小事务之间,班长的大量私人时间被班级事务占用,学习受到影响,一段时间后,班长可能会请辞。以宿舍为单元的班委管理模式将每名班委都安排在日常班级事务管理过程中,当然包括传统意义上一些比较“冷门”的班委,班委建制比较稳定,内部抱怨较少,可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向上,团结奋进[4]。
第四,紧密联系实际,提升自身管理素养。本课题研究人员所在学院为工科学院,同学在大部分学期里课程比较多、学业负担重,而以宿舍为单元的班委管理模式要求每名班委都要时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必然会占用大家的私人时间,为此,研究者增加了班委值日制,具体来说就是班级每天安排一名值日班委,一个班7名班委每周只需要一天值日,如果值日班委当天有事情,可自行和其他班委商量进行调整。值日班委在老师有紧急事情通知时要马上回复,然后将事情转述给其他班委再进行任务分配。增添这种管理模式后就不需要每名班委每天都盯着班级公告群看消息,班委的自由时间和普通同学相差无几。这项机制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数据结果未完全统计,目前在班级管理中反响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