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繁锦色永庆长春 慈禧和她的御用瓷器
2019-09-26陈克伦
陈克伦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陶瓷,在唐宋瓷器、元代青花瓷及明清官窑瓷器方面有诸多研究成果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造的瓷器通常落帝王年号款。偶尔可见一些瓷器落款为堂名、斋名、宫殿名等,统称为堂名款瓷器。其中最著名的一批,当属为慈禧专门烧造的瓷器,其数量、品种之多无出其右。慈禧御用瓷器款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储秀宫制」「长春宫制」「体和殿制」等,均与慈禧的寝宫或别苑有关。这批瓷器的纹样也极具特色:一部分以花卉为题材,这与慈禧的个人喜好有关,且纹样布局、风格皆与慈禧的花卉绘画作品相类;另有一部分器物饰以龙纹、祝寿纹等,用以彰显慈禧宫廷地位之高。透过这些所费不赀的御用瓷器,我们可一窥慈禧当时所具有的无上权威。慈禧(一八三五年~一九〇八年),叶赫那拉氏,是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咸丰皇帝的嫔妃、第八位皇帝同治皇帝的母亲。她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使中国逐渐走入积贫积弱的境地。
清光绪款「大雅斋」纸匾及所附纸条故宫博物院藏所附纸条上书写「怡情书史□ 内东间东托枋上扁云大雅斋」
慈禧的御用瓷器通常署她居住的宫殿、园林名,如储秀宫、体和殿、长春宫、大雅斋、天地一家春等等;也有署吉祥语,如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
慈禧在圆明园的御用瓷器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为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十六万平方米,共有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其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一七〇九年),经雍正、乾隆两朝不断扩建,形成了「圆明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的格局。一八六〇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大肆抢掠文物、焚烧宫室。十多年以后,同治皇帝计划修复圆明园,后终因财政困难、材料难寻等原因而被迫停止。
「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瓷器的烧造
慈禧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入宫,咸丰二年至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的夏天都随咸丰皇帝住在圆明园,其在圆明园的寝宫为「天地一家春」。大雅斋位于「天地一家春」的西间,是供慈禧绘画习字之所。
据档案记载,「大雅斋」有两处—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宫中写挂新匾「大雅斋」两面,分别挂于平安室{位于养心殿后殿西耳房,咸丰四年以后懿嫔(即慈禧)随侍时居住于此}和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殿内。(郭兴宽、王光尧主编《官样御瓷》,紫禁城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第一四四页)挂于平安室的「大雅斋」匾后移至长春宫后殿怡情书史(与长春宫同期建成,面阔五间,东西各有耳房三间)内东间的东托枋上。
清 紫藤双圆花盆图样纸本设色 纵三四·二厘米 横七〇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为“大雅斋”款瓷器烧造图样
清 葵菊纹银锭式花盆图样纸本设色 纵五一·八厘米 横七〇·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为“大雅斋”款瓷器烧造图样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九月,十七岁的同治皇帝大婚,并于次年亲政,一直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也要归政了。为了给两位太后颐养天年,同治皇帝决定要重修圆明园,并希望在慈禧太后四十岁寿辰之前完工。同治皇帝在同治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把圆明园东南边的「绮春园」改名为「万春园」,并把「敷春堂」重新命名为「天地一家春」。虽然最后圆明园的修复计划因为诸多原因而流产,但是在圆明园修复计划之初,内廷也为装点圆明园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传办九江关烧造一系列的瓷器,其中就有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
清晚期 翡翠地墨彩加粉花鸟纹缸高四五厘米 最大腹径七〇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件为鱼缸,外壁可见“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
同治十三年「三月三十日,据太监刘得印交下画鱼缸、花盆、花瓶纸样十五件,合牌花盆、水仙盆样十八件。传旨:着传九江关监督,按照画样合牌样上粘连黄签数目照式加细烧造,统限于本年九月内呈进」。(《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四日》)
据同治十三年《九江活计底单》的记载,这些鱼缸、花盆、花瓶及水仙盆等瓷器有三十三组系列纹饰。以鱼缸系列为例,其纹饰包括「荷花」、「藤萝花」、「球梅花」、「水墨葵花」、「五彩葵花」、「水墨芙蓉花」、「五彩芙蓉花」等;底釉有「粉地」、「浅绿地」、「藕合地」、「翡翠地」、「明黄地」等;器型包括二尺六寸见圆和一尺二寸见圆、九寸见圆的鱼缸,也照式烧造海碗、大碗、中碗、怀碗、高足碗等各式碗,九寸和七寸的各式盘,五寸和三寸的碟,长靶羹匙,奓斗(渣斗),茶碗,盖碗,一尺见圆和五寸见圆的盖盒等等。这一系列各种造型、不同规格的瓷器共计三千五百七十六件。
清晚期 藕合地粉彩绣球芍药花纹奓斗及底款高八·八厘米 口径九·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外壁可见「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器底可见「永庆长春」款
清晚期 藕合地花鸟纹高足碗高九厘米 口径一九·七厘米 足径八·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外壁可见「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
清晚期 浅绿地粉彩藤萝花鸟纹高足盘高九·六厘米 口径二〇厘米 足径八·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内壁可见「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
清晚期 明黄地粉彩花蝶纹茶碗及盖顶、碗底高九·五厘米 口径一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碗及碗盖外壁均可见「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碗底和碗盖顶部均可见「永庆长春」款
清晚期 明黄地墨彩花卉纹盖盒及底款高一二·五厘米 口径一六·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外壁可见「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器底可见「永庆长春」款
清晚期 粉彩山茶梅鹊纹花盆通高约一六厘米 口径一八·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花盆可分为普通花盆和水仙花盆。普通花盆主要有圆形和长方形。其中,圆形花盆的纹饰有「水墨桅子桃花」、「腊梅」、「墨藤萝西府海棠」、「墨梅花」、「着色梅花」、「花卉」、「玉美人」、「牡丹」、「丁香海棠」、「桂子兰孙」、「三秋献瑞」等;底釉有「粉地」、「浅绿地」、「藕合地」、「浅藕合地」、「翡翠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蓝地」、「浅蓝地」、「豆青地」等;规格分为一尺二寸见圆、一尺见圆、八寸见圆、五寸见圆和三寸见圆等。各种圆形花盆共烧造一百二十八对、二百五十六件。
清晚期 明黄地花蝶纹花盆通高约一六厘米 口径一八·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长方形花盆纹饰有「寿桃花」、「水墨梅花」、「牡丹花」等;底釉有「粉地」、「藕合地」、「浅藕合地」、「黄地」、「浅豆青地」、「蓝地」、「翡翠地」、「大红地」、「绿地」等;规格有一尺二寸、一尺、八寸、五寸、三寸等。共计烧造长方盆一百六十对、三百二十件。
清晚期 明黄地墨彩花鸟纹长方盆高一五·七厘米 口长一七·六厘米 口宽一三·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水仙花盆造型丰富,有圆形、委角长方、六角、八角、双圆、海棠、扇面、腰圆、银锭、梅花等形式; 纹饰有「谢秋图」、「墨桅子」、「墨花卉」、「藤萝」、「勤娘子」(牵牛花)、「蝴蝶梅」、「荷花」等;底釉有「粉地」、「藕合地」、「黄地」、「明黄地」、「豆青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翡翠地」、「大红地」、「绿地」、「浅绿地」等;规格计有十三款。共计烧造水仙花盆一百二十四对、二百四十八件。
清晚期 明黄地粉彩莲池纹水仙盆南京博物院藏
清晚期 粉彩鲜花蜜蜂采蜜纹银锭式水仙盆南京博物院藏
清晚期 蓝地粉彩梅鹊纹梅花式水仙盆南京博物院藏
花瓶主要有圆形、海棠形等,纹饰有「墨藤萝」、「墨梅花」、「着色梅花」、「花卉」、「玉美人」、「牡丹花」、「丁香海棠」、「桂子兰孙」、「三秋献瑞」等;底釉有「浅绿地」、「大红地」、「粉地」、「藕合地」、「蓝地」、「翡翠地」、「豆青地」、「浅蓝地」、「粉红地」、「浅藕合地」等;规格分别有二尺高、一尺五寸高及六寸、五寸、四寸、三寸、二寸高等。每种纹样的花瓶最少的二十六对,最多的达四十四对,共计三百一十对、六百二十件。(以上均见于《同治十三年传九江活计底单》)
《同治十三年传九江活计底单》记载烧造的部分瓷器统计表
这些瓷器上都署有「大雅斋」楷款和「天地一家春」篆书印章款,有的还在底部署「永庆长春」楷款等吉祥语。这批瓷器各类共计五千零二十件(不含奓斗、盖碗)。这就是晚清著名的「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瓷器烧造清单的一部分。
由于烧造数量庞大,御窑厂分别于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和光绪二年两次烧成解京。据清宫档案记载,共烧造琢圆瓷器坯胎一万八千八百十四件,其中上色琢器一千六百零四件,上色圆器、靶器三千三百二十件,次色琢器两千九百二十七件,次色圆器、靶器七千二百五十三件,破损琢器一千三百六十七件,破损圆器、靶器两千三百二十五件,用银高达五万八千八百二十九点三七两。(据光绪元年、光绪二年《黄单传办瓷器清册》统计)其中符合要求的「上色」器物仅有四千九百二十四件,合格率约为百分之二十六,刚刚超过四分之一,次品及废品(包括运输途中打碎的)竟然达到近百分之七十四。无论是二尺六寸见圆的大鱼缸,还是三寸的小碟,合格品平均每件用银近十二两,相当于当时北京一个普通人半年的收入,可以买约十点六石粮食(据《清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即约一千六百五十八斤(以每石合一百五十六点四五斤计),足以抵五个壮汉一年的口粮。可见烧造瓷器的成本之高。
光绪元年、光绪二年《黄单传办瓷器清册》记载的各等级瓷器数量统计表
阅读链接
御用瓷器的上色、次色和破损之分
—
◎ 明清景德镇烧成御用瓷器后,须将烧造的坯胎总数上报,在点交时会被分为上色、次色、破损三类。这是由于瓷器出自窑火,必不可能件件都完美,烧造的御用瓷器中必有落选之品。清代朝廷有时还采取将次色瓷器变价处理的手段,以减少烧造瓷器耗费的成本。
阅读链接
清宫档案中瓷器造型的分类
—
◎ 清宫档案中常将瓷器分为圆器、琢器、靶器,这是依据成型工艺的特点来分类的。
◎ 圆器,指可以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多为平面造型,如碗、盘、盏、杯等;
◎ 琢器,泛指不能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为立体造型,如瓶、尊、罐、炉、台等;
◎ “靶”意为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靶器指特意安装了靶的器物,如靶碗、靶盘、靶碟等,如今惯称高足碗、高足盘等。
清晚期 绿地墨彩花鸟纹圆盒及底款高一一·一厘米 口径二九·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署「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瓷器有的还在底部署「永庆长春」楷款。此件器物底部就署「永庆长春」四字楷款。
「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瓷器的署款特点
关于大雅斋瓷器的署款,有三种情况:第一,「永庆长春」「大雅斋」与「天地一家春」三款出现在同一个器物上,常见于一些盘、碗、盖碗、高足碗、奓斗、盖盒、水仙盆等尺寸较小的日常生活用品。第二,器物署「大雅斋」及「天地一家春」两款,主要是器型较大的鱼缸、花盆及底足无法书款的高足碗、盘。第三,各式花瓶上只署「永庆长春」款识。
三种款识的书写形式大致相同,「大雅斋」「天地一家春」以红彩书于器表,「永庆长春」则以红彩书于器底。
清晚期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撇口瓶及款识高二一·五厘米 口径一一·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此件花瓶上只署“永庆长春”款识
慈禧的花卉情结
大雅斋瓷器的纹饰以花鸟、花卉为主,这与慈禧爱好绘画有关。据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一书记载,卡尔初见慈禧就发现「太后素爱鲜花……她的寝宫、御殿、看戏的御座间,甚至上朝理政、接见大臣的大殿内,都摆放着各种鲜花」。卡尔为其画像时,殿内「到处都是鲜花……很多精致的瓷花盆主要栽种着兰花……还有莲花和百合。各种花果香气交织,幽香沁入心脾」。当卡尔绘制慈禧肖像时,慈禧还问卡尔手拿荷花是否合适— 慈禧认为「荷花的性格与其相符」。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太后除掉权势货财之外,花卉也许就是伊最宝贵的嗜好品了。」
阅读链接
清宫的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
—
◎ 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外交部档案记载,卡尔于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一九〇三年八月七日)进颐和园,至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七日(一九〇四年六月三十日)离开北京,在宫中(主要是颐和园)近十个半月,主要为慈禧画油画像。她回国以后将在清宫三百多天的见闻记录下来,写成With The Empress Dowager of China一书,主要以她自己的方式来“观察、研究慈禧太后”。中文译本有二〇一一年故宫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王和平译)。
阅读链接
慈禧宠爱的女侍官:裕德龄
—
◎ 裕德龄(一八八六年~一九四四年),前驻法公使裕庚之女,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近身女侍官,也是晚清为数极少的受过西方教育,会说英语、法语和日语的中国女性,少年时随父先后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六年,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她十七岁时和妹妹一起被招入宫中,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至一九〇五年离开,在宫中生活了近两年的时间。一九〇七年随美籍丈夫去美国。一九一一年她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两年》(或译作《《清宫二年记》)出版,以后撰写了多部英文著作。《御香缥缈录》于一九三三年在纽约出版,是以她在宫中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在慈禧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政治生活内幕。
从清宫档案中也可看出慈禧对花卉的喜爱。每到春暖花开时,她都会命宫中画师到紫禁城御花园中去画盛开的花朵,装成画册存于宫中。她不仅命画师去画,自己也常常作画。慈禧在宫内和圆明园都设有大雅斋画室。为了满足自己对绘画和瓷器的爱好,她召擅长工笔画的女画师— 浙江人王昭和云南昆明人缪嘉惠(内阁中书缪嘉玉之妹)入宫中加以重用。(王昭因不习惯宫中生活及慈禧的做派,几年后回到老家。缪嘉惠则善画花卉,终于成为慈禧的代笔人,深得慈禧的宠幸)《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留下了许多慈禧画花卉的记录,如「懋勤殿太监交老佛爷御笔画宣纸墨兰屏四条,传旨:造办处托裱,上一块玉璧子,黄绫边边合计,钦此」等。其所画花卉多为牡丹、兰花、梅花、菊花及松鹤等。依据一九二五年《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可知,古董房内存有大量慈禧的书画作品,其中以花卉为主题的占很大比例。
慈禧对某些花格外垂青,譬如兰花,在宫中栽种了许多。再者是牡丹花,牡丹作为众花之王,御花园内有大片的种植。不仅如此,在其衣服上还要绣上大朵牡丹。另外还有菊花、荷花,这两种花在西苑及颐和园内均有大面积种植。在署有「大雅斋」、「永庆长春」、「天地一家春」及「体和殿制」等慈禧御用瓷器的纹饰中,也以兰花、牡丹、菊花、荷花出现最多。
清晚期 慈禧 菊花屏纸本水墨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 慈禧 牡丹图轴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从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一批(三十三种)署「大雅斋」等款的瓷器画样及其烧造过程,不仅可以看到清宫瓷器画样制度的延续,结合慈禧传世的绘画作品,也可以看出慈禧的个人爱好对大雅斋瓷器画样的影响— 慈禧绘画的风格与瓷器纹饰极为相似,她应该参与了瓷器纹饰的设计。
慈禧乘船观荷 摄于一九〇三年 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传世的大雅斋瓷器以粉彩为主,也有青花及白釉刻花,主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
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御用瓷器
储秀宫与「储秀宫制」款瓷器
储秀宫,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一四二〇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年)改名储秀宫。储秀宫在清顺治、嘉庆年间进行了重修,咸丰年间这里曾是咸丰皇帝选妃的地方。慈禧尚为兰贵人时就居住在储秀宫后殿,并于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在此生下载淳(同治皇帝)。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为庆贺慈禧五十大寿,朝廷重新装修了储秀宫,并将其与翊坤宫打通,翊坤宫后殿改建成体和殿,慈禧在此一直居住到光绪二十年。
储秀宫、体和殿、长春宫等平面图图片采自郭兴宽、王光尧主编《官样御瓷》,紫禁城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阅读链接
慈禧的寝宫
—
◎ 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五月初九,慈禧进宫,居储秀宫丽景轩,并于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在此生下同治皇帝。
◎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至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居长春宫,有时在养心殿后殿西耳房燕喜堂(即平安室,同治大婚之后改称为燕喜堂)居住。
◎ 光绪十年至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居储秀宫。
◎ 光绪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八月十四日,居宁寿宫乐寿堂,以其西暖阁为寝室。
◎ 光绪二十六年以后,夏天主要住在颐和园,冬天则住在西苑(今中南海)。宣统元年(一九〇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在西苑仪鸾殿后殿去世。
「储秀宫制」款瓷器系列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器。关于「储秀宫制」款瓷器,清宫档案中有如下记载:「总管内务府为劄行事广储司磁库案,呈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九日总管增禄口传奉旨,传磁库劄交九江关监督,烧造各色磁盘,绘画图样,粘签贴说,于本年九月内解京,钦此。钦遵相应劄行九江关监督,赶紧督饬厂匠加工敬谨精细烧造,磁质要薄,勿得粗率。事关今奉旨传用要差,必须加意慎重,万勿迟延,俟烧造齐备,解京自行交进。现将画样三十六张一并劄行该监督,详细查照,俟委员齎送时仍将原样解京,以备按款备查可也。」(《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四十一,中国画报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第三八四页)需要烧造的瓷器品目有「黄地双龙大盘」、「白地五彩大盘」、「青西莲大盘」、「蓝地黄云龙大盘」、「蓝地绿龙大盘」、「黄地绿龙大盘」、「粉地紫龙盘」、「黄地九桃盘」和「黄地西莲盘」。其中,大盘均要求烧制一尺三寸见圆、一尺五寸见圆、二尺见圆、二尺五寸见圆各六对(含「外备用二对」),六种图样的大盘共计烧造一百四十四对,即二百八十八件。其余三种盘的尺寸包括一尺五寸见圆、二尺见圆和二尺五寸见圆,以及七寸见圆与八寸五分见圆这两种规格中的一种,即每种盘均有四种规格。「粉地紫龙盘」四种规格各烧造六对(含「外备用二对」),「黄地九桃盘」和「黄地西莲盘」 四种规格各烧造三对(含「外备用一对」),共计四十八对、九十六件,均署青花篆书「储秀宫制」四字款。从这份清单看,要求烧制的瓷器以大盘居多,这与存世「储秀宫制」瓷器以大盘多见的事实亦相符。
光绪十六年奉文传办烧造的部分「储秀宫制」款瓷器
从档案看,这批瓷器不属于日常的「大运」任务而属于「奉文传办」,档案记录了分批完成情况:第一批「烧成磁盘共计玖拾陆件」,第二批「烧成瓷盘正用共计捌拾捌件共装贰拾陆桶」,第三批「烧成瓷盘备用共计柒拾件共装拾柒桶」。(详见《江西九江关造具光绪十六年分烧造奉文传办续烧正用各项花色瓷大盘花名件数分装桶数清册》,载中国画报出版社《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四十二,第三七〇~三七二页)加上当年在「大运」清单中夹杂的「奉文传办」「万寿赏用」清单(此处的大运瓷器署款不一定是「储秀宫制」,而「奉文专办」和「万寿赏用」所需大盘应属「储秀宫制」款)中有「白地红云龙足尺大盘壹佰件」、「青双龙足尺大盘伍拾件」、「五彩八吉祥串花足尺大盘伍拾件」、「五彩白地里外红百蝠足尺大盘壹佰件」(《光绪拾陆年分装运琢圆瓷器名目件数黄册》,载中国画报出版社《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四十二,第三六一~三六二页),「储秀宫制」款瓷器实际完成的数量是五百五十四件。
与「大雅斋」款瓷器的纹饰相异,「储秀宫制」款瓷器的纹饰主要是龙纹,这与这两种瓷器的不同用途相关:「大雅斋」款瓷器大部是陈设器,用于宫室园囿的装饰;而「储秀宫制」款瓷器则主要用作「万寿赏用」,以龙纹来显示皇权的威严是再合适不过了。
阅读链接
大运瓷器与传办瓷器
—
◎ 清宫档案记载中,景德镇御窑厂承烧的瓷器常见有“大运瓷器”和“传办瓷器”。其中,大运瓷器是指御窑厂按往年定例、不用另外下旨烧造的瓷器,相当于御窑厂每年的基本任务。传办瓷器则是指那些特别下旨烧造的瓷器,机动性较强。
清晚期 「储秀宫制」款黄地双龙纹板沿大盘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储秀宫制」款瓷器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器,烧制的瓷器以大盘居多。从档案看,这批瓷器不属于日常的「大运」任务而属于「奉文传办」。「储秀宫制」款均为青花篆书四字款。
清晚期 「储秀宫制」款蓝地绿龙纹大盘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与「大雅斋」款瓷器的纹饰相异,「储秀宫制」款瓷器的纹饰主要是龙纹。这是因为「大雅斋」款瓷器大部是陈设器,「储秀宫制」款瓷器则主要用作「万寿赏用」,以龙纹来显示皇权的威严。
清晚期 「储秀宫制」款黄地九桃纹大盘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 「储秀宫制」款青花西番莲纹大盘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慈禧大寿用瓷
慈禧在做大寿的时候,都要令景德镇御窑厂烧造赏赐用瓷。光绪二十年,景德镇御窑厂为慈禧六十岁寿辰庆典烧造瓷器,据光绪十九年内务府广储司《瓷库堂行簿》记载,储秀宫茶坊传办「各样黄瓷盘、碗、盅、碟共六千七百四十件」、「黄瓷青龙盘碟七百八十件」。储秀宫膳房传办「各样黄瓷盘、碗、盅碟共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件,万寿无疆和万福万寿黄瓷各式盘、碗、盅、碟共九千四百三十件」,御膳房传办「万寿无疆黄地五彩、黄地五彩五福、红地金寿字盘、碗、盅、碟共一千八百件,备用一千八百件」,以及「赏用花瓶四百件」。御窑厂于当年二月开工,十月解运,一年时间烧造的瓷器超过五万件。
清光绪 明黄地粉彩描金万福万寿纹碗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据光绪十九年内务府广储司《瓷库堂行簿》记载,储秀宫膳房传办「各样黄瓷盘、碗、盅碟共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件,万寿无疆和万福万寿黄瓷各式盘、碗、盅、碟共九千四百三十件」。
清光绪 黄地万寿无疆纹餐具组合 故宫博物院藏
据光绪十九年内务府广储司《瓷库堂行簿》记载,御膳房传办“万寿无疆黄地五彩、黄地五彩五福、红地金寿字盘、碗、盅、碟共一千八百件,备用一千八百件”。这类为慈禧寿宴准备的瓷器一般不署“储秀宫制”款,而署“大清光绪年制”款。
实际上,自光绪十九到二十年,御窑厂为庆贺慈禧六十岁寿辰烧造的储秀宫茶房用瓷共二十二种,坯胎一万七千三百件,其中上色瓷器四千一百八十二件,次色瓷器一万零九百一十九件,破损一千三百四十三件,用银一万一千四百七十二点六五两;烧造用于储秀宫膳房的瓷器一百九十一种,坯胎十八万四千一百七十件,上色瓷器五万零八百六十八件,次色瓷器九万六千二百三十五件,破损三万六千零八十七件,共用银十三万四千六百零一点一九两。
清晚期 「体和殿制」款明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盆及款识高五·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及黄地墨彩瓷器上书矾红款
清晚期 「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圆盒及款识通高九·四厘米 口径一四·九厘米 足径九·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体和殿制」款青花瓷器上书青花款
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为慈禧七十岁寿辰庆典,御窑厂又烧造了三百九十七种瓷器,共烧造坯胎二十二万三千五百七十件。其中上色四万六千八百八十一件,次色十二万三千六百八十五件,破损三万三千零三件,共用银十五万三千六百十九点六七两。
上述为慈禧寿宴准备的瓷器并不署「储秀宫制」款,一般署光绪款。
体和殿与「体和殿制」款瓷器
体和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前后开门,东西之间各自相连,东西耳房各有一间为通道,用以连通翊坤、储秀两宫,后檐出廊,东西两侧接游廊,与储秀宫东、西配殿相连,殿前檐挂「体和殿」三字匾额。此殿建成后成为慈禧的用膳之处。
清晚期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鹭莲纹盆及款识 高九·一厘米 口径三二·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 “体和殿制”款黄地粉彩菊花纹盆及款识高八·九厘米 口径一三·一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 “体和殿制”款明黄地粉彩三秋献瑞纹花盆通高约一四·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光绪十二年重修储秀宫,在烧制「储秀宫制」瓷器的同时,也烧造了「体和殿制」款花盆和各式盒子、奓斗一百二十九种,四百二十二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署「体和殿制」款瓷器共计八十一件,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也有收藏。从存世的器物看,器类有圆盒、水仙盆、花盆、奓斗及折沿盆等。其中圆盒、水仙盆、花盆(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有大小不同规格,花盆有的配有盆托;釉彩品种有黄地粉彩、黄地墨彩、白地青花、黄地青花及黄釉暗刻花纹等;装饰图案均为四季花果,常见菊花、牡丹、兰花、芍药、寿桃、松树、芭蕉、萱草、藤萝及虞美人等。「体和殿制」款识均为篆书,一般而言,青花器上用青花款,黄地粉彩及黄地墨彩上书矾红款,黄釉暗刻花器物上为暗刻款。
清晚期 “体和殿制”款青花莲池纹方花盆南京博物院藏
清晚期 黄釉暗刻花果纹圆盆及款识通高一二厘米 口径一九·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长春宫与「长春宫制」款瓷器
慈禧自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八四年居住在长春宫,长达二十三年之久。
长春宫,与储秀宫同样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明嘉靖十四年更名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复称长春宫。清沿明制,康熙、同治及光绪年间曾四次修整。其正间面阔五间,殿前东西各有一座配殿,四角有转角廊与各殿座相连,转角廊均施以苏式彩画,廊内墙壁画有十余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壁画;其后殿名为怡情书史。此宫明代时为嫔妃所居,清代为后妃居所,同治时期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在此同居,后慈安太后移居钟粹宫,慈安太后移居后直至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独居于此。
清晚期 “长春宫制”款白地粉彩画桃蝠纹笔筒及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收藏署有“长春宫制”款的器物十一件,均为笔筒,足底书红彩单方框“长春宫制”四字楷书款
清晚期 “长春同庆”款红地粉彩画龙凤纹茶碗及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器底书红彩“长春同庆”四字楷款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为恭备慈禧太后四十大寿庆典,开始修葺长春宫。「正月十一日,员外郎恒谦、太监杨双福来说,长春宫太监刘得印交匾六面,吉星高照两张、长春同庆两张、宝藏典焉、古道堂。传旨:着画件做一块玉璧子,一寸蓝绫边,托钉挺钩,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同治十三年正月》)由此证实「长春同庆」匾额挂于长春宫内。
故宫博物院收藏署有「长春宫制」款的器物十一件,均为笔筒,分为白地青花及白地粉彩两种,装饰图案有飞蝠纹及桃蝠纹。足心青花双方栏或红彩单方框内以红彩或青花书「长春宫制」四字楷书款。
清晚期 “长春同庆”款黄地五谷丰登纹碗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器底书红彩“长春同庆”四字楷款
故宫博物院收藏署「长春同庆」款瓷器共计一百六十二件,器形有盘、碗、盖碗、茶碗、奓斗、盖盒、羹匙及小罐等。装饰为红地金喜字花蝶开光龙凤纹、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黄地五谷丰登等。款识均为红彩「长春同庆」四字楷款。
在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造的瓷器,通常落帝王年号款。偶尔可见宫室堂名款,但也无专门为某一位所烧制。为一位太后专门烧造堂名款瓷器、且数量、品种俱多的情况,慈禧是唯一的一位,由此可见当时慈禧具有无上的权威,可以运用倾国的资源为她服务……也因此,清王朝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