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质朴的儿童语文——评于永正《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2019-09-26洪楷丽杜杰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名作欣赏 2019年8期
关键词:于永正园子祖父

⊙洪楷丽 杜杰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于永正老师用近六十年的教学践行了这一理念,他的教学被誉为“儿童的语文”。在《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中,于老师遵循学语文的规律,以“儿童的语文”为关键词,“手把手,实打实”教学生,带着学生“不用眼睛读,而是用心看”去感悟文本,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采用微笑教学,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开展儿童语文的课堂。

一、以“儿童的语文”为关键词

教儿童就用儿童的语文去教他(她),自然、质朴,不夹杂其他因素。于老师在《对“儿童的语文”的几点思考》中提及:“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是背诵的语文,是练字的语文,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的语文!”于老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入自己生活的片段,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当学生说到作者很调皮而祖父对待作者却很宽容时,于老师自然而然提起自己的两个外孙女,说当自己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尽管她们再调皮,也再不生气了。于老师举这富有浓厚生活的气息例子,也带着对儿童天性的理解与包容。紧接着,于老师让学生去挖掘这篇文章童真童趣的地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挑选段落,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于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指导中,提醒学生读对话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语气,模仿人物当时的表情,并声情并茂亲自做示范,以童真之心赢得童趣之情。学生在于老师这一示范下,自然而然、兴致勃勃地自己练习一番,成功地激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正如笔者导师孙琪老师所说的,于永正老师成就“儿童的语文”的,其实无非就是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并向儿童学习。这种走向儿童的过程,在《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还在这一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寻“课文中哪里最有趣?”让学生写话,让学生快速回忆:“从你记事起,你身上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在这一环节中,于老师指导学生给作文加上标题,并提示学生要像课文作者一样把对话写好,还亲自示范自己写的两则有趣的事:一件是自己小时候的事,另一件是三岁半小孙女的事,以童心对待童心,最后达到心心相印的效果。

二、“手把手,实打实”教学

于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努力,从写好一个字开始……》,这篇文章特意交代了努力从写好一个生字开始。进而写好每个生字。于老师遵循“大量读写、读写结合”学语文的规律,他认为:“小学生的字学得多而且快,而实践(书面运用)太少的缘故,而且,还有汉字难记难写,学生年龄小,分析辨别能力差,学得快忘得快。”因此写字教学是于老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节课于老师以“帽、瞎、抛、韭”四个生字作为检查重点,指导学生写字不可太夸张,要以“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作为写字的标准,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字的结构以及字的写法,于老师不仅让两个学生上台展示“帽”字的写法,一番点拨之后还亲自示范“帽”字的写法,而且指出此字是个象形字,道出了该字的文化奥秘。接着于老师还让书写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写字,在这一看似自然平常的教学环节中,于老师不仅鼓励、肯定了学生的书写,而且在无意中也给其他学生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其他同学向书写规范的同学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动力,久而久之,能够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不用眼睛读,而是用心看”

于永正老师认为“处处留心皆语文”,只要多读,多看,多问,多记,多写,谁都能把语文学好。因此,想要学好语文,必须用心。在于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提示孩子们要在读文时学会“不用眼睛读,而是用心看”,引导学生从“眼看”到“用心看”,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会由浮在文字表面的状态沉入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中。于老师领着学生深入词语中,让学生试着自己去理解、体验文字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自然而然,学生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明确了作者写了这么多事物其实是想告诉我们祖父很勤劳、很慈祥、很疼爱“我”,而“我”却既有趣又调皮,在这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从而顺利回归课前学生提出的“我在园子是瞎闹,为什么祖父都不阻止我?”这一问题起初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最后也由学生自己解答,可见于老师的教学自然质朴,循循善诱,独具匠心。

四、微笑教学的熏陶

微笑是人类淳朴自然情感的流露,同时微笑教学法是于老师课堂的标志,而幽默的语言是微笑教学的催化剂。于老师崇尚微笑教学,他认为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在于老师教《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幽默的语言是于老师微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课伊始,于老师就问学生“要是都预习好了,就不用上这一节课了”到“绿蜻蜓是变种的吧?”再到写字指导环节中说学生的“瞎”和“抛”吓死“我”了,于老师声情并茂(善于使用面部传情达意)地读文段以及评论学生所写的童年趣事“打了半天,大家都变成落汤鸡了,还好是夏天,要是冬天就糟了”等,于老师始终保持微笑,做春风化雨的使者。这微笑、这幽默不仅欢愉了课堂的气氛,也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易学易懂,还颇有兴趣。俗话说,相由心生,一个带着微笑教学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于老师借助幽默的语言所营造的热烈气氛,学生不但乐于听课,而且还与学生发生“共振”效应,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

五、“什么都能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语文,处处留心也皆“文章”。于老师的阅读课教学,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在《祖父的园子》一文的授课中,从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富有童真童趣的句子到分析为何有趣,最后是指导学生写从记事起,身上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了作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写心中所想的。于老师借助此篇文章的特色也即作者萧红写童真童趣的过人之处——祖父和“我”的对话,指导学生写作时也要像作者这般把对话加进文中,人物不同对话应该分段写,传达出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于老师也会自己写作文,与学生同感受、共体验,感儿童之感,思儿童之思。作文完毕,于老师会现场一边分享学生的佳作,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一边帮学生的作品加题目,传达了自己的教学目的: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周一贯先生曾将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艺术概括为“简朴”——简约、朴实。笔者倒觉得除了简约、朴实之外,还有最为珍贵的,那就是自然,不刻意,不做作,尊重儿童的天性。在《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于老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片赤诚之心。究其原因是于老师把儿童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把儿童当作小学语文的主角,以儿童为主,为儿童所为,做儿童所做,思儿童所思,伴以“实打实”写字指导教学、“不用眼睛读,而是用心看”、用微笑幽默营造课堂气氛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顺利示范《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教学,自然,简单,甚好。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② 于永正:《对“儿童的语文”的几点思考》,《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8年第5期,第11页。

③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页。

猜你喜欢

于永正园子祖父
小小的园子
祖父瓷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于永正:短暂与永恒
风正一帆悬
于永正从教年记
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