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25郭锋刘冬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郭锋 刘冬明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ST)通气模式,观察组采用ST+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胀、人机对抗和胸闷憋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无创呼吸机ST+AVAPS模式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和动脉血气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7(c)-00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mod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Sixty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use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spontaneous breathing and time control (ST) ventilation mod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ST+average volume guaranteed pressure support (AVAPS). Respiratory frequency, heart rate, 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pH value,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Respiratory frequency and heart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pH value and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man-machine confrontation and chest tight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VAPS mod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has obvious effect. It can improve the respiratory rate, heart rate, 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pH value and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of patient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verage volume guaranteed pressure suppor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换气(或)通气功能受到损坏,极易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ST)模式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但易出现人机对抗、腹胀等不良反应。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可实施双重控制通气,能降低自主呼吸肌做功,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对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研究报道较多,对于不同通气模式的相关报道较少,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选取6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旨在探讨ST和ST+AVAPS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2~85岁,平均(65.32±2.67)岁;病程1~15年,平均(7.65±0.95)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3~84岁,平均(65.12±2.75)岁;病程1~15年,平均(7.74±1.03)年。兩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均为轻-中度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呼吸频率>20次/min;7.2530 cmH2O;近期面部、上呼吸道、上腹部肠胃系统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法保持稳定的患者,包括低血压休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并发多类型的严重疾病者;患者意识模糊等[4]。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选取ST模式,吸气时间0.8~1.3 s,频率12~15次/min,吸气压力初始值为6 cmH2O,且应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每0.2 s提升1次压力指数,每次提高2 cmH2O,潮气量调至6~8 ml/kg,呼气压力为4~5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为35%~40%。

观察组在实施ST的模式上加入AVAPS功能,将目标潮气量设定在6~8 ml/kg,最小吸气压值8 cmH2O,最大吸气压值25 cmH2O,其他参数维持相同状态。

若患者经4 h通气,观察动脉血气指标和临床表现未得到显著改善或出现恶化情况,需要转换为有创呼吸支持,并持续予以临床治疗,一直到患者病情改善和痊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动脉血气指标包括PaO2和PaCO2。②不良反应包括腹胀、人机对抗和胸闷憋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和动脉血气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PaO2和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和PaO2水平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和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腹胀、人机对抗和胸闷憋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因素较多,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等均有可能使患者出现吸气肌群减弱或胸廓活动受限的情况,而造成潮气量减少。COPD主要累及到患者肺脏,如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从而引发呼吸衰竭,在COPD患者中,Ⅱ型呼吸衰竭比较常见。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无创呼吸机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5]。无创呼吸机使用较为方便,且可以避免有创通气造成的损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减少医疗费用等[6]。无创呼吸机可使气体到达无法正常通气的肺泡内,对于气体分布具有明显地改善作用,可使通气/血流比例得到显著改善[7],从而提高气道、肺泡内压,促进肺泡、间质水肿渗液有效吸收,促进肺泡复张,同时能采用外加呼气末正压(PEEP)与内生性PEEP进行对抗,降低吸气作功,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改善。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时,应预先设定吸气压值与压力升高梯度[8],患者吸气的实际吸气压值,会因其吸气努力、胸肺顺应性等受到影响,使得潮气量大小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变,因此部分患者通气支持无法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更易出现此类问题[9]。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可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10],但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后期,调整通气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预后具有明显效果[11]。ST通气模式具有较高的压力调节变化,容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使通气效果受到影响,AVAPS功能可对其进行弥补[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胀、人机对抗和胸闷憋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VAPS属于双重控制模式,具体操作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潮气量调节呼吸压力、气流速度,而实现最低吸气压,使患者得到较为稳定的潮气量,减轻呼吸肌负荷[14]。AVAPS下,可获得较低的调节变化[13],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此情况不易被察觉,使患者的对抗明显下降,能短时间实现预定目标,合理解除疲劳,达到改善呼吸衰竭的目的。双重控制的通气模式可以是定容型通气(VCV),也可以是定压型通气(PCV),若患者在呼吸力学特性和吸气努力方面发生改变[14],呼吸机会自动调控,以便实际供应的潮气量能和预置保持相符,使過高的肺泡压和过大的潮气量得到控制,人机保持更高的协调性[15]。

综上所述,应用无创呼吸机ST+AVAPS模式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和动脉血气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郑国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220-221.

[2]季华庆,石建国.国内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7):33-39.

[3]陈娇阳,段燕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55-57.

[4]王志莲,柏长青.无创呼吸机ST模式和AVAPS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7,9(2):141-144.

[5]张镜锋.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5):43-45.

[6]王科敏.AVAPS模式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6):30-31.

[7]毛苏萍,吴春玲,陈成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呼吸机应用疗效及依从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02-6804.

[8]刘云.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29-31.

[9]戴月梅,夏宇,陆影,等.2种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9-353.

[10]李冰冰,许涵,李维.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激反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157-159.

[11]王芳洁.ICU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2):1771-1772.

[12]李鹤抗.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26-27.

[13]董春丽,吴丽红,罗莉.纳美芬与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1):51-53.

[14]马星.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14(7):118.

[15]张秀敏,武海燕,孙晓娟.ICU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499-1501.

(收稿日期:2019-01-14  本文编辑:刘克明)

猜你喜欢

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阻肺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