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横山县农村整党回忆
2019-09-25杨浩甫
我是个游击队员出身、经过解放战争、目睹了农村土改的普通革命干部、共产党员。当年,我参与了横山县农村整党的全过程,除参加培训和试点外,还在全面整党开始后担任乡整党工作组组长,又是“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简称党员八条标准)的主讲者之一。现在回忆起这段农村整党工作,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一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1950年下半年,根据中共中央1950年5月1日《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整风运动,改善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思想水平。1951年2月,中央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整顿。同年3月28日至4月9日,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研究贯彻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整党建党的决定。刘少奇同志在报告中全面分析革命胜利后党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说明整顿基层组织的必要性,并根据《党章》,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提出“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4月9日,刘少奇作了题为《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报告,要求对所有共产党员进行一次认真的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教育。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并把“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作为在取得革命胜利后整党中,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党员八条标准”重点突出了党的最终目的和共产党的领导,充分体现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要求共产党员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等。
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后,中央于当年5月5日将会议文件批转下达,各地进行学习传达,并作出安排。西北局于8月1日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议的指示》(简称《指示》),要求“经过土改之新区各级党委,应将整党工作列为最主要的工作或中心之一,结合其他工作进行,争取于1953年内完成。首先从今秋至明春这一时期内做好整党的各项准备工作,七月间已开始的对准备参加整党工作的人员的轮训工作,应认真做好”,将“整党工作确实委托那些对党完全忠诚、作风正派并有整党的认识和能力的人员去进行”,还“可在老区和土改过的新区各选择几个农村党支部进行典型试办”。同时指出:“土改过的新区应结合整党对各种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在整党中和整党后对其中确已具备党员条件者,可接收入党,对于近两年内,乡村支部一般不要超过十个党员。”
中共榆林地委根据中央决定和西北局指示与省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整顿党的基层组织作出具体安排。首先于1951年秋冬,在榆林举办了两期整党训练班(每期三个月),“培训了210名整党干部”。横山县第一期选送了县委组织部主办干事白进勋(该同志在80年代曾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团县委少儿部长马生骏和韩岔区委宣传科长师保洲及我(时任赵石畔区委宣傳科长)等22人参加培训。
地委整党训练班,由地委组织部部长梁士堂同志挂帅,地委组织部科长康文贵同志、宣传部科长王子青同志具体管理。学习的内容是《社会发展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和《共产党员八条标准》等。地委副书记李会友、地委宣传部部长韩峰等领导亲自讲课。培训期间,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员们,个个看书、看文件细致、刻苦,摘抄、背诵、听讲认真、踏实,勤奋记笔记,讨论发言活跃而热烈。这期间,参加陕西省委整党培训班结业回来的各县县委组织部长,如定边县的冯怀亮、榆林县的王廷义等部长,还向我们训练班介绍了他们的学习体会和相关经验。
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报告手稿
在地委整党训练班结束后,我们在白进勋同志(时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到横山县高镇区二乡(区所在地)参加整党试点。试点工作以党小组(即行政村)为单位,分别派一至二人,搞了整整三个月,于1952年2月结束。这次整党试点,在工作组长白进勋和区委及乡指导员(即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大家热情高、信心足、不怕苦、不怕累,同党员、群众同吃同住,扎实细致地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党内外好评。在工作中,首先是宣传动员,了解情况,摸清底子;在此基础上,重点采取面对面和小集中(以组为单位)结合,给党员和一些团员(也称积极分子)上党课,进行“党员八条标准”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多次召开群众会和深入到户,宣传新时期党的政策,宣传刚颁布的《婚姻法》,密切党群关系。与此同时,还结合抓秋收和春耕工作,组织互助组,发动互助互济,帮助一些群众(包括党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
在高镇二区二乡整党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中共横山县委在1952年12月第二次党代表会议上作出《整党建党计划》,决定从1952年秋冬和1953年秋冬,利用农闲时间,分四期(每期一个月),以乡(支部)派工作组(一般五人左右),对全县45个农村支部集中进行整顿。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居住分散的特点,整党分步进行:第一步是深入村户,宣传动员,了解情况;第二步是用半月至二十天的时间,集中给党员和被选定邀请的非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学习、讨论“党员八条标准”,进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第三步是进行党员登记;最后对党员作审查、鉴定和组织处理,对个别犯有严重错误的党员给予纪律处分,并劝退了极少数不合格的党员。横山县的农村党员绝大部分是1946年10月解放后和1947年冬土改后接收的新党员,基本上不存在“组织不纯”的问题,所以在组织处理阶段,几乎没清理出什么“不纯分子”,而被处分和劝退的党员,因横山县档案馆查不到总结报告,所以列不出具体数据。据1997年7月版《榆林地区组织史资料》记载,“全市经过整党,自愿退党或不具备条件而劝退的有163人,处分犯错误的党员291名”。
1951 年秋,榆林地委整党训练班横山学员集体照。前排右二为中共陕西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白进勋,后排右一为杨浩甫
这次农村整党,重点是上党课,即对党员进行“党员八条标准”的教育,一个月的时间里,集中上党课就占了半个多月。在讲解“党员八条标准”中,我是主讲者之一,重点讲的是第二条,即“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将来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终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我的文化水平虽然很低(只念过几冬冬书),但因经过地区整党训练班的培训,又担任区委宣传科长,尚能凑合地讲,而听者大都没有文化,可他们的“土语”丰富,好在我接近村干部、群众较多,所以尽量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让他们听得懂、易接受。如讲现在的“新民主主义制度”,就说解放后并经过土改翻身的农民,已有一部分进入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要油,揭地不用牛”的美好社会;至于分配制度,“社会主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是说那时候的人民不分职业、男女还是要各尽其责,劳动就像文艺、体育活动等一样成为一种享受性的自觉行动。这样,讲者尽力,听者用功,不仅讨论热烈,而且效果良好。
在整党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和西北局有关建党的指示及横山县委《关于三反和整党的基础上进行建党工作的计划》等文件精神,对经整党培养教育后具备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按程序接收其入党。遵照中共横山县委建党计划“在四十六个支部中,各以四至五人发展,应接收210名入党”,其中“在整党训练积极分子结束时接收一次,1953年春耕结束接收一次”和照顾“没有组织的空白村”的要求,四期农村整党,平均每支部以三人计算,约发展新党员120人以上,壮大了基层党组织。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农村全面整党,是一次不讲“阶级斗争”,也不称“运动”的教育,是对全体农村共产党员和一些非党积极分子一次普遍集中的教育,效果非常好。通过整党,不仅普遍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而且也从农村基层广阔的天地中培养和训练了一大批干部(当年受过教育的青年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许多后来陆续脱离生产参加革命、建设工作,并逐步成为党的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本文作者杨浩甫近照
在农村整党期间,继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之后,又由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提出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当前工作、时事政策宣传教育全国人民,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不小成绩,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极大地增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广大群众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经过整顿,社会安定,秩序良好,长期遗留下来的社会恶习被杜绝,真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干部清廉,党员、团员带头向前走,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党群、干群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堪称“人爱人、人帮人”的时期和“无贪污、无盗窃、无诈骗、无吸毒、无赌博、无卖淫、无讨吃、无懒汉二流子、无打架斗殴、无寻死上吊”的“十无”社会。(编辑 叶松)
作者:陕西省横山县人大常委会
原副主任,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