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室宗庙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历代传承及现状

2019-09-25娟,高

关键词:宗庙永宁太祖

董 娟,高 超

(1.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2.淄博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文化寻根热潮方兴未艾。祖先崇拜和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稳固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皇室宗庙是宗庙的最高形式,是中国祖先崇拜和礼乐文化传承的核心场所。皇室宗庙祭祀、礼乐都凝聚了中华文化祖先崇拜的精髓,皇室宗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独特地位[1]11。

我国周朝已有“左祖右社”的兴建国都规范,皇室宗庙一直是中国统一王朝帝都营建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规范后来传到朝鲜半岛,朝鲜半岛自三国时代(1)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时间为公元前57年至668年。开始建立王室宗庙,之后历代王朝都修建宗庙供奉王室祖先,大部分朝代按照藩国的礼制奉行五庙制。在之后的历代传承中也不断受到中国唐、宋、明等朝代的影响。如今位于韩国首尔的宗庙建筑与祭礼、祭礼乐仍保存得较为完整,1995年宗庙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宗庙祭礼和祭礼乐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宗庙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历史

在朝鲜半岛,宗庙初建于其三国时代。据《三国史记·祭祀》中记载,新罗南解王3年(公元6年)修建了始祖赫居世庙进行四时祭,至惠恭王时代确定了五庙。宗庙依据《周礼》“建国时,以宫阙为中心,左宗庙,右社稷”的规范,象征着王朝的根基。依据《礼记·王制》中“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的规制,通过宗庙展示王朝的威望[2]20-21。

宗庙祭礼作为吉礼被确定为儒教礼制是在高丽时代。高丽王朝通过王室的祖先崇拜,提倡孝道、确立儒教伦理秩序,在成宗7年(988)根据儒教国家统治理念,整顿圆丘坛、社稷坛,以及宗庙制度。当时在诸侯五庙的原则下,首次按王的在位顺序确定为太祖、惠宗、定宗、光宗和景宗五庙。

高丽时代(918—1392)虽然名义上提出了诸侯五庙的宗庙祭祀原则,但随着不断有兄弟继承王位,宗庙的室数也有所增加。而且显宗继侄子穆宗之后登上王位,王的在位顺序和血缘顺序错综复杂,宗庙的昭穆及有限的室数成为问题。在反复的昭穆讨论中,毅宗时期将惠宗和显宗定为不迁主(世室),确立了维持二昭二穆的9室宗庙祭[3]3。对外称王,对内称帝的高丽王朝实际实行着宗庙9室,诸侯五庙或者天子七庙的宗庙祭。

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开始实行禘祫祭。《古今详定礼》中记载,每三年进行一次祫祭,10月举行;每五年进行一次禘祭,4月举行。规定举行禘祫祭的当月不行时享之礼。四时祭享、腊享、朔望和寒食等祭祀,在宗庙内不移神主,只是从室内朝南进行祭祀[4]3。据记载此时的宗庙仪礼采用中国的《大唐开元礼》,说明朝鲜半岛在引入宗庙祭礼后,其礼制也不断受中国各朝代礼制的影响。

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根据诸侯国的地位,以太祖一神主为首,建造以供奉二昭二穆的四代五庙制宗庙,追封太祖的四代祖先为穆祖、翼祖、度祖、桓祖,按西上制加以供奉。到了世宗年间(1397—1450),供奉定宗于宗庙,为了祭奠超过四代的穆祖,依照宋朝的别庙制,在正殿西侧建立了寓有“祖孙平安”意义的永宁殿,至此之后,只要超过四代亲,便把祧迁的神主供奉于永宁殿东西两侧的夹室内。永宁殿是供奉太祖四代祖先的别庙,于春、秋两季进行祭祀。

因壬辰倭乱(1592—1598),宗庙毁于大火,于是在贞陵洞的沈连源居所临时设宗庙,供奉神主。光海君即位当年再次重建11室的宗庙,此时在宗庙重建过程中对神主方向和神位供奉进行讨论,商议将向东的神主改为向南。商议中提到:

“明朝的太庙制度中,后为寝室,前为殿堂,在寝室中,太祖在正中央朝南,昭的神主在左边,穆的神主在右边,以此为序横向排列,坐向皆朝南,以中为上。在殿堂中,只有太祖向南处于尊贵之位,昭和穆东西相对,按顺序向南排列……。虽未避免同堂异室制,但其意尚有区分,且为时王制,今四方仰望,以法为度,应以藩国遵行为礼。”[3]20

讨论提到应依据明朝太庙制,神主不遵西上制,而以昭穆制来供奉。由此可见,朝鲜王朝时期的宗庙礼制受到明朝的影响,并且遵行藩国的宗庙礼制。

大韩帝国成立后(1896,建阳元年),高宗作为皇帝即位,把宗庙制度改为天子七庙祭。在纯宗元年追封真宗为真宗昭皇帝,追封宪宗为宪宗成皇帝,追封哲宗为哲宗章皇帝。但是从1908年开始宗庙祭礼将除腊享外的四享和告由祭限定为二次[5]500-503。

隆熙元年(1907)高宗被强制退位,1910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朝鲜王室成为日本皇室的一支,但是作为王室固有活动的宗庙祭礼在“李王职”的主持下持续进行。1919年正月驾崩的高宗于1921年被祔庙于宗庙正殿第18室,而庄祖则被祧迁于永宁殿。

1907年7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大韩帝国的纯宗皇帝从“纯宗孝皇帝”被贬为“昌德宫李王”。1926年4月25日驾崩的纯宗在1928年7月6日被祔庙于宗庙正殿第19室[3]23-24。这时,在“李王职”的主持下,宗庙祭礼虽然一年举行四次,但由于祭官和预算不足等原因,简化了祭祀用品的摆设和礼仪,只在形式上举行。

朝鲜半岛摆脱日本统治后,由于朝鲜战争等原因,宗庙祭礼一度被废止,1969年,在全州李氏宗亲会(社团法人,全州李氏大同宗约院)的努力下,一年举行一次宗庙祭礼。1970年,全州李氏宗亲会决定将英亲王的神位供奉在永宁殿第16室,1989年4月30日,将懿愍皇太子妃的神位祔庙于永宁殿第16室[6]15。至此宗庙正殿19室里供奉着19位王和30位王后, 详见表1。永宁殿16室中,中央太室供奉着穆祖、翼祖、度祖、桓祖,西夹室供奉着定宗、文宗、端宗、德宗、睿宗、仁宗,东夹室供奉明宗、元宗、景总、真宗、壮祖、懿愍皇太子等16位王和18位王后。

表1 宗庙正殿供奉的神主[3]39

1室太祖高皇帝神懿高皇后 韩氏神德高皇后 康氏2室太宗大王元敬皇后 闵氏3室世宗大王昭宪皇后 沈氏4室世祖大王贞熹王后 尹氏5室成宗大王恭惠王后 韩氏贞显王后 尹氏6室中宗大王端敬王后 慎氏章敬王后 尹氏文定王后 尹氏7室宣祖大王懿仁王后 朴氏仁穆王后 金氏8室仁祖大王仁烈王后 韩氏庄烈王后 赵氏9室孝宗大王仁宣王后 张氏10室显宗大王明圣王后 金氏11室肃宗大王仁敬王后 金氏仁显王后 闵氏仁元王后 金氏12室英祖大王贞圣皇后 徐氏贞纯皇后 金氏13室正祖宣皇帝孝懿宣皇后 金氏14室纯祖素皇帝纯元素皇后 金氏15室文祖翼皇帝神贞翼皇后 赵氏16室宪宗成皇帝孝显成皇后 金氏孝定成皇后 洪氏17室哲宗章皇帝哲仁章皇后 金氏18室高宗太皇帝明成太皇后 闵氏19室纯宗孝皇帝纯明孝皇后 闵氏纯贞孝皇后 尹氏

如表1所示,现在宗庙正殿从西边开始,依次供奉着包括不迁主的王和朝鲜最后一个王——纯宗皇帝等19位王和30位王后,共49个神主。其中包含太祖在内,从正祖到纯宗在大韩帝国时期被追封为皇帝。

宗庙大祭每年举行一次,1975年被韩国指定为第56号重要无形文化财。2001年王室祭祀仪式的价值得到肯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考察宗庙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朝鲜半岛的宗庙礼制源于中国,依据《礼记·王制》而建,在大部分历史朝代中遵行藩国之礼,按诸侯礼制供奉五庙,在历代传承中也一直受中国历代皇室宗庙礼制的影响。

二、宗庙祭礼的种类

依据《礼记》《周礼》《公羊传》《雨雅》等有关规制,朝鲜半岛宗庙祭礼包含春、夏、秋、冬四个大享(在永宁殿举行春秋祭祀),也有腊享、春节、中秋等俗节祭,还有阴历初一、十五的朔望祭,国家有重大事宜时有祷告或禀告的祈告祭,将当月收获的粮食水果上供的荐新祭等。除此之外,还有祈雨祭、祈雪祭、祈晴祭、慰安祭等。

宗庙中最大的祭祀是禘祫祭,禘祫祭是将宗庙和其他庙中各室的神主都请到太祖庙进行祭享的仪式。高丽时代从成宗开始,每五年孟夏举行一次禘祭,每三年孟冬举行一次祫祭。但是“只有王才能进行禘祭,古者天子禘祭,祭所自出之帝於始祖之庙。王配享始祖,诸侯只对太祖祭祀”[7]60-70。禘祭被看作是天子的礼节。

因此,朝鲜初期只把祫祭设为宗庙祭礼,在《世宗实录·五礼》中称为“亲祫宗庙仪”和“祫享宗庙摄事仪”,每三年举行一次祫祭,在孟冬的时享祭之后进行。此时神主是在户外从西向东排列,穆祖、度祖、太祖朝南,翼祖、桓祖的神主朝北。但高丽时期的禘祫祭行晨祼礼时只倒郁鬯酒灌池,而朝鲜时期实行三上香、灌池、奠币。献爵时,高丽时期在各室再叩首后行饮福礼,与此不同,朝鲜时期在三献、七祀和配享功臣配食后,只有初献官行饮福礼[3]26。朝鲜王朝后来认为把已祧迁于永宁殿的太祖四代祖神主请到太祖庙进行祫祭不合适,便没有再进行祫祭。

朝鲜王朝随着禘祫祭的缺失,宗庙中最大的祭祀被认为是四时及腊日时举行的五享。在《世宗实录》中提到了祭享的不同名称:《礼记·王制》和《礼记·祭统》中春季祭享称为春礿,夏季祭享称为夏禘,秋季祭享称为秋尝,冬季祭享称为冬蒸。但在《周礼》《公羊传》《雨雅》中春季祭享称为春祠,夏季祭享称为夏礿(也作禴),秋季祭享称为秋尝,冬季祭享称为冬烝,四享的名称不同。以上宗庙祭享在宋朝时加上腊享被奉为五享,在明朝的《大明集礼》中只称为四享,但《明史·礼志》中又称作五享[7]65-80。朝鲜半岛从高丽时代就进行五享,朝鲜时代也把五享写入仪注。

五享在春夏秋冬4个孟月的上旬占卜吉日和腊日举行,殿下亲自参加称为亲祀,由王世子或领议政代为参加时称为摄祀。祭祀的程序和内容大致相同,但根据亲祀还是摄祀不同,祭祀官的品阶和人数会变化,或行礼内容和祭品数量会有差异。特别是亲祀时除了引导殿下的礼仪使之外还安排进币瓒爵及奠币瓒爵等辅助殿下的执事者。配享功臣时如果是亲祀就配食,如果摄祀则只在冬季配食。在七祀堂如果是亲祀就祭祀,如果是摄祀则根据季节不同,区分不同的七祀神进行祭祀。春季祭祀司命与户,夏季祭祀灶,秋季祭祀门与厉,冬季祭祀行,土旺日祭祀中霤。

除了俗节祭祀,还有每个月出现新粮食水果后向宗庙上供的荐新祭。荐新祭不是亲祭而是摄行,由正三品的奉常寺正担任。每月的供品原来在《国朝五礼仪》(2)《国朝五礼仪》是朝鲜成宗时申叔舟、郑陟等奉王命编制的规定朝鲜时期基本的五个礼仪及其程序(吉礼、嘉礼、殡礼、军礼、凶礼)的书。中共31种,《大韩礼典》(3)《大韩礼典》大韩帝国成立时改编《国朝五礼仪》等之前的礼制,使之符合独立帝国的身份和规格而制定的礼典。增加到71种,最后在日本占领期减少到41种[8]156-160。根据新祭物出现的早晚举行荐新祭,新祭物及时上供,不受月令限制,如果与朔望重合,就与朔望祭一同举行。

荐新祭时,于前一天将新谷物摆放于奉常寺典祀厅,荐新官至典祀厅察看,荐新祭日将笾豆摆放于尊所床,盛满新物。到了行礼时间,荐新官至规定位置四拜、盥洗后,通过阼階至尊所。执事者把新物交给荐新官,荐新官按次序至各室神位前跪坐上供,俯伏而起,平身下至原位,四拜后离开。庙司(执事者)收起供品关门退场[9]43。

还安祭与告由祭作为祁告祭被归为别祭,礼仪程序和俗节祭、朔望祭相同,只是此时没有饮福礼。永宁殿的告由祭及还安祭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春秋受命举行的展谒仪。仪式与宗庙祭礼的望庙礼相同,只是在望庙礼中殿下要在东正门外版位前四拜、奉审,而展谒仪则是殿下通过东正门,至阼階前方东侧备好的版位,向西四拜后奉审各个神室。

阴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除了朔望祭外还进行奉审,在初一、初五、十五、二十日庙司拉开神位前的帷帐进行检查,在初十和二十五在屋内进行检查。

宗庙祭礼在隆熙2年(1908)7月依据勅令第50号享祀厘正,废除了腊享祭和俗节祭。一年四次的四享和告由祭被限定为二次,朔望祭也只行焚香礼[9]117。1910年以后,七祀堂的祭祀也被废除。20世纪40年代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举行宗庙祭享,永宁殿只在立春和立秋时举行祭享。此时虽然在李王职的主管下举行四时祭享,但因为祭官的不足和祭品的不完备等,仪程很简略,祭享时间也进行了调整,宗庙祭祀为前一天下午7点,永宁殿为第二天下午7点。光复后,由于韩国战争宗庙祭祀一度被废止,从1969年开始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正殿和永宁殿举行一次大享。

通过考察朝鲜半岛宗庙祭礼的种类,可以发现其与中国皇室宗庙祭礼的礼制都源于《礼记》《周礼》《公羊传》《雨雅》等有关内容,并且可以找出其与中国历史朝代皇室宗庙礼制的联系。

三、韩国宗庙祭礼的传承现状

朝鲜半岛的宗庙祭礼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而衰落,原本五享,随着1908年腊享祭被取消变为四享。光复后宗庙祭礼曾一度被取消。1969年,在社团法人——全州李氏大同宗约院的努力下恢复祭享。1975年5月3日被韩国定为第56号重要无形文化财,并指定传承人。宗庙祭礼保存会于2005年获得法人许可,受韩国体育观光部管理,在全州李氏大同宗约院活动。目前宗庙祭礼保存会由艺能传承人、传授教育助教、进修者、传承人等数百名会员组成。平时进行宗庙祭礼传承教育,使宗庙祭礼得以保护传承。

目前每年5月第一个星期日宗庙祭礼保存会组成大祭执行委员会进行祭享。祭官中有全州李氏及29个王妃姓氏的门中后代共同参与。另外,保存会每周三进行宗庙及社稷祭祀传承教育。1995年宗庙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宗庙祭礼和祭礼乐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结语

通过考察皇室宗庙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历代传承及现状,探寻出朝鲜半岛王室宗庙与中国皇室宗庙的联系,以期对我国更加重视保护传承皇室宗庙文化起到借鉴作用。

中国的皇室宗庙文化在朝鲜的三国时代传入朝鲜半岛,其开始建立宗庙,之后历朝历代通过宗庙展示王朝的威望,象征国家或王朝本身,并在大部分朝代遵藩国之礼,循诸侯五庙制,宗庙祭礼种类源于我国《礼记》《周礼》《公羊传》《雨雅》的相关内容。在历代传承中也不断受到我国唐、宋、明等朝代太庙礼制的影响。目前位于韩国首尔的宗庙建筑与祭礼、祭礼乐仍然保存得很完整,并有较完善的传承制度,其价值得到世界认可。

我国的皇室宗庙——太庙祭祀、太庙礼乐凝聚了中华文化祖先崇拜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稳固和发展的精神纽带[1]2。探索太庙的现代价值,推动太庙祖先崇拜和礼乐文化的传承,对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衔接,对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新时代文化,对实现中华福祉、万年统绪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宗庙永宁太祖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论电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观
婆婆纳
东汉初的礼制建设与政治合法性建构
试论辽朝太祖时期的宗庙制度构建
天空之城与地球引力
曹植聪慧
地龙的传说
气坏皇帝的宰相
张永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