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与思考
2019-09-24魏茜嘉
魏茜嘉
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虽然已初见成效,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面临起步晚、发展慢、审计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本文通过对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进行梳理,找出现行体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探索绩效审计发展的更大空间。
一、引言
绩效审计是审计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但主要针对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适用于规范绩效审计的全面准则体系尚未建立。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对完善政府体制改革、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的财政绩效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二、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政府绩效审计是由獨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客观、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其审查范围具有广泛性,审计标准具有多样性,审计过程具有延续性。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
自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审计机关大胆尝试,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在这一起步阶段,虽然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已经被认识到,但在实践中仍然是以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为主要内容。
之后政府绩效审计迎来了初步发展阶段,审计中心开始转移。《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在注重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同时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分量。在《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提出,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自此,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制度和方法得以建立,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
2016年5月,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财政预算执行与决算草案审计,加大对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监督检查力度。这表明我国已经开始将政府绩效审计运用于政府管理工作,标志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存的问题
(一)绩效审计法律体系不完善
虽然现有法律指出了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在依法进行审计时,应当注意审计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但大多内容只停留在概括层面,缺少进一步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内容。由于实务中缺少权威的法律条例和统一的准则规范可以参照,审计人员的权责界限不明,加之审计人员个体之间在专业知识、经验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导致绩效审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绩效审计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
(二)政府绩效审计方法手段落后
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的落后是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另一大因素。现行政府绩效审计大多仍然停留在合法性与真实性的审计层面,其方法手段也大多沿袭传统财务审计,只关注定量审计,对定性审计重视不足;过于强调合规性,而对政府绩效审计所强调的效益性不足,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绩效审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审计工作,它要求专业知识精深并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如今的政府审计队伍中,真正能够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人才并不多。不少审计人员的思维被传统的财务审计思路所束缚,没有对绩效审计的内涵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加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可供审计人员借鉴的经验不多,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五、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未来发展的思考
政府绩效审计要做到有法必依,前提必须有法可依,所以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一步。目前大多审计相关法律都是针对财务审计,并不适用于绩效审计。只有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下,绩效审计才能顺利开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审计机关应该不断改善审计方法,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将诸如数据库、数据挖掘、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手段深度融合,构建大数据审计作业平台,实现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单一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并逐步建立联网审计系统,实现绩效审计的实时监督,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有效运用。
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人才对于审计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提高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吸收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审计队伍,采用定期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活动以及年度考核等方式,促使审计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持续提升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