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差异引导主动复习

2019-09-24李强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考题每题习题

李强

复习教学,大多数教师采取用统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这样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影响了复习教学提高的质量。如何提高复习课质量?

分层复习,分类指导。分层复习,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复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的辅导。

1.分层指导。如复习《计算》时,采取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测试的重点放在当前要复习的内容上。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时,则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复习步骤:①口算20道(2分钟)(每题1分);②一步计算10题(5分钟)(每题2分);③两步计算(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5题(5分钟)(每题5分);④简算5种情况各一例(5分钟)(每题5分);⑤方程5题(5分钟)(每题2分)。每组题单独列在一张测试纸上,规定时间完成,到时间不论是否完成全部收齐。测试后发现,学生在计算的差异上表现为:①明确算理,准确计算速度高;②计算正确,速度慢;③一知半解,乘除法相混淆;④不明算理,不会计算。掌握了这些情况,教师就可以实施个性化指导。

2.分类实施。测试得分在80分以上的为“自学组”,复习时,主要完成教师下发的基本性和相对拔高性相结合的习题;得分在79分以下的为“教师辅导组”,复习时,主要完成基础性习题的练习,增加教师讲述算理的时间。对两个小组的学生,實施流动式的激励机制进行管理划分后,教师再对两类学生实施分层要求,异步施教。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对中下等学生只要求掌握数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基础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既做好基本题又要做思考题。这样分层要求,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复习《圆的知识》时,“自学组”的学生对圆的各种概念、各类计算已达到熟知并能灵活运用的程度,而“辅导组”的学生还停留在不能区分和应用公式的水平上。对这两类学生,自学组可以进行深化认识的习题训练,即加强间接条件求面积的计算和变式训练计算,让学生多接触、多观察、多感悟;对辅导组的学生,采取重新演示的策略,即对圆的各部分知识进行梳理演示,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关系,理解特征,学会应用。

网络建设,提高效率。除了课堂上实施具体的分层复习以外, 教师更应该注重在课堂之余“分层追击”。我们采取了“n∶1∶10∶30”策略,即若干个学困生对1名教师,1名教师对10个优生,10个优生对30个中等生。这种策略的实施是对学生学习状况合理分析之后做出的。首先,我们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将学生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上层学生作业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对他们的作业,教师先改,改后再给他们每人分3个左右的中等生,让优生改中等生的作业,并进行一定量的辅导。下层学生作业速度慢,错误率高,教师可利用上层学生改中层学生作业的时间,进行巡回辅导,逐个批阅、订正。这样来,教师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学困生的身上,很好地避免了学困生抄袭的问题。

这种策略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下层学生对教师,能让教师及时收集到课堂中最典型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下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二是涉及面广。教师批阅的10个优生只是个概数,用这些学生去帮助30个中等生,以点带面,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复习阶段训练量、批改量的完成。

(作者单位:枣阳市鹿头镇吉河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思考题每题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阅读理解精练
期末小考场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阅读理解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