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2019-09-24单红波
单红波
摘 要:文旅融合模式是近年来文化界和旅游界共同研究与探索的一大课题。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等元素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与旅游的融合有着多种模式与路径选择。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在模式上有图书馆作为旅游景区、图书馆嵌入旅游景区、图书馆助推研学游、图书馆拓展旅游服务等类型,可以通过强化公共图书馆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在重点旅游区域建设特色图书馆、在旅游各个环节全面注入图书馆元素、加强和旅游在宣传营销方面的融合 、积极参与到新型文化旅游生态的培育与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研学旅游;融合模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7;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51
The Model and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Library and Tourism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s a major subject that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circles have studied and explored together in recent years. The architectures of public library have rich cultural attribut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tourism has many modes and path. In particular, there are several models that public libraries could do, such as become tourist attractions, be embedded into tourist attractions, promote research tours, and expand tourism services etc. The models could be realized by several path, including to strengthen tourism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public library, to build a special library in key tourism areas, to inject library elements in all aspects of tourism, to integrate publicity and marketing with tourism,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to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new cultural tourism ecology.
Key words public libraries; cultural and travel in tegration; research tourism; integration model; development path
2018 年4月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文化和旅游正式走到了一起,诗与远方开始同行。一时间,文旅融合成为文化界、旅游界乃至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研学游、民宿图书馆、网红文化机构等文旅融合模式或项目也应运而生。在经过合并初期的亢奋与激情探索的一年之后,回顾和梳理文旅融合的内涵、路径、模式等,不但有学理研究之内容,更有实践指导之价值。其中,从学术视角来研究在数量上占据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基层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角色定位及未来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发展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来说,都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 文旅融合的内涵
“文旅融合”是一种以传统旅游业为基础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1]。它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纽带,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度融合与资源整合,形成两大产业间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并以此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内涵来看,文旅融合首先是一种互动的要素资源整合过程。文旅融合通过两个产业的要素深度结合、交叉渗透与整合重组,突破了原有的产业领域,使产业边界收缩、模糊或消失,从而形成新的文旅产品业态和产业体系;其次,文旅融合是一种互补的产业价值创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优势互补,在融合过程中通过功能重组和价值创新,形成新的价值链,取得“1+1>2”的产业融合叠加效应,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以旅游传承交流文化、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再次,文旅融合是一种认同的动态优化过程。文化和旅游合并之初即面临着“身份认同”的问题,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将存在价值觀念、体制机制、业务领域、运作方式等多方面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调整各自角色,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培育文化自信,强化合作互动,动态优化调整,最终实现平等互惠和协调发展;最后,文旅融合是一种系统的多元方式交融。文旅融合既是一场思想理念的融合、体制机制的融合、规划技术的融合、资源产品的融合、产业业态的融合、功能效用的融合、空间载体的融合、服务管理的融合,也是一场包括了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消费者层面的多层次融合,更是文化与旅游产业内部相互融合、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和产业外部跨界融合的广角度融合[2]。
2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驱动与保障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并不只是在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之后才兴起的一项研究及探索,早在20世纪80年代,出于对图书馆与旅游两大职能属性的天然交叉,社会就有了诸多关于二者融合的研究探索。放置于当今文旅融合的国家顶层设计场景下,探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则既有着职业使命驱动,也有着坚实的制度保障。
2.1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使命驱动
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史来看,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注解一直都不是概定或一成不变的。也可以发现,图书馆人在不同时代场景下为图书馆寻求定位和定义使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也从最初的教育教化发展为包括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服务等内容在内的多重使命[3]。在这一使命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世界图书馆界产生了很多对公共图书馆使命进行阐释的纲领性文献。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的《公共图书馆使命陈述及其对服务的必要性》、《公共图书馆计划与功能设计:选项与程序指南》《面向结果的计划:图书馆变革过程》《新编面向结果的计划:流水作业法》、英国艺术与图书馆办公室的《设置公共图书馆的目的》等。特别是经过1972和1994 年两次修改,于1994 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主要从教育、文化、信息、扫盲四个视角阐释了公共图书馆的使命。25年来,《公共图书馆宣言》推动了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不断产生了其他富有时代特征的公共图书馆指导性文件。我们看到,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与娱乐的原则一直贯穿其中,信息咨询、数字包容、社区服务等成为现代图书馆主要开展的工作。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通过承担文化评估、举办会展等角色与职责,积极深度参与到旅游生态的重构之中,促进社会的包容及文化传播,也是一种职业使命驱动。
2.2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制度保障
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不但有着职业发展的使命驱动,也有着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法理支持。早在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就印发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强调“新形势下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4]就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列入重点任务。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实现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5]。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挂牌组建,则从国家顶层设计上对文化与旅游进行了深度融合,新成立的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责也清晰地表述为“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6]。在政策支持下,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也就获得了合理性。
3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
3.1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主要模式
(1)图书馆作为旅游景区的融合模式。中国的古代藏书文化盛行,由此也产生了一批保存至今的图书馆建筑,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使游客尤其是文化游客为之痴迷,加之国家对这些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开放,让这些古代图书馆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旅游景区。典型如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目前还保存着的最古老的一个图书馆,是国家5A级景区。同时,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及图书馆事业的重视,让一批造型别具一格的图书馆建筑也成为了网红地标,网红图书馆的发展让更多游客将其选择为旅游必去景点。如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其高颜值的建筑设计、全新的文化空间被国内外多家知名媒体争相报道,称其为“中国最美图书馆”,许多旅行社甚至为其推出了“天津滨海图书馆一日游”项目。
(2)图书馆嵌入旅游景区的融合模式。将图书馆(分馆)建到旅游景区,赋予景区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更多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主要做法。如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植物园共同打造的“清新书苑”,优质的图书馆资源与专业的图书馆服务,为游客们提供了舒适的文化旅游体验,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也激发了游客的阅读热情,延伸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边际,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覆盖了旅游景区等区域,助力了全民阅读推广。此外,还有公共图书馆将分馆、阅读书吧等图书馆服务空间进驻到了民宿,如浙江丽水云和县图书馆在云和梯田景区的精品民宿设立了云上图书馆,并采用“你点书我买单”服务模式,让游客享受到了图书馆与旅游景点深度融合的美好阅读体验[7]。
(3)图书馆助推研学游的融合模式。研学旅游是一种将学习、教育、阅读、旅游结合在一起,通过图书阅读、生活体验、情感交流、知识分享等活动,让参与者在阅读中学习,在旅行中体验,达到研究与学习目的的生活、学习、旅游方式[8]。如国家图书馆于2011年组织开展的“阅读之旅·北京中轴线”研学游活动。研学游活动不仅能通过对旅游景区的文化解读让广大学子们加深对图书馆传统价值的认同,还能通过社会教育、活动组织、休闲体验等服务实现对图书馆现代功能的接受。
(4)图书馆拓展旅游服务的融合模式。公共图书馆具有的文化传承、娱乐休闲、创新创意等属性,让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具有了广泛的服务增长点(会展旅游、创意产品研发、旅游文化阐释等)。如四川省图书馆于2018年5月开展的“阅读·城市·文化”融合发展主题展,既是一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文化旅游展,也是一场展示我国图书馆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沿线国家文化建设的成就展。阐释了图书馆价值,展示了未来发展增长点。此外,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国家发展战略下蓬勃发展的图书馆文创事业,也在近年来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能,公共图书馆通过建立文创工作室、搭建文创销售平台等举措,将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呈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还能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旅游特性。如南京图书馆的文创艺术中心,是一座集文化创意开发、销售、体验和休闲为一体的当代文创艺术中心,既受到了图书馆读者的好评,也吸引了大量慕名前來的游客。
3.2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路径选择
(1)强化公共图书馆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目前,文化机构博物馆已发展成为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制于发展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中心,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则可以尝试让其兼具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继续落实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要求,在旅游旺季适当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服务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度化。特别是24小时无人服务区等方式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值得借鉴;另一方面,需通过空间构建与服务延伸的典型示范,发挥各地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打造一批或彰显地方特色与优势的服务空间,如特色馆藏资源的参观观摩中心,或推出一些游客们闲暇之余的文化休闲、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内容,以此提高图书馆的旅游服务水平。
(2)在重点旅游区域建设特色图书馆。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图书馆受制于馆舍规划等因素,基本都集中坐落于城市区内,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旅游服务供给。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文旅融合的一条捷径就是在旅游景点、游客集散中心等重点区域建设特色图书馆,让更多的游客成为图书馆的读者,以进一步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
(3)在旅游各个环节全面注入图书馆元素。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的体验,并不限于对具体某个文化景点的参观,更多的是在吃住行游购娱甚至如厕等各个环节的文化体验。近年来,文化主题酒店、文化主题餐饮越来越受到各个旅游目的地的重视。文化和旅游部门应该顺应这一趋势,鼓励和支持各地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各环节之中。以旅游购物为例,精美的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热烈追捧,故宫的文创产品一年销售额就达到10亿元。与此相对的是,在许多文化类景区,旅游纪念品简单模仿、粗制滥造的情况也很普遍。未来有必要打破垄断,通过在图书馆等文化旅游区引入创意设计团队,联合开发经营等方式来改变这一状况。
(4)加强和旅游在宣传营销方面的融合。宣传营销是世界各国旅游部门的首要任务。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自己的平台、门户、读者群体等优势资源,和旅游部门、媒体平台进行互补宣传,形成文化旅游营销的合力,最终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自媒体等终端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旅游宣传体系。如根据旅游资源的历史资源,梳理每一景区的历史故事与发展脉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游客们提供VR体验或宣传影片推送等服务。
(5)积极参与到新型文化旅游生态的培育与建设之中。在文化与旅游部门合并挂牌之前,文化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建设,旅游部门在优秀旅游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为止,文化和旅游部还未全面的将这两项工作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未来公共图书馆可以深度参与到与国家战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之中,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助力创建文化旅游村、镇、县、城市等方式,打造特色文化产品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和全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筑、环境、资源、服务及产品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将公共图书馆具有的文化元素与旅游融合,不但顺应当下时代的发展,也能形成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和文化旅游模式。公共图书馆与旅游因融合的切入点、服务的终端供给表现等内容的不同而有着多种模式,公共图书馆唯有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更多与旅游的融合路徑,也才能在文旅融合的环境下有更大的作为及发展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冯健.“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J].人民论坛,2018(32):86-87.
[2]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EB/OL].[2019-05-15].http://yuchangguo.blog.sohu.com/326756956.html.
[3] 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解[J].图书与情报,2007(1):1-9.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5]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文)[EB/OL].[2019-05-15]http://www.sohu.com/a/135528366_632467.
[6]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更名之后:事业在前产业在后[EB/OL].[2019-05-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63149154654
6131&wfr=spider&for=pc.
[7] 助力民宿发展云和县图书馆为“云上5天”建立图书流通站[EB/OL].[2019-05-12].https://www.diyitui.com/content-144677
0095.35809286.html.
[8] 陈素平,梅雨晴.近20年我国研学旅游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3):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