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卧床患者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的比较分析

2019-09-24林丽娟林玲玲杨晓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1期

林丽娟 林玲玲 杨晓峰

[摘要] 目的 以糖尿病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两种摄影方法的摄影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某院住院治疗糖尿病的卧床患者54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组(A组)与传统X线摄影组(B组),分别利用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技术和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进行摄片,每组得到270张影像。 结果 计算机X线摄影组:甲级片195张(72.2%),乙级片75张(27.8%),废片0张,重拍率为零;传统X线摄影组:甲级片168张(62.2%),乙级片99张(36.7%),废片3张,重拍率为1.1%。 结论 对于糖尿病卧床患者来说,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明显降低了重拍率,减轻了患者在摄片时的痛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卧床患者;床边摄影

[中图分类号] R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a)-0023-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糖尿病卧床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糖尿病一般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会使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而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拍摄床边骨关节X线摄影对确诊及判断病情的发展程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前的床边摄影多采用小型移动式X线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对于卧床患者来说存在着很高的摄影限制,得到的影像资料质量难以得到一定的保证,给医、技工作者的诊断带来不少困难。自引进了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以来,使原本常用的普通X线摄影技术实现了更为先进精准的数字化工作,从而将通过摄影得到的影像资料的质量获得了明显的提升。现结合该院糖尿病卧床患者的临床情况,将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的特点与以往惯用的X线摄影进行比较和分析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糖尿病卧床患者54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在某院住院治疗糖尿病的卧床患者540例。年龄分布在42~85岁之间,平均63.2岁。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7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设备及仪器

①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采用移动式医用X线射线机系统,读片系统选用的是REGIUS 190型阅读器,富士-ID激光打印机,KODAK IP板。

②普通X线摄影采用传统X线机和感兰型X线胶片,KODAK自动洗片机。

1.3  图像材料

根据患者病情及所需摄片位置,采取合适的拍摄体位,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X线摄影方式进行摄片,最后收集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组(A组)与传统X线摄影组(B组)的成片,并进行对比分析。共获取影像540张。其中胸片共244张,占总数的45.2%;腹部片共68张,占总数的12.6%,四肢及其他片共228张,占总数的42.2%。由影像科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规定的三甲医院相关评片标准,分别评出甲级片、乙级片和废片,并计算重拍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和传统X线摄影得到图像的成像质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组(A组)与传统X线摄影组(B组)的成片质量对比,见表1。

该次研究共摄片540张,其中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图像270张,传统X线摄影270。在计算机X线摄影组中,甲级片195张(72.2%),乙级片75张(27.8%),若所得影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显示效果,无法辅助临床作出诊断,立即进行二次拍摄,所以废片0张,重拍率为零;在传统X线摄影组中,甲级片168张(62.2%),乙级片99张(36.7%),废片3张,重拍率为1.1%。计算机X线摄影组的甲级片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摄影组(P<0.01)。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卧床患者来说,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降低摄片难度、减轻患者痛苦是首要考虑的引导因素。通过该次研究,分析发现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①在摄影的过程中,干扰影像成像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少。需要用到床边摄影技术的患者群主要是危重症、术中及术后、行动不便等情况的患者,床边摄影时多选用小型的移动式X线机,而传统的X线床边摄影由于各方面得制约因素较多,成像质量的保证有一定难度,如果在摄制影像的过程中,某一些影像因素发生预想外的变化,比如摄片条件的过高或过低、胶片质量出现问题,洗片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或者遇患者不甚配合等情况,都会导致摄片失败,浪费胶片和人工时间,并导致重照率居高不下[1]。若患者需获得较厚身体部位的影像,则需要用到滤线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所需要的X线曝光剂量相比传统常规的X线摄影会有一定成都降低,所需的曝光时间显著减少[2]。这样在降低了患者及医技人員的辐射剂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本身由于其活动量所造成的动态模糊。根据相关研究[3-5]发现,利用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拍摄胸片,投照时间可降低并保持在普通X线摄影的1/10~1/7之间。由此将客观不良条件导致的废片率有效降低。

②根据临床医生对于诊断的需要,计算机X线摄影照片可以针对病灶部位进行局部的加强处理,比如影像放大或增加对比度等,有利于清晰对病灶部位的图像显示,增强了影像资料对于临床诊断的辅助效率。利用低对比处理所提供的较宽处理范围,结合较强空间频率实现的组织边缘强化,适用于软组织的图像显示。利用高对比处理和相对较弱的空间频率相结合,摄片可以呈现出于TP摄影相近的效果[6]。

③计算机X线摄影对于曝光条件的容错程度较大。在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中,可以针对因为曝光量不当的X线影像进行相应的谐调和处理,对影响影像的相关光学维度进行调节,即可得到最能够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合格图像,在对计算机X线摄影成片的处理过程中,通过调节空间频率的调节,结合协调处理,可以将影像的锐度进行或高或低地调整,以此来提高局部图像的对比度和锐度[7]。当计算机X线摄影曝光条件比传统的X线摄片条件降低大于原条件1/2后,所得影像的颗粒感明显,无法对局部细节有良好的呈现效果;而如果将计算机X线摄影的曝光条件控制在传统的X线摄片曝光条件的2/3以上,计算机X线摄影的摄片质量就能够达到临床需要的最佳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影像工作中,应将曝光条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④对于拍摄胸片来说,计算机X线摄影相比传统X线摄影存在更多优势。很多长期卧床的糖尿病患者对胸片拍摄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自身存在各种身体原因,在拍摄床边X线胸片的過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素,比如设备容量、患者采取的摄片体位和能够坚持配合影像拍摄。因为相比于普通患者存在更多的不定性因素,图像质量往往会受到一定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与常规摄影所得到的影像达到同等水平[8]。这使得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的推行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和发展后,在临床上对于卧床患者的实用意义逐渐凸显。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拍摄胸部床边X线时,相对传统X线摄影更容易被控制,在投照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由专业影像人员对影像进行细节处理后,影像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⑤计算机X线摄影得到的影像便于修改和存储,同时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在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中,X线通过人体后由于各器官对其吸收能力的不同,会在IP板上形成的影像形成潜影,如果所得到的影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显示效果,无法对临床诊断作出应有辅助功能的话,可以进行二次拍摄,避免了废片的产生[9]。由于计算机X线摄产生的图像是数字化的影像信息,可以利用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的存储,连接医院相关系统后即可实现影像的院内传输。

综上所述,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相比传统X线摄影得到的影像更为清晰,且兼备有拍摄容错率较大、更易操作、便于储存与传输等优点,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势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值得在更多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燕, 钱斌. 传统X线片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J]. 影像技术,2015(5):24-25.

[2]  周德毅, 张文峰, 任欣, 等.普放中传统床旁胸部X线与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的联系[J].健康前沿,2018,27(5):284-285.

[3]  丰金岭.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在老年患者胸部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31-32.

[4]  刘志飞, 李亮杰. 计算机X线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对比评价[J].健康大视野,2018(8):240-241.

[5]  刘利锋, 肖沙里, 钱家渝. X射线背光成像的实现[J]. 应用光学,2017(3):381-384.

[6]  辛照华.X线平片在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J].影像视觉,2016(1):8-9.

[7]  陆健伟. X线胸部摄片诊断新生儿肺炎86例投照方法改良方法及其临床体会[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1):104-105.

[8]  秦建国, 边澜涛. 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四肢小关节X线摄影中临床应用[J]. 保健文汇,2017(7):34.

[9]  石丽莉,李光民,常利名. 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的临床应用[J]. 中国辐射卫生,2016(1):118-119.

(收稿日期: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