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视角下《喜福会》的汉译法评析
2019-09-24罗安妮王静
罗安妮 王静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需要遵守一些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代表作之一的《喜福会》为例,以翻译伦理为理论视域,分析译者在翻译该作品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并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选择。
关键词:《喜福会》 华裔美国文学 翻译方法 翻译伦理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063-02
《喜福会》是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该作品描写了解放前夕移居美国的四位母亲,与她们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隔阂冲突,通过沟通与自我反思最终理解了彼此。中国从20世纪末开始关注这类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华裔美国文学,其汉译作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而《喜福会》正是其中受到较早关注的一部作品。本文拟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出发,对该书的汉译法进行评析。
一、翻译伦理概述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翻译行为,而伦理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翻译作为跨语言和文化的行为也受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最早提出翻译伦理这一概念,使得翻译伦理这一概念受到了翻译界的极大关注。而韦努蒂继续深入研究该理论,主张“存异伦理”,即保存源语语言文化差异,之后又提倡转换为“因地制宜伦理”。对翻译伦理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切斯特曼,他系统地提出了五大伦理模式(Chesterman,2011:139-154)。这五大伦理模式包括再现的伦理、规范的伦理、交际的伦理、服务的伦理和承诺的伦理。再现伦理指的是译者应当忠实原文,确切地表达出原作者的意图;规范伦理指译者的翻译目标是以符合读者期待的要求为出发点;交际伦理强调译者作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人,其翻译行为是要让互为他者的双方得到有效的交流和理解;服務伦理将翻译行为视作商业活动,因此需遵从客户的需求;承诺伦理是译者在尊重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前提下,尽力做到最好。
翻译伦理不仅影响译文的呈现,也影响着译本的传播。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译者作为原作者、原作品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翻译活动中要选择适当的翻译伦理和翻译方法,努力实现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取得最佳交际效果。
二、《喜福会》的汉译法与伦理选择
目前为止,《喜福会》共有七个译本,其中大量运用改写和归化的程乃珊译本于2006年出版,该译本发行最广。而于2017年出版的李军译本大量保留了原作的语言风格,与程乃珊译本的差别较大。于是笔者选取程乃珊和李军的译本进行对比(以下简称程译与李译),探讨各自所运用的翻译方法及其伦理选择。
1.直译法
直译指在翻译活动中要同时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在《喜福会》中,龚琳达在两岁时就已许配给洪家,媒人在上门提亲时,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例1:
原文:The matchmaker bragged about me:"An earth horse for an earth sheep. This is the best marriage combination."
李译:那个媒婆替我吹嘘起来:“土马配土羊,这可是绝配啊!”
程译:那媒婆不住地夸耀我:“看呀,就好比骏马配上金马鞍,多般配。”
婚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极其重视八字、属相以及五行的相配。原文意在表达五行和属相的结合。古人将五行相生相克之道与生肖属相联系起来,是中华民族的独创。对比两个译本,程译“骏马配上金马鞍”,通俗易懂,但是没有翻译出字面的意思,也忽略了文化层面的意思。李译通过直译法翻译成“土马配土羊”,体现了五行和属相的相配。从翻译伦理来看,李译遵照了翻译伦理中的“再现伦理”。再现伦理要求译者做到忠实,不得擅自增加、删减或改变原文的信息,李译法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也准确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意译法
意译指译者不需要完全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但是要将原文大意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喜福会》中,薇弗莱和母亲关于中国式折磨有如下讨论:
例2:
原文:I asked her, "Ma, what is Chinese torture?"... "Chinese people do many things,"..."Chinese people do business, do medicine, do painting."
程译:“妈,什么叫中国式的折磨?”……“中国人最能干了,”……“中国人会做生意,还有中医和国画,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译:我问母亲:“妈,什么是中国式的折磨?”……“中国人会搞很多事的,”……“中国人会做生意,会给人看病,还会作画。”
程译和李译关于这段话的翻译是有明显差异的。从翻译方法来看,程译运用的是添加了自己理解的意译,而李译是比较直接的直译。例如李译“do many things”为“搞很多事的”,而程译则为“最能干了”。程译在此处表达了龚琳达对中国人的认同和敬佩之情。对于“do medicine, do painting”,程译为“中医和国画”,而田译为“看病和作画”。看病和作画在每个国家都存在,而中医和国画则是中华民族的独有文化。从翻译伦理视角来看,程译遵循了“规范伦理”,让读者能够体会移民对原有文化感到的一种自豪之情,不仅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而且利于译本的接受和传播。
3.增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差别较大,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会适当增加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在原作中,吴精美的母亲对五行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五行的存在导致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
例3:
原文:Each person is made of five elements, she told me.
程译:人由五种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土。
李译:每个人都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
在这里,李译将“five elements”译成“五个元素”,而程译则通过增译法补充了这五个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五行的中华文化内涵,所以此部分文化信息的填充是基于交际伦理的必然要求。译者在跨文化交流中,其目的是将自身根植于文化关联之中,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程譯在此准确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传递了中国文化元素的独特性,准确地谋求了双方的沟通和交际。
4.注释法
注释法指对文章中的词语或句子通过加注的方法来补充诸如背景材料、词语起源等相关信息,便于读者理解。
例4:
原文:"I tell my daughter, Hey, why be poor? Marry Rich!"..."Hey, dont you get it? Look what happen. She gonna marry this guy here. Rich. Cause I tell her to, marry Rich."
程译:“我跟女儿说,嗨,为什么会穷呢?嫁给有钱人吧。”①……“嗨,听懂了吗?她要与这个小伙子里奇结婚了。是我跟她说的,嫁个有钱人吧!”
李译:“我告诉我女儿,嘿,为什么要受穷呢?嫁给有钱人吧!”……“嘿,你没听明白吗?你看,她马上就要嫁给这个家伙了。里奇嘛!因为是我让她嫁给里奇的。”②
此处描写的是亭叔叔给大家讲他说过很多次的笑话。程译和李译都通过注释法对Rich做了解释。 Rich可以音译为英文名字里奇,其本身的含义指富人,有钱人。通过此处的注释,中国读者能够明白这个笑话的由来,对原文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处两位译者都遵循了翻译伦理中的服务伦理,即将翻译视作一种服务于客户的商业活动。两位译者都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又将这个笑话还原给译入语读者,满足了客户对特定文化条件下的需求和要求。
例5:
原文:What if my mother really meant the carvings were a branch of pears to give me purity and honesty?
程译:无。
李译:可是,也许母亲其实是说这些雕刻犹如一串梨子垂挂枝头,赐予我纯洁与诚实?③
这一段写的是吴精美的母亲送给她一个护身符,她不知道上面雕刻的图案是什么。程译和李译对这段话的处理有所差别,李译认为吴精美将“梨花”与“梨子”的寓意弄混淆了。梨子的谐音是“离”,通常指分离,而护身符是吉祥物,所以中国人通常不会将梨子的图案用于吉祥物上。李译通过加尾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疑惑,这一注释也能够提醒读者对原文出现的中华文化的偏差性理解。而程译的漏译直接将这一段删去,不仅破坏了原则的书写内核,而且遮蔽了华裔二代在此处面对母体文化孜孜以求却又无法得到唯一答案的心路历程(黄越,2017)。此处,李译遵照承诺伦理,尊重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力做到了最好。
三、结语
通过对《喜福会》两个汉译本的翻译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译本各有所长,对作品的理解和阐释也各不相同。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背后还面临着翻译伦理的抉择。选择合理的翻译伦理对译本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个译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翻译伦理观念,选择合适的翻译伦理,从而为自己的翻译行为建立合理正确的理论依据,使译本准确地传达原作者思想,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
注释:
①Rich(里奇),意为“富有”。
②“里奇”是英文名Rich的译音,rich在英文中是富有的意思。
③此处疑为叙事者吴精美由于不谙中国文化,误将梨子等同于梨花。
参考文献:
[1]CHESTERMAN A.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J].The Translator,2001(2):139-154.
[2]黄越.《喜福会》三译本对比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3]罗虹.华裔美国文学回译中的译者伦理[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2):109-111.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