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2019-09-24谭剑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非甾体肾小管抗炎药

谭剑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024-02

家里有老人的,往往喜欢“有病自诊”,觉得“久病成良医”,一点小问题自己解决就可以,用不着兴师动众地跑到医院去,平白麻烦子女。有点咳嗽流鼻涕,自己吃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之类的抗生素;发热或者肌肉痛,自己吃点阿司匹林、泰诺等解热镇痛药;平时还爱搞点鱼胆、全蝎、蜈蚣等中药材泡酒喝,觉得可以去湿去寒、强骨健身。

当然,具有健康意识和保健观念是好事。但是,没有医师或药师的指导而自行服药的行为绝对是要警惕的,特别是对一些本身具有慢性肾脏疾病,比如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 為什么肾脏特别容易受到药物毒性的作用?

这个肾脏的生理功能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肾脏的作用就是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废物。但是人们可能不会了解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血液在流过肾小球的时候,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之外,大量的水及其溶解的各种小分子营养物质和人体的代谢废物,都透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漏进了肾小囊,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原尿。

一个正常的成年男性每日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但是真正每日能排出体外的尿液不足1.5升,大约是原尿体积的百分之一,那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去哪里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肾小管强大的浓缩功能。150升的原尿在流经肾小管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水和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均被肾小管上皮重吸收回血液当中,以维持人体血量的恒定。简单计算便知,此时肾小管里的代谢废物的浓度比血液当中的正常浓度高出100倍都不止。

因此,哪怕是只有轻微细胞毒性的药物,在经过肾脏浓缩之后,都会由于高浓度产生巨大的毒性作用,特别是对于本身肾脏就有病变的患者来说,这种肾毒性作用会更加强烈和致命。

2 那么,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呢?

在医学领域,目前明确已知的,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的药物,包含150多种以上的西药和50多种以上的中药。其中,目前常用的也是造成最多肾脏损害患者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四类药物。

第一类主要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抗生素)的滥用是造成临床药物性肾损害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例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等。除此之外,还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有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

第二类是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在解热、镇痛、抗炎等方面均有效果,生活中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牙痛、头痛、神经痛、惊奇疼痛等。我们熟知的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等药物都是非甾体抗炎药。特别是混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引起肾乳头坏死,继而造成慢性肾衰竭。

第三类药物就是抗肿瘤药物。在对抗肿瘤的化疗方案中,医生经常使用的很多化疗药物都具有比较显著的肾毒性,例如顺铂、MTX等。特别是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作为一种细胞毒性药物,顺铂可以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堆积,进而损伤破坏细胞中的核酸成分(包括DNA和RNA),引起肾功能的损害,临床上会导致急慢性的肾衰竭。

第四类药物就是中药,特别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已被科学证实具有强烈的肾脏毒性。马兜铃酸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缺血,继而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造成肾损害。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常见有关木通、朱砂莲、雷公藤、益母草、青木香等。此外,还有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妇科分清丸等也含有马兜铃酸成分。此外,具有肾毒性的中草药还有野菊花、蜈蚣、白术、蒲公英、桑叶、龙葵、巴豆、雄黄等。

3 知道了这些肾毒性药物,你还敢乱吃药吗?

猜你喜欢

非甾体肾小管抗炎药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夜尿多可能是血压没控好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近端肾小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怎样合理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包衣抛光工艺对消炎利咽丸溶散时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