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多元比较 优化诗词教学卢连霞
2019-09-24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全新的发展形势。古典诗词作为考试的重要考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时期,对于诗词鉴赏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语文诗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无法使学生深入地体会诗词文化中包含的深意,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正确认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及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采用多元比较的方法进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深入感受诗词所蕴含的魅力,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学情感。本文将针对如何引导多元比较,优化诗词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多元引导;诗词教学;小学语文;主题;修辞
诗词赏析是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诗词文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年代久远,现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内容上显得尤为吃力,为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多元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词句表达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全面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诗词教学课堂。
一、比较主题,深入体验诗词情感
主题对比是进行诗词鉴赏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诗,理解诗文大致的表达意思,将多首诗词放于一起进行主题的对比鉴赏,引导学生掌握此类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泊船瓜洲》一诗的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将其与《春江晓景》一诗进行对比欣赏,体会两首诗主题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1]。《泊船瓜洲》与《春江晓景》这两首诗虽都是在描写春天,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却又不相同。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描写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用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悦及礼赞之情,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描写春天来临的景色,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如梦令》与《渔歌子》这两首诗词,虽然诗人都是在描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但其心态却大不相同,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将诗人的境遇及感受融入自身,同时,将书面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景进行有效的结合,促使学生理解诗词内涵,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深入体会到这两首诗词中前者的心态偏向青年化,而后者的心态显现出的是偏向于中年人的精神状态。
二、对比修辞手法,体会诗词意境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描绘不同意境的手段,可充分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2],为深入优化诗词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老师在组织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对比诗词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丰富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如老师在教授学生的《竹石》这一诗词内容时,将其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进行对比鉴赏,比较两首诗各自使用的修辞手法所产生的差异性表达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实物,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及中心思想。《墨梅》和《石灰吟》这两首诗词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学内容,以这两首诗词为例,小学语文老师在组织开展实际性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抓手,进行诗词内容及情感的鉴赏,首先,这两首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具有什么作用?其次,诗词中“石灰”代表什么?“清气”一词有什么含义?这两首诗的意象分别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诗词的鉴赏,分析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诗词中具体实物的描写,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具体感受,升级语文诗词学习的境界,进而提升课堂文化教学效果。
三、比较鉴赏,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对象,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习需求,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自主性探究,深入体会古典诗词中具蕴含的魅力。小组自由探讨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课堂语文知识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应用范围较广、实用性能较强,在保留现阶段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小学语文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习的诗词内容。如老师在教授学生《泊船瓜洲》一诗的内容时,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诗词鉴赏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自己对于诗词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分析诗人想要表达的具体情感。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通过眺望江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字里行间寓意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与其另外一首诗《元日》进行对比分析[3],诗人通过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自己革新政治的思乡感情。学生可以通过鉴賞诗词,总结诗人的创作特点,也通过课堂小组进行诗词研究性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逻辑思维,从而深入体会当时作者的创作情感。同时,学习思维相对活跃的同学可以有效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起到良好的帮扶效果,使得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得以提升。
四、结合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正所谓“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前,应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学生所具有的一定生活基础,为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及意境,老师应鼓励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联系与对比,亲身感受相同的情境,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语文诗词文化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如老师在教授学生《元日》一诗的内容时,首先带领学生的进行诗文的通读,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词的大致意思,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后,鼓励学生留心实际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过年时所看到的情境,将现实中观看到的场景与诗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体会诗人借助书写新年元日万象更新的情境,想要表达对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诗词文章课堂教学的内容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可拉近学生与古典诗文的距离,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体会诗词的中心思想。
五、对比诗词意境,体会诗词内涵
不同诗人的创作手法各有异同,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语文诗词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实际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为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有效的诗词创作特点,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开展层次化的教学,指导不同阶段的学生从初级到高级方向的发展,逐渐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为有效激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老师可以使用意象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内容感受。例如,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望》这两首诗为例,老师在进行实际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活动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诗词内容,以自己的思想率先理解诗词内容,为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老师还可以指导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补充材料的阅读,增加诗词理解的体验感。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望》这两首诗词进行对比,体会二者在诗词意境方面具有怎样的差异,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所学的两首诗,感受诗人运用具体的意象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分析诗词中词语表达的深刻内涵,点出诗词主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青春好作伴”的诗人的联想,以此表达了诗人的联想,诗人的情感在此达到高潮,诗文也是以此结束。通过“峡”“穿”“向”等字的表达,体现出诗人想象出的意境,增加读者的阅读感。《春望》中,诗人通过“破”与“深”字,衬托出当时触目惊心、满目凄然的景象,昔日的长安是何等的繁华,诗人将感情寄托在景物上,“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景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国都衰败,沦陷后失去了春天的色彩,留下的知识断垣残壁,诗人睹物伤感,表现出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其中包含中不同的深意,每个诗人用自身独特之处,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比较,深入分析鉴赏诗词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老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诗词的鉴赏性学习,体会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刘嘉忆,朱家华.多元比较,让小学语文诗词课堂教学别有洞天[J].杭州小学教育教学周刊,2018,04(17):288-289.
[2]刘丽莎,唐震安,黄家驷.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多元引导,构建开放式诗词鉴赏课堂教学[J].现代化教育教学论坛,2017,04(16):104-107.
[3]王启明,王海霞,刘瑞莲.全面性多元引導,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湖南教育教学出版社,2018,04(15):1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