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2019-09-24张婉丽
张婉丽
【摘要】蒙台梭利指出:“事实上,在我们的实验中,幼儿的注意力不是由一个教师人为地保持的,而是由一个固定的引起注意的物体保持的。”可见,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不仅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外在条件。为此,我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材料投放进行了分析研究,做了一些实践性活动。
【关键词】科学;材料;探索
近年来,我区非常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从集体教学活动到个别化学习,每学期都进行园际之间的互查和反馈。互查工作中发现各园都有类似的问题,即个别化学习中的材料就是集体教学活动中材料,基本没有变化;集体教学活动中选用的材料不典型,不能为一个问题或现象做出显性的试验证明,亦如个别化学习中孩子忙于操作和记录一样,学习目标不清晰。
大多数教师认为,个别化学习材料提供得越多越好,却较少会考虑主题核心的价值。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会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个别化学习基本不考虑;在集体活动中材料是帮助幼儿梳理经验的,而在个别化学习中就是帮助幼儿引出探索点或者进行后续巩固的。在材料认知方面,教师是有一定的认知偏差的。幼儿园的常规科学探究活动有集体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两种形式,材料的投放在这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中应有不同的着眼点。
一、投放的材料凸显目标的达成和能力的获得
科学活动中的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比较特殊,教育内容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是该学科的逻辑制定的,对活动效果的评价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材料的选取是否直接服务于教学目标。而个别化学习是由幼儿发起的探索活动,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活动是低结构化的、综合性的,幼儿的探索不必拘泥于特定的目标,材料的投放应更开放,强调幼儿多种方式的表达。
比如,小班“磁铁的秘密”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发现磁铁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如何让幼儿直观地发现磁铁相斥相吸的现象呢?我们选择了一块能显示正负极的环形磁铁,让幼儿能一目了然地发现了磁铁相斥相吸的现象。接着,磁铁由两块增至三块,这样便于幼儿循序探索,理解要点。我们投放的每一种材料,都紧紧围绕“发现磁铁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这一核心目标。在个别化区域操作中,我们提供了长条、U形和环形的正负极磁铁,材料提供不是对集体教学活动材料的简单复制,而是让孩子在对磁铁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继续探究磁铁其他的有趣现象。如孩子会发现两块磁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就相吸在一起,而相斥是需要有意摆放的。利用磁铁的相吸,小班的孩子把长条的磁铁拼接成了磁铁火车,而磁铁火车又如何站立起来呢,孩子们又在不断地摆弄着手中的磁铁。在不断的摆弄观察中,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愈发浓厚。看,我们的孩子发现“长火车”能变成一个不会断裂的圆形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二、投放的材料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集体教学是预设性的,材料的选择往往是教师经过自己实验、改进后才进行投放的,目的是呈现当次活动的核心经验,帮助孩子将以往零星的经验进行梳理,让孩子了解一个明确的知识点。而个别化学习的材料选择和投放则是作为集体教学的引子或者是集体教学的延伸拓展,因此材料是多元化的,旨在让孩子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最终运用获得的知识来进行实践,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品质。
如“水的表面张力”这一内容因为比较抽象,很难用科学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所以这一內容的教学是以个别化学习的形式开展的。起因是今年在“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中,幼儿一次偶然的发现,竟引出了对“水的表面张力”这一现象的探讨。在“动物大世界”阅读区内,孩子们发现一只蚊子在水面行走而脚没有戳破水面,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凹陷的“水坑”,神奇的现象引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是蚊子脚特别吗?孩子们回去做个一次调查,第二天大家都纷纷讲述自己搞查的结果。有的说:“水有表面张力,蚊子的脚在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浮力,可以支撑起蚊子瘦小的身体,从而使它能轻盈地在水面上行走。”也有孩子说:“是蚊子的脚有超强的疏水性才会这样。”“你的意思是他们都很强,所以才会这样?我觉得是水的表面张力。”“那为什么只有个别小动物才行呢?只能说明是他们的脚超强。”孩子们众说纷纭,意见非常的不统一。产生这样的现象到底是水的表面张力还是蚊子的脚比较特殊呢?教师提示孩子可以再去查阅一些书籍资料(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一些现象和水黾脚的一些特写说明),突然一个孩子叫起来:“你们来看,水的表面张力有很多种的,树叶上的水珠都是圆形滚落的,水弹起来也是圆形的,这些都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我们玩的吹泡泡也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你们看,是水和空气接触的时候形成的膜,也就是水的表面张力,才让蚊子可以在水上行走的。”……讨论还有持续,孩子们因为一个问题的交流越来越深了。
教师为了让孩子加强探究水的表面张力,提供的材料是多元化的,同时又不是集体教学活动材料的简单复制,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水的不断探索。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就是在丰富的材料互动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三、投放的材料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集体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瞄准的是班级所有的幼儿,至少是大部分幼儿都能受益的学习内容,投放的材料要能被该年龄段的幼儿接受,因此在层次上会更多考虑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个别化学习操作旨在满足幼儿的个性需要,在投放材料时会注重难度、梯度,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
同样以磁铁为例,磁铁的探索在中班应该如何进行?在中班“交通工具”主题中,大多数孩子对现代科技的产物磁悬浮列车充满了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磁悬浮列车”,让孩子在广泛地收集数据后开展分享交流。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磁铁相斥的原理建造而成的,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产品是利用磁铁的相斥相吸原理制造而成的呢?类似的探究活动就落在了个别化学习中。在个别化学习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再进行不同的探索。有些孩子会搜集一些图书资料、视频资料,或者淘宝上的成品;而有些孩子已经不满足于此,开始用磁悬浮原理来设计自己的产品……在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真正认识到了磁铁的作用。
四、投放的材料体现科学性与情趣性
幼儿园的科学集体教育活动大多围绕某一科学现象的发现来进行探索的,而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的呈现是蕴含在特定的条件之下的,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而个别化学习旨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诱发幼儿乐于探究、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对活动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选择不同于集体活动,个别化学习的材料选择与投放要有一定的情景性和情趣性。
比如大班的“造桥”这一活动,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独立操作,因此在集体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因为同伴的无意磕碰,放花片时的力度过重而使桥面坍塌,导致他们根本无法准确观察不同桥面的承重差异。材料的投放如果不能满足科学规范的操作,那么活动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从孩子的表情就可以发现,平面桥要比拱形桥放的花片多,这其实是因为理解错误而产生的现象。但在个别化操作中,孩子个体的操作可以更专注,更细致,外来因素的影响也相对减少了,所以科学性在个别化学习中也就有了很好的体现。
五、投放的材料注重多元化和典型性
科学领域内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材料不是一味地要求多,而是要考虑材料的多元化,且要有一定的典型性,让材料富有操作性,从而利于科学知识、科学规律的发现。个别化学习中,材料类型要丰富,便于后续活动的延伸探索。科学探索活动对培养孩子的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投放材料中的典型性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经典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孩子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的积极性,帮助孩子高效科学地理解周围的事物,促进孩子整体视野的开发。同时要注重投放材料的多元性,多元化的投放材料有助于拓展孩子的选择空间,促进科学探索活动尊重孩子的个体性差异,帮助幼儿教师展开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索活动,切实帮助各个孩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小水滴爬上来”的教学中,第一次操作中主要考虑选择什么材料便于幼儿观察到明显的爬水现象,在第二次操作时最初教师投放了广告纸、餐巾纸、卡纸、瓦楞纸等共9类不同材质和厚度的材料,幼儿在探索时被过多的材料搞得眼花缭乱,并且还要一一摸摸各种材料,又费时,反倒不利于探索规律的发现。后来经调整,便以“厚度”“密度”为主要區分标准,由之前的9类材料缩减为4类,选取了餐巾纸、图画纸、铅画纸、台历纸,材料的操作以利于孩子的现场观察记录为准则。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制作了充满童趣的“小动物爱喝水”的操作材料,提供了大量不同种类的纸,以利于幼儿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生活中各类纸吸水性的快慢。活动中孩子的观察更多,探究秘密的兴趣更浓。
经过一些实例性的研究,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应根据目标、内容递进性地投放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架,以丰富幼儿园的经验,帮助幼儿园建构新的知识框架,激发幼儿园继续探索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纪书芳. 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美工区的材料投放策略[J]. 好家长, 2018(68) .
[2] 顾梦宇. 幼儿美工区活动的开展探研[J]. 成才之路, 2018(18).